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作者 魏 乃 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作 者 提 供 </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一支难忘的歌》</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与理想、目标、愿望紧密相连,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诗人称作是"人生盛开的花朵"。美好的梦想可以给人带来奋斗的动力、拼博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一 题 记</p> 少年时的买书梦 <p class="ql-block">我的儿时是在千年古郡桂阳县度过的。县城太小,玩的地方不多,课余和假期玩得最多的,是在大街小巷玩"抓坏人"、"打游击"的游戏。随着慢慢长大,我不再喜欢这些游戏,却对看书情有独钟。当时县城没有图书馆,看书只能去文化馆,因年幼办不了借书证,便到新华书店去看书。我一进书店,就忘记时间,店员见我只看不买,总会找借口把我"请"出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看书没钱买书,还被人赶出书店,我心里特别难受,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过大年,好用"压岁钱"去买书。但每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揣在衣兜里的压岁钱就不见了。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压岁钱被母亲连夜收了回去。年年想买书,每年都落空,买书成了我儿时的一个美梦。</p> <p class="ql-block">为了攒钱买书,我想了好多办法。鲜桃上市,我到街头巷尾捡桃核,取出里面的桃仁做药材。橘子上市,我就去捡橘子皮,晒干后和桃仁一起卖给中药店。但辛苦一年,卖得的钱少得可怜,买书梦难以实现。后见有人在小溪边淘沙,从沙中淘到铜钱、铜板、子弹壳等废品,可以卖多点钱,于是暑假后我也去小溪淘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淘沙看似容易,做起来十分费力。第一天幸运的淘到几枚铜钱,尽管腰酸背痛,第二天仍兴冲冲的去了。后来几天没淘到什么,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我特地来到洗衣的地方,果然收获多了一些。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又转到溪水上方建有房子的地段淘沙,一天上午就淘到几十枚铜板和铜钱,那种喜悦久久不能忘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劳,终于攒够买书的钱,在新华书店的柜台上,我一口气买了几十本小人书,儿时买书梦这朵花儿终于开放。</p> 中年时的求学梦 <p class="ql-block">上初中后,我对写作文很感兴趣,经常被语文老师表扬。1963年高考,我报考大学中文系,想以后当记者,写出人间百态。可没被大学录取,求学成了我的又一个梦想。1980年,我调入一所职业学校从事教务管理,但学历不够,不能上讲台。1984年暑假前夕,接到"湖南教育学院"的招生通知,我特别高兴,感觉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面对已满40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我在单位领导和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毅然决定报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接到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欣喜若狂。这是我等了整整21年,直到中年才开出的读书梦花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教育学院政教系招收三个班,一、二班是省内中等学校的专职教师,三班是中专学校的第三梯队人选。我被分在政教三班,全班平均年龄25岁,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刚开始学习,我就被班上的政治和学习氛围所吸引,并向班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前在单位工作,一直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没有入党。党支部见此状况,将我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派两名党员做入党介绍人。1985年7月1日,我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两年的学习经历,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政治素养。毕业后回到工作单位,因有《伦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功底,我不仅担任本校职业道德、饭店服务、顾客消费心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在上百家酒店、商店和培训机构授课。由我主编商业部、贸易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心理》等教材,主审《顾客消费心理》《酒店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并被评为高级讲师。在此期间,湖南省社会保障厅聘我为"省技工学校系列中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酒店服务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专家委员会委员兼执行秘书,是求学梦成就我的职业生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求学中,我不仅知识结构发生变化,还结识了一批才智出众的同学。住我上铺的孔铮,是一名军事院校的中尉军官,从教育学院毕业后,到高校进一步深造,编著和发表不少论文和教材,被评聘为国防科技大学的教授。岳阳卫校的曾彪,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学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他不仅才学出众,还是一名摄影高手,班上所有活动的照片都是他拍摄的。省轻工学校的杨跃新,能歌善舞,体育拔尖。他与张定然表演的双人舞,荣获全院第一名;参加教育学院运动会,夺得百米短跑冠军。他不仅德智体全面发展,还与张定然收获了珍贵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宝林 杨跃新 熊宗琪 张定然 林维平 杜晓芬 曾彪 孔诤 魏乃昌 彭仁祥 莫建华 邱新民</p> <p class="ql-block">张定然同学才华横溢,她不仅有舞蹈天赋,而且会写文章,对中国水墨画情有独钟,尤以画牡丹见长。她现在是湖南省、市知名画家,多次出版自己的画册。来自长沙有色工业学校的刘宝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待人真诚、热情,无论是班上或我们小组有什么事,他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彭仁祥是省环保学校的一名教师,他刚从学校毕业,浑身充满朝气。他认为自己钢笔字写得不好,上讲台对不住学生,于是每天利用午休练字,锲而不舍,终于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益阳师范的莫建华,早已结婚生子,在寝室排行老二,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字体刚劲有力,可惜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副班长邱新民,来自外贸学校,话语比较少,给我的印象少年老成,对老师讲的课有独到见解。毕业之后,他离开学校被派到香港工作,一直再没有见面。班上年龄仅次于我的同学叫熊宗祺,是广州部队驻长的一名上校军官,待人诚恳,作风严谨,工作负责,当选为学院学生会主席。他虽与我不同寝室,但同一个小组,所以开展活动都在一起。与我同组的还有一位女同学林维平,来自常德卫校。她下乡当过农民,在乡村小学教过书,招工进纺织厂当过工人,人生阅历丰富,是班党支部组织委员。退休后她学习摄影,用相机记录生活,用互联网报道社会现象。在新冠疫情爆发时,拍摄的照片被《人民日报》采用,还是《美篇》的优质作者和《红网》时刻新闻的专栏作者,发表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最高阅读量近20万。</p> <p class="ql-block"> 戴奇林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章四宁的曼妙舞姿</p> <p class="ql-block">来自湘江师范的杜晓芬,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她爱好文体活动,在学院举行的运动会上,获得女子100米短跑第二名。除此之外,还拥有一副令人羡慕的金嗓子,与长沙警校的罗星在文艺汇演中对唱《浏阳河》,一首歌刚唱完,大礼堂便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与她既是同学,过去还是省粮食厅宿舍的邻居。妻弟结婚后,她与弟媳是表姊妹,我也成了她的亲戚。这样一算,维系着三种关系,真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上还有几位同学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著书、书法、摄影、游泳、打乒乓球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戴奇林,他来自株洲铁路学校,在学院享有"政教系才子"的美誉。他的诗集《想念家园》获丁玲文学奖,《好父母是学出来的》被评为父母必读50本书之一,《成长可以很快乐》被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家长推荐,他的诗作《纤夫》被常德诗墙刊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学院学习时,我还遇到一位衡阳铁路工程学校的同学,叫章四宁。她文𠵍白静,身材苗条,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周休息时都回衡阳,十分劳累。大学的课程有时三个班上大课,座位随意选择,我视力不好,总是提前进教室坐头排。第一次与我同桌的就是章四宁,以后上大课我们都会坐在一起,于是成了"同桌的你"。她听课时笔记写得快,记得准,成了我听课的好帮手。她喜欢跳舞,舞姿绰约,从学生时代跳至退休。现在的微信同学群中,还能经常欣赏到她的舞蹈视频或照片,完全看不出真实年龄。</p> 老年时的写作梦 <p class="ql-block">1963年高考虽中断了我的写作梦,但参加工作后,领导让我编写花鼓戏《杀猪姑娘》《五斤鸡蛋》《赤子之歌》等文艺作品,于是我又开始作起"写作梦"。谁知梦想刚开始,便被突如其来的文革打碎。1980年调入学校工作,我再次做起了写作梦,但繁忙的教学工作,使我根本无法顾及写作,即使动笔也是编写教材、讲义,写作梦这朵花一直没有开放。退休后我围着孙辈转,写作梦可望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辈逐渐长大,我不再犹豫,决心动笔圆梦。从何写起,苦思冥想,决定写一本回忆录。2015年开始,我在电脑前用手写板写了起来。历经三年,几番修改,于2018年定稿付印,取名《飘逝的歌声》。书印出来喜悦一阵子,才猛然醒悟,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文学作品。写作应该反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诗歌、散文、小说。但我已退休十几年,早已离开社会舞台,我又能写什么呢?彷徨两年,搁笔24个月。</p> <p class="ql-block">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武汉抗疫形势严峻,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武汉,涌现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于是,我围绕这个主题,写下20多篇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中有医生、志愿者、快递员、保安、药店经理等不同角色,反映出小人物的大情怀。这些作品先后在《芳华铿锵》《乡土文学》《湖南读书会》等网络平台发表,被《湖南读书会》评为"抗疫公益文艺之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我利用第一个警察节、抗美援朝70周年、袁隆平院士不幸逝世、孟晚舟女士包机回到祖国等重大事件,写出诗歌等文学作品,全部在《湖南读书会》《乡土文学》平台上发表。我不仅被《湖南读书会》评为"优秀签约作家",有的作品还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我感到写作梦这朵花含苞待放了。随后,我创作的《清水塘遐思》《"编故事"中的故事》,相继在长沙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获得一等奖和入选出版。</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退休后只要留心,生活中可写的题材到处都有。如有一位86岁老人,独自住在33楼,突遇停电停水,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钟点工为她带来两桶水,艰辛的爬上老人住的楼层,为她烧水做饭。我便据此写下《停电》《钟点工》两篇小说,赞扬钟点工关爱独居老人的优良品质。又比如全国发生多起诈骗老人的事件,我便以第一人称写下纪实文学《养老被骗随想》,得到受骗老人的赞扬。有次我在武汉"户部巷"景点游玩,遇见一群年轻人追逐影视明星,于是写下《户部巷惊遇》,侧面警醒追星族如痴如狂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实现写作梦中,我还应邀参加"湖南读书会榜样人物研发部"的撰写工作,为湘菜大师夏小虎、湖南读书会副会长涉江红帆、退休干部林维平等平凡而不寻常的事迹写出专稿,汇编在《温暖的光》一书中。因为超过榜样人物的规定年龄,《湖南读书会》破例将我的写作梦编入书中。该书已于2024年10月公开出版发行,并被全国上千家图书馆收藏。在实现写作梦的路上,我不断向新的领域探索。近几年相继写出《春的模样》《不让花朵早凋》《侠骨柔情》三部朗诵情景剧。另外还有一部根据亲身经历写作的中篇小说《培训部的故事》,一部以长沙东方广告装潢公司的艰辛历程,写作的长篇小说《弄潮儿》。两部小说虽未投稿,但离我的文学梦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我大胆探索,写出电影剧本《技行天下》共5万字,50多个人物;又将外孙女获得一等奖的作文"最后一场春雨",改编成七场舞剧《春泪》,在我的写作梦添上一朵美丽的花朵。从那以后,我又向纪实文学迈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城市记忆》公众号上,先后发表《永不消失的窑坡山 湘菜厨师的摇篮》《长沙广告公司 首开湖南商业广告的"公司时代"》《五一大道的长岛饭店 曾是长沙人心中的最高楼宇》等作品,把我知晓的历史片断奉献给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来,我把各种作品汇编成《飘逝的歌声》《人生采撷》《筑梦》《筑梦》(二)4本书,合计100多万字。我虽已过耄耋之年,因为心中始终藏有一个梦,一个当作家的梦,所以并不感觉自己老了。反而认为,我还是文学创作园的一位年轻人,正在文学路上耕耘着,奋斗着,跋涉着,更祈盼写作美梦这朵花越开越鲜艳!</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政教三班每10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恭迎您读拙作,给您敬茶问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