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和祖母住在一起的。那时家里还没有表,早上六点半学校要集体出操,所以每天早上怎么样估摸好时间叫我起床上学就成了祖母的一件大事。春夏秋季还好,天刚蒙蒙亮,祖母就要起床干活,顺便叫我起来去学校,时间也大致差不多。到了冬季天亮的迟,靠这一招不行,这下该怎么办呢?祖母自有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靠感觉气温的变化。第二个办法是听门口有没有同学路过的脚步声或说话的声音。祖母通过观察得出天快亮的时候,从纸糊的窗户缝儿或者门缝里透进屋来的风是一天当中最冷的。当躺在炕上感觉脸上比其他时候明显冷的时候,祖母就认为到了我该上学的时间了。第二个办法就是到上学时间了,会有同学三三两两从祖母家门口路过,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或者脚步声,祖母就赶紧叫我起床上学,时间大致也是差不多的。当然这个判断也有失误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下弦月特别亮。祖母照旧在感觉脸冷的时候,就叫我起来上学。我背着书包出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还以为要迟到了,加快脚步紧赶慢赶进了学校门,整个学校里也是黑漆漆静悄悄的,才知道是来的太早了。没办法又返回家里,在炕上坐了一阵子直到听见外边有同学路过的脚步声,才再次背着书包出门。迟到的次数也是有的。有时候到校时大家已经在操场转圈跑操了,我趁着老师不注意悄悄溜进本班队伍后边跑起来。还有更迟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教室里开始早读了,这时老师一般会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我想趁着老师不注意从教室后门溜到座位上去,谁知老师正好站在后门口,我只好站端手揪着衣摆脸红红的接受老师的训斥。</p> <p class="ql-block">到茂陵上中学之后,早上六点半学校仍旧要集体出操。因为家里有了房间,也买了表,父亲每天早上会掐着点儿喊我起床上学。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几乎都是步行到校。(大家家里要么是没有自行车,要么就是有自行车但是给大人出门用。学校里校舍不足,男女生各有一间教室改成的宿舍,木板铺成上下铺,大通铺,每个住宿生分2尺左右)每天早上我往书包里装2个馍,出门往东走一段之后向南拐到水渠岸上继续走一段儿,再从史村北边儿的一条斜路上往东南方向走,穿过史村村子,继续从渠岸往南再走就到学校了。全程大概要走45~50分钟。好在那时上学的同学很多,有我们村子里的还有北边儿两个村子里边的,每天早上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走,天再黑也不怕感觉还挺热闹。同学们的书包里都装着馍,那是每天早上和中午的饭。上学时往往走到半路上觉得有点儿饿了,就顺便拿出馍吃,也不耽误说话走路。每天早晚说说笑笑的一路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路长。天晴还好,到了下雨天,道路泥泞很不好走。尤其是史村北边那一段斜路上,秋季开学的时候,玉米已经长得比我们还高,下雨天我们穿着雨鞋,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一不小心踩到泥坑里,要用力把脚往出拔。有时候脚出来了,鞋还在泥里,因为鞋子有点儿大。旁边的同学帮忙给拽出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继续往前走。等走到学校累的后背都是汗。到了冬天,早上出门时月亮明晃晃的挂在头顶。水渠里冬灌的水反着银色的光哗哗地淌。走在渠岸上,偶有同学骑车从后边过来,我们要赶紧侧身让行。一个相熟的同学抓住车后座往上一跳想坐上去让骑车的同学捎自己一段儿,结果用力过猛,一下子坐到水渠里去了。岸上的同学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慌里慌张的拉手拽衣服把落水的同学往岸上拖。落水的同学一边咒骂一边狼狈的往上爬。上来后学校也去不成了,只好转身回家去换衣服。有一次我骑自行车走到学校门口,才发现家里的小狗黄黄一路跟来了,这是外婆送给我家的狗。我费了劲儿才把狗狗赶回去。这一整天我人在教室里上课,心一直在想狗狗回家了没有?会不会丢了?直到下午回家,看见狗狗摇着尾巴迎接,我悬了一天的心才彻底放下来。只是后来时间不长,这只狗狗就莫名的不见了,不知道是走丢了还是被人偷走了。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痛心。</p> <p class="ql-block">无忧无虑的年华已远去,学校里读过的书也快忘光了,唯有上学路上这些趣事历历在目,至今想起仍觉莞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