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驰骋胶东战场 挺进西南援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6年7月,许凤翔在山东临沂华东局驻地,见到老首长(时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原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一阵寒暄过后,张司令问许凤翔是否愿意留下来,继续从事学校工作,许风翔说想到前线部队锻练锻练。张司令表示支持,一纸调令,许凤翔到了胶东北海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的阴谋被粉碎后,仍不甘失败,又集中兵力分两路向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发起进攻。敌人来势凶猛,大有一举消灭我军之势,结果在进犯陕甘宁时,被我一野战部队歼敌20000余人。胶东方面的敌人又从济南、青岛出兵,分别由莱阳、平度潍坊向北压来,势图重创我军。为了给扶老携幼日夜兼程,向北撤离躲避战乱的老百姓留下通道,部队机关主动撤至蓬莱黄县海边一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兼山东军区司令张云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危急关头,许凤翔等人用小轮船先把家属大人小孩,从烟台、威海卫两海港偷渡过海,将他们安全送到大连苏联红军所在地。然后把各种物资埋藏隐蔽起来,许凤翔带着短枪班乘坐大卡车到艾山、汤山,动员后勤人员把兵工厂、印刷、和汽车上的机器全部分卸,连夜就地埋藏。与此同时,许凤翔直奔东栖县委找到县委书记王达,布置区中队在唐家坡和敌人前进的路线上,沿途埋设地雷。最后要求区中队利用麻雀战阻击敌人,配合主力寻找机会歼灭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世友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成任务后,许凤翔即返回黄县。途中看到敌人的飞机在黄县上空,来回低空盘旋,并不停地朝地面扫射,估计黄县已被敌人占领,心情不免沉重起来。便随机找到教导营打听情况,结果从教导营得知,军分区和地委已向南转移,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第二天,许凤翔回到司令部,好消息陆续从前线战报中传来:仅一夜之间,我野战军在西栖之道头镇歼敌1个团;接着又在西海夜袭掖县城,歼敌1个团和一个保安队,俘虏伪县长。更为可喜的是,谭震林率第2和第7两个纵队,许世友率第9和第13两个纵队,以绝对优势,在㬵济铁路线上消灭了敌人两个旅。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此战开始时的被动局面,而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合围我军,以歼之的目的被彻底粉碎,最后落下个逃之夭夭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谭震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敌人重点进攻胶东,其目的是想从陆上占领威海、烟台、龙口海岸线,进而封锁海上与大连、旅顺的交通,以阻止苏联红军对我军的援助。当这个阴谋被粉碎后,敌人又心生一计,妄图利用我军无海军防守的现状,亮出他们海上优势,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占领威海卫,烟台、龙口等地。因此,敌人在烟台站住脚跟后,即向南延伸,扩张地盘,企图实现打通烟(台)莱(阳)公路,将我东海、北海两个军分区进行分割,进而占领东西堂和桃村,并建立根据地,直接威胁我莱阳㬵东军分区司令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敌人的阴谋,早已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洞释。此时,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电文命令,调东海军分区邓龙翔司令,北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许凤翔各带一个团,组成莱阳烟台临时支队,开赴指定地点陌堂,阻击从烟台向南伸延的几股敌人,并相机消灭之。同时严密封锁烟台,保障烟莱公路及其两旁通道的安全,不使敌人的破坏阴谋得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到命令后,邓龙翔、许凤翔即带着队伍由黄县遇家疃出发,用了三天时间到达东西陌堂(此地属于北海地安东栖县营管辖)。鉴于此地的地理位置,临时支队选择了一个小村庄作为指挥部,并布置了北海一个团在公路以西,东海一个团在公路以东监视敌人的行动。此时敌方已在石灰窑处建立了一个据点,构筑了9个碉堡,正在沿线修筑第二个据点,继续向南进犯。这时前方侦察员,带回了敌人的布署情况,临时支队当机立断,在观察地形,进行战略布局后,作出了东西合围,夜袭敌人的决定。此役,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据点,歼敌大部,迫使残余部队退缩至石灰窑据点。一龙一凤二个翔,龙飞凤舞,出神入化,创造了临时支队首战告捷的喜讯,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队把敌人赶到石灰窑后,即选择好地型,修筑工事监视敌人的行动。迫于我军的威力,敌人在两个月当中都不敢出来露头,而我方的意图只要对方不主动出击,不给大部队行动形成威胁,就将敌人钉在原地,以便腾出手来,消灭其他来犯之敌。固双方处于对峙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然,对峙状态维持一定时间后,军区电令,烟台敌人由东海部队负责监视,北海部队撤回黄县,对付在龙口附近设立据点,并多次出兵袭扰我部的敌人。许凤翔等人接到命令后,即以第二团和特务营为主力,攻打敌龙口附近的据点,经过一夜激战,双方都有伤亡,敌方不敢恋战,如惊弓之鸟,缩回龙口死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军趁势靠近龙口,将敌人围困三天三夜,并将指挥部设在距离敌军10里远的一个村子里,随时观察敌军动向。一个晚上,敌人军舰开到龙口距5里海岸的屺姆岛,于下半夜接走了被我军围困的残兵败将。为了摸清敌情,我前沿部队悄悄接近敌军的铁丝网,隐隐约约看见敌工事内有人影,并鸣枪观察动静,见无反应我军便直入工事。结果发现,原来看到的人影,只是敌人逃跑时,为防止我军乘胜追击,用稻草人做的伪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龙口街上,到处都是敌人仓皇逃跑时,来不及带走的铁柜、木桶、胶鞋和军服。我军即命令部队进入龙口打扫战场,维持治安秩序,拆毁敌碉堡,填平壕沟,号召商民返回正常营业,老百姓回家安居乐业。不久之后,烟台、威海卫的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也相继从海上落荒而逃。胶东地区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47年夏,上级任命许凤翔为华南纵队任政委。此后,华东局又把许凤翔调离北海军分区,踏上新的征程,渡海到大连履行新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凤翔一行人到达大连后,主要任务是配合当地部队兵工厂,为配合淮海战役提前生产大量的炮弹、迫击炮和冲锋枪等军用物资,并通过海上运输到山东前线,为淮海战役提供后勤支援。1949年1月,淮海战役大捷,许凤翔与司令员朱鹤云回到华东地区,并在华东局学习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以及接管大城市的有关政策,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作好准备。随后随军南下,经镇江到达丹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5月25日,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到丹阳作形势报告,告诉大家说,上海很快就要解放了,要注意接管上海的政策。强调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区,攻占上海像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把老鼠打死,又不能损坏瓷器。我们要把解放上海与接管上海一体考虑,军事要服从政治,解放要服从接管。要求上海每个区要配备一个团协助接管,以老区来的干部为辅。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随之入城接管,陈毅任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粟裕任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许凤翔被任命为住火车站接管委员会主任兼接管专员,周绍铮被任命为接管副专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总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8月,时任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长的曹荻秋,与上海市委商议筹建西南服务团第三支队。号召组织大学学生、知识青年、旧职人员、志愿参军的青年共700余人,连同已组建的职工大队,共计1200余人集中在大厦大学,组成西南服务团第三支队。调上海常熟区张文通任政委,北站区许凤翔任副政委。张文通与上海市委联系调动干部、动员参军学员、要求经费、调拔交通工具等事宜。许凤翔则侧重组织建设配置干部,组织和动员干部和学员学习等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支队辖支队部、三个大队九个中队。以上海职工大队一、二、三中队为三支队第一大队,四、五中队为二大队,将招收的大学生和旧职人员编为二大队第六中队及三大队的七、八、九中队,组织机构汇编后,各级干部陆续到任,进行动员学习。学习内容以《社会发展史》和《七.一》社论为主,其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方针政策,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月,张文通政委继续留在上海招收学员,许凤翔副政委带领学员集体乘火车去南京,住在古楼附近,归西南服务团总团编制。报到后,宋任穷团长给大家作了报告,报告中指出:“进军西南条件很艰苦,每个同志要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的任务是建设大西南,这对知识青年有极大的教育意义……"随后,张文通完成招收任务,带着四支队赶来南京,被留任总团工作,同时将三支队二大队长李梓,三支队行政处长张三奎调到总部工作。同时任命李晨为第三支队长,许凤翔为政治委员,方思成为行政处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久,二野首长邓小平、张际春接见了西南服务团各支队负责人。邓小平在宴会上说:“野战军渡过长江天险,占领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形势发展很快,二野担任进军西南的伟大任务,得西南服务团的大力支持,很感激。但是,西南地区广大,需要的干部很多,现在还很感不够,很感不够呢!任务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我们要从策略的高度来看待干部问题。”小平同志的讲话,让每个在坐的干部战士,都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毛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精神指引下,我军开始进军西南。三、四支队于10月中旬从南京出发,由津浦线到徐州,转陇海线到郑州,再转平汉线到武汉附近地区,四支队住滠口,三支队住横店修整。修整期间,二野司令部第四部李静宜部长,专程到三、四支队介绍了当前解放大西南的大好形势,叫大家做好进军西南的准备工作。数日后,三、四支队开到武汉,二野把女大100余名学员划归三支队指挥,一同西进。10月中旬,三、四支队乘轮船途经石首、沙市到达宜昌,分别住在葛州坝、宜昌河对岸,进行休整,继续学习,等待重庆解放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30曰,重庆解放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三、四支队,大家无不拍手欢庆。上级派出轮船前来迎接,1950年元月3日,二个支队人员陆续到达重庆报到,第三支队和女大的干部学员,统一交由西南局组织部分配,主要去向是西南局直属机关和重庆市各地区。许风翔被任命为西南局组织部副秘书长、干训处长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南局组织部副秘书长、干训处长许凤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解放战争中,许风翔不仅带兵打仗,克敌制胜,还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储备革命干部立下了汗马功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