<p class="ql-block">通常写惯中长篇小说者,对散文作家作品心存鄙夷或轻视,认为散文门槛低、什么人都可以写上两笔,小到百字,大不过千字文,嗤笑其附庸风雅、孤芳自赏,矫揉造作、不痛不痒。当红的小说家尤甚,认为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气势恢宏的场面描写,多角色人物的内心刻画等实力,小说可毫无悬念辗压“小散文”一头。更遑论中长篇小说历来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茅奖、鲁奖</span>传统文学大奖评选的主打产品,近年来才逐渐有了点松动和改变,网络小说与散文才列有单项奖,散文憋屈得像新娶进门的“小媳妇”,长得再婀娜多姿、才貌出众,在长辈们的威仪下也自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生卑微,势单力薄,不免</span>战战兢兢、胆怯懦弱。</p> <p class="ql-block">散文易写但佳作稀少,世人将千字文、游记、随笔、报纸副刊文等视作散文的外壳,至于是否绣花枕头嘴尖皮厚、千人一面记流水账,抑或老态龙钟无病呻吟,写作者往往疏忽大意,或者顾此失彼,甚至漠不关心,急功近利者更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刷存在感”和狂欢,个人、文学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众号发表几近“日志”,一时春风得意,在小县城和小圈子自诩为大名人、大作家,</span>这些德行让散文蒙羞,轻如白菜,亟待正本清源,激浊扬清!</p> <p class="ql-block">散文当然应该像小说、诗歌学习,小说的描写部分其实就是散文,李敬泽说,“写诗是跳跃,写小说是跑步,一个人不能永远跳跃和跑步,他的日常状态应该是散步,散文就是散步。”汪曾祺短篇小说、散文都写得极好,其散文集《人间草木》里,写草木山川、花鸟虫鱼,写乡情民俗、凡人小事。那些常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琐碎,在他的笔下都能生出花来。时下散文文种的界限越益模糊、融汇,除了语言的清新洁净,“讲故事”式的非虚构或微虚构手法,让内容与形式同频共振,悲悯、同情、无奈、痛苦、愤懑、感动、治愈、呼唤、隐喻等创作者的文学内核,越发赋予文字以质感、力量,那种穿刺疼痛直击人性,美好美感沁人心脾,这才是真正的散文,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有人说《我的阿拉泰》作者李娟写作风格似乎有点巴结读者,这其实很好理解,作家作为生产者原创出文学作品,读者阅读其实是创作的延续或“二次创作”,正如热播剧《北上》改编自徐则臣的茅奖同名小说,剧情与原创大相径庭,也是一种基于尊重主题的合理改编再创作。同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读者个体差异主观体验不同而产生多元解读,</span>“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正常不过,关键是作家与读者最终能够实现“双向奔赴”,才是王道!历久时间淬炼、检阅,方是生命活力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散文篇幅一定很短吗?不,纯文学期刊对散文作品篇幅要求在5000-8000字为宜,这就让散文完全可以变成百宝箱,有了腾挪跌宕、起承转合的空间,将小说创作长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细腻描写刻画之优势“拿来主义”,再佐以“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加持,让散文从“上手易,写好难”进化到“大散文”小说化,兼收并蓄,才会丰腴,有看头,有滋养。请记住:内容为王始终是“金标准”。唯有敬畏文字,勇敢走出舒适区,敢于革自己的命,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铁律,反复推敲打磨、审视自己内心,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这样才能写就真正的散文精品,至于读者热捧、书籍畅销也是水到渠成。其实,散文从来就不是低人一等,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如苏东坡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定风波》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span>“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短短几行文字,流传千古,至今仍广为传播推崇,何故?足见散文大魅力也。在纸媒江河日下、文学式微的互联网时代,动辄几十万字的大块头小说读者群体也在不断萎缩,只看文章题目和开头的阅读者甚众,散文的短小精悍反而大行其道,流量有时候也代表着质量,评论家毕竟就那么几个老脸色,广大群众火眼金睛,最接地气,更是散文作者至亲的“老六”和“小温大爱”的家人们。</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君蘸散文之妙笔,且行且珍惜,诗酒趁年华!</p> <p class="ql-block">网友留言精选:“小说像盖着火红盖头的新娘,想要接近要先揭开盖头;诗歌像白骨精,需要用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去丰满;而散文像自家卸了妆的姐妹,很真、很近。”</p> <p class="ql-block">作者:徐之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