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上学记(三十一)——耳濡目染

熊记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亲爱的珮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晚你应该要上夜班,是吧?辛苦啦!熬夜本就伤身,你还得在这样的状态下坚守岗位,一定要照顾好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读了赖赖老师公众号的文章,下午和孩子们视频时,他们那急切想和我亲近的模样又浮现眼前,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今天看到赖赖老师的公众号文章,想起下午视频时两个孩子急切地想和我亲昵,就想起了你。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加上“不正常”的工作,真是不容易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昨天你丫丫跟我说:“今儿早上孩子快八点才自然醒,中午一觉睡到四点多,可晚上入睡却费了不少劲。我给她读姨夫你写的信时,她摸着眼泪说‘想爷爷’,然后就窝在我怀里,我哄了好半天她才慢慢平静下来。她还说,爷爷在北京,爸爸去上班,妈妈上夜班,姨姥姥去补课,我要上学,恒儿还不会走路,姥姥要做饭,还得给子昊哥哥弄校服……这么小的孩子,心里啥都明白。她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做,都有难处,都不容易,对吧?”我当时就回她:“就是,明白了,好样的。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场景,这是最好的教育。你辛苦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啊,最好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昨天培训时,主讲教授也提到了这点,还讲了他导师的故事。他导师每次出差到外地,第一件事就是给爱人报平安。在导师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下,教授自己也养成了及时和家人沟通的好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作为孩子的母亲,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成长环境,成为他们心中的好榜样。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用心思考。就像赖赖老师在《孩子不需要你的习惯性反问》里说的,习惯性反问就像亲子沟通中的一颗“隐形炸弹”。有些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为什么总是不听话?”“别人都能做到你怎么不行?”这类话,看似是在批评孩子,实则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子,敲打着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把“这都不会吗?”换成温和的“我们一起试试看这样可不可以呀?”把“别人都能做到你怎么不行?”变成耐心的“你换个角度想一想,比如……”用温暖的陈述句传递我们对孩子的信任,用友好的疑问句开启和孩子的对话,让孩子在每一次尝试中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当我们蹲下身,平视孩子清澈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成长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反问,而是我们心平气和的引导和满满的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这儿,我又想起昨天培训时,主讲教授讲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讲的那个呵护孩子好奇心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父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在小区玩滑板车。儿子突然眼睛亮晶晶地问:“爸爸,为什么滑板车停下来后还会往前滑一段呀?”父亲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微笑着摸摸儿子的头,说:“你观察得真仔细,爸爸也觉得这很有趣,你先猜猜是什么让它继续滑动的呢?”儿子皱着小眉头想了想,摇了摇头。父亲接着说:“那咱们来做个小实验吧!”他让儿子分别从斜坡高处、平地和低处滑下,仔细观察滑板车滑行的距离。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一边滑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最后他发现:“从高处滑下来滑得更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着,父亲把装满水的纸杯放在滑板车上,再次滑行后猛地急停,纸杯里的水“哗”地向前泼了出来。儿子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忙问:“爸爸,水为什么会飞出去呀?”父亲温柔地引导他:“宝贝,你想想看,如果滑板车突然停下,水是不是还想继续往前跑呀?”儿子眼睛一亮,大声说:“我知道了,水不知道车已经停了!”父亲赞许地点点头:“真聪明,这就是惯性,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依现在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小脑袋里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好好呵护她这份珍贵的好奇心。要是遇到你也不太清楚的问题,咱们就和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探索答案。千万不能敷衍她,更不能不耐烦,因为这每一个“为什么”都是孩子成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浇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短短数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明明德”,就是要彰显人自身所具有的光明德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并弘扬他们内心的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好品质。比如,当依依表现出分享、关爱他人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她明白这些美好的品质是值得珍视和发扬的。这就如同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光明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亲民”,可以理解为亲近民众、关爱他人。在家庭中,我们要教导孩子关心家人、尊重他人。就像孩子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困难一样,我们要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关心身边人的感受。当家人遇到困难时,鼓励她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互助,培养她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止于至善”,乃是一种臻于完美、持续奋进的崇高境界。在孩子的教育旅程中,我们要助力依依树立鸿鹄之志,并激励她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当她遭遇困难挫折时,引导她秉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无畏地去战胜困难。同时,我们自身更要以身作则,以“止于至善”为准则,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身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还是在生活里注重品德修养的提升,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在为孩子树立追求至善的榜样,引领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至善”的方向迈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而温暖的修行,需要我们将“大学之道”融入其中。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发现他们内心的光明德性;抱起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会关爱他人;牵着手,带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引导他们追求至善的境界。蹲下来讲话,是对孩子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抱起来交流,是对孩子的接纳,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爱都不会改变;牵着手教育,是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我们的言行中学会如何做人做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把赖赖老师的公众号推送给你了,里面有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你有空可以多看看。</span></p> 姨夫:熊记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4月1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