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谁》新书发布会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谁吃谁》是一本科普绘本,他主要讲述了自然界里有好多秘密,食物链就是其中之一。植物被昆虫或者食草性动物吃掉,昆虫或食草性动物被小型食肉性动物吃掉,小型食肉性动物又被大型食肉性动物吃掉。比如花被蚜虫吃光了,蚜虫被瓢虫捉走了。瓢虫。被白鹡鸰叼走了,白鹡鸰又被狐狸吃掉了,最后狐狸死了,又被微生物分解了,然后被植物吸收。作者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我们:在大自然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生态平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导读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在简单的了解作者和读封面之后,针对每一页画面,每一段文字,图文结合精心设计交流问题,运用预测策略、图表策略让孩子们读懂画面和文字共同讲述的故事,把难度大的问题提炼成具体的话题进行讨论,大致通过“阅读导读、激发兴趣——梳理情节、了解故事——聚焦话题、深耕阅读——阅读拓展、创意写作”四个阶段的交流指导过程,实现预期阅读目标。</p> <p class="ql-block">第1课时 读封面、封底、环衬,了解作者、译者(阅读导趣 ,激发兴趣)</p><p class="ql-block">第2课时1-10页(梳理情节,了解故事)</p><p class="ql-block">第3课时 11-20页 </p><p class="ql-block">第4课时 21-30页 </p><p class="ql-block">第5课时 31-40页 </p><p class="ql-block">第六课时 41-50页 </p><p class="ql-block">第七课时 51-58页 </p><p class="ql-block">第八课时 梳理故事情节与主题 </p><p class="ql-block">(聚焦话题、深耕阅读)</p><p class="ql-block">第九课时 创意写作 </p><p class="ql-block">(阅读拓展、创意写作)</p> 一、读封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仔细观察插图,你有什么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发现这是一条蛇在咬自己的尾巴。</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发现这是一条鱼,一条带鱼,它在吃自己的尾巴。</p><p class="ql-block">学生3:我发现这整个画面是红色的背景,里面有很多线条,我猜这可能是一个漩涡。这条蛇被困在漩涡里。</p><p class="ql-block">学生4:我发现这条蛇是用线条画成的。</p><p class="ql-block">教师:同学们想想这个画面的背景为什么会是红色呢?红色有什么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觉得红色代表喜庆、吉祥。</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觉得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我猜这本书肯定充满血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你从封面提取了哪些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叫《谁吃谁》。</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知道这本书文图的作者和译者。</p><p class="ql-block">学生3:我发现了这本书的出版社是贵州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看着封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这条蛇为什么围成一个圆呢?</p><p class="ql-block">学生2:这条蛇为什么把书名字包在里面?</p><p class="ql-block">学生3:两个“谁”字为什么不一般大呢?</p><p class="ql-block">学生4:这个“吃”字最后一笔像一条蛇,而且“吃”字左边和右边笔画断开了?</p><p class="ql-block">学生5:“吃”字为什么写这么大?一个“谁”在它上面,另一个“谁”为什么在它里面?</p><p class="ql-block">学生6:到底是谁吃谁?为什么要吃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如果让你设计封面,你会怎么设计呢?</span></p> 二、读作者 <p class="ql-block">【波兰】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丹尼尔·米热林斯基二人为夫妻。1982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波兰华沙艺术学院,拥有自己的工作室。</p><p class="ql-block">他们于2010年获得“博洛尼亚儿童书展插画奖”提名,以及“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奖”(IBBY)提名,已出版《地图(人文版)》《地下·水下》《太空》等多部作品。</p> 三、读译者 <p class="ql-block">乌兰,波兰文学博士、格但斯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荣获波兰文化和民族遗产部颁发的波兰文化贡献奖。主要著作有《波兰民族的良心——斯·热罗姆斯基小说研究》等。主要译著有《赫贝特诗选》《与撒旦的约定——布鲁诺·舒尔茨书信选》《被禁锢的头脑》《卡廷惨案真相》《皇帝》《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等。</p> 四、读封底 <p class="ql-block">大自然里有好多秘密,</p><p class="ql-block">食物链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谁吃谁?为什么要吃呢?</p><p class="ql-block">是大动物吃小动物,</p><p class="ql-block">还是小动物吃大动物?</p><p class="ql-block">相信你会在这本特别的书里</p><p class="ql-block">发现这些有趣的秘密……</p> 五、读扉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你从扉页上看到了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从这里看到了有很多的动物,比如牛、兔子、长颈鹿、狗、大象、蛇……</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从这里看到了很多海洋动物,比如鲸鱼、乌龟、鲨鱼、鱼、乌贼。</p><p class="ql-block">学生3:我看到扉页上有很多昆虫类,比如蝴蝶、瓢虫、蜜蜂、蜗牛……</p><p class="ql-block">学生4:我还看到有很多带翅膀的,比如鸡、鹅、鸭,小鸟、孔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师总结:扉页里有很多的动植物和昆虫,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5:我还看到这里边有花和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猜一猜,扉页上为什么画这些?</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这些动、植物还有昆虫都是故事中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学生2:它们都是食物链的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学生3:它们都是互相吃的关系。</p> 六、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谁吃谁》是一本波兰夫妻作家创作的趣味科普绘本。</span></p><p class="ql-block">2、封面炙热的大红+黑白线描,配上“谁吃谁”有趣的字体,一下子就让孩子特别有阅读的欲望。翻开书,整本书的绘画风格特别吸引人。全书基本用了跨页加线描的形式,单一色彩中绘画主体却有特别多装饰味道的细节,既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又有很多视线值得驻足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3、充满童趣的笔触,页页环环相扣,一本书生动有趣地描绘出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周而复始,万物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4、 再看绘本内容,特别少的文字,接近于一本无字书,既给讲读者方向,又给足了讲读者发挥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绘本《谁吃谁》封面背景用红色可能有以下用意:</p><p class="ql-block">1、营造紧张刺激氛围: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张力的颜色,能为画面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谁吃谁》通常会涉及动物间捕食与被捕食的情节,红色背景可暗示故事中存在的竞争、危险和不确定性,吸引小读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p><p class="ql-block">2、象征生命与活力:红色代表着生命、热情和活力,动物世界中无论是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都充满着生命的力量。红色背景寓意着书中所描绘的动物们充满生机,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不断斗争,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3、强调食物链主题:红色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用它作为封面背景可以突出“谁吃谁”这一食物链主题。让读者在看到封面的瞬间,就能够感受到食物链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的核心,引发读者对动物生态和自然规律的思考。</p> 七、猜一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根据故事开头和结尾,猜猜发生了什么事?</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猜这朵花被小鸟吃了,第2年种子在别的地方又长出来,又重新开花了。</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猜这些植物被动物或者是昆虫给吃掉了,第2年植物又长出来了,又重新开花了。</p><p class="ql-block">学生3:这两朵花不一样,我猜这个地方的花和植物都被动物吃掉了,那里又重新长出了别的花。</p><p class="ql-block">学生4:动物把花吃了,带来了新的种子,新的种子长出了新的花。</p> 八、我的思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宝贝们,绘本中吃小动物的都是大坏蛋吗,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觉得绘本中的小动物不是大坏蛋,因为猪、牛、羊、鱼都给我们提供了肉类,鸡、鸭、鹅给我们提供了蛋类,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学生2:青蛙吃害虫保护了庄稼,它就不是坏蛋。</p><p class="ql-block">学生3:蜜蜂给我们酿蜜,它也不是坏蛋。</p><p class="ql-block">学生4:蛇和猫头鹰吃老鼠,它们保护了粮食,也不是坏蛋。</p><p class="ql-block">学生5:它们不是坏蛋,因为它们只是饿了,寻找食物。</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动物之间一定是吃和被吃的关系吗?</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我觉得动物之间一定是吃和被吃的关系,不然它就会因为没有食物饿死。</p><p class="ql-block">学生2:我觉得动物之间不一定都是吃和被吃的关系,它们也是朋友。比如猫、狗、鸡、鸭、鹅,它们都能在我们家里生活,彼此相安无事,它们就是朋友。</p><p class="ql-block">学生3:蟋蟀和屎壳郎、天牛都是朋友。它们谁也不吃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4:不是,它们可能会有生病和老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5:大自然中的动物就是弱肉强食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人类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呢?</span></p><p class="ql-block">学生1:人类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师总结:所有的动物、植物最后都会被人吃掉,所以人才是食物链的最顶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