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启明星般闪耀,他就是尹喜,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其故事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讲述着道的起源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甘肃天水人。他生活在动荡的东周时期,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在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尹喜辞去大夫之职,请求担任函谷关令,寄身微职,只为静心修道。在函谷关任职期间,尹喜每日观星望气,终于等来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老子。一日,他见东方有紫气西迈,便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老子骑着青牛,伴着紫气祥云缓缓来到函谷关。尹喜欣喜万分,亲自出关迎接,恳请老子传授大道。老子被他的诚意打动,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为他传道授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读完《道德经》后,尹喜深受感悟,决定辞官归隐,寻找一处清净之地潜心修道。他一路向南,越过秦岭,经过伏牛山,最终来到汉水南岸,遇见了巍峨的武当山。此时的武当山尚未声名远扬,但它山势奇幽,气候宜人,天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让尹喜认定这里就是他理想的修行之所。就这样,尹喜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喜来到武当山后,选择在天柱峰三天门石壁下的石室中修行,这里后来被称作“隐仙岩”。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时代,尹喜的修行之路充满了艰辛。他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穿越茂密的山林,攀爬陡峭的山峰。从山底直达金顶的石阶多达上万阶,即使是后人精心设计劈山搭路后的古神道,行走起来也十分艰难,可想而知尹喜当年的旅程是何等不易。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隐仙岩开始了寂寞而漫长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喜的修行并非一帆风顺,他时常面临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诱惑。但每当他感到迷茫时,就会翻开《道德经》,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这一方天地里,他以天为被,地为床,青山为友,流水知音,与自然融为一体,体悟着道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的岁月里,尹喜不仅自身修行,还将道家思想传播开来。他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为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奠定了基础。史书记载,悟道后的尹喜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随后一同仙去,不知所踪。道教将老子尊为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而尹喜也被奉为道教护法神“玉清上相”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至今未找到尹喜确切的生卒年代和详细生平事迹,但历代武当山志都记录了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师子峰,在大顶之北,第一天门之上。苍峦突出,踞镇云端,俨然师子之形,下即尹喜所栖之地。”“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历代神仙多炼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这些记载,都在诉说着尹喜与武当山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喜,这位武当山的首位修道者,他的故事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对道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却真实地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他在武当山留下的足迹,成为了武当道教文化的源头,让武当山与道结下了绵延千年的深厚情缘,也让后世之人在追寻道的道路上,有了一个永恒的精神指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