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验,能否被编码

涂壁和尚(玉林)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朋友来画室喝茶聊天,说伙计我看你们画家这饭碗也麻达啦!随手打开手机,让我看他下载的一些用电脑程序制作的绘画作品。我先是一惊,逐一翻了翻,油画有罗冠中、靳尚谊作品风格的,其色彩、笔触反映的非常逼真,国画家的作品自然就更多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家门》</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手机绘画 2019 鄭玉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充实着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啥秘密,社会的好多领域都被AI算计,作为平面艺术的绘画,因数字化的发展,被编码、被方程计算只是小菜一碟。比较而言,艺术作为众多行业中的一种类别,在一个社会分工明确、思想空前碎片化的时代,甚至沦为生命中可有可物的事物。绘画作为物种被分析、作为数据被编码、被解读、被市场,其生存不再是一个整体意义的生存。然而,我们相信,人的形而上天性和存在的诗意追求,仍尽力驱动人类为艺术保留其领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走高跷》</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手机绘画 2019 鄭玉林</span></p><p class="ql-block"> 从现状分析,我认为科技理性无论如何壮大,也无力解决现实人生的诸多问题。比如艺术家对创作过程的体验,包括观众在美术馆对一幅绘画作品的审美体验,绝对不是用“010101010101……”的编码能够解决的。尼采曾借萨提尔的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态度:“对作为个体生命的人而言,最好的是不曾出生。既已出生,相对这最好的还有次一等好的事情,就是现在立刻马上去死。”尼采解决不了人生的现实问题,但是他却为人生在艺术层面上找到了救赎,找到了出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背社火》</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手机绘画 2019 鄭玉林</span></p><p class="ql-block"> 如其所言,唯有作为审美现象,此与世界才显得是合理的。所以,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为人生,为这个世界提供审美的解释和体验,只有这样,艺术家才有存在的意义,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我2019年曾经使用一款华为手机,带有一小程序可作绘画,通过实验,虽有抽象效果,然绘画的感觉过程受局限比较大。而艺术讲真,真体验、真性情,是自然而然,不是脱离生命虚无缥缈的东西。真正的艺术是一种予人慰藉的允诺,是体验,从她的产生,就一直静待世界的开启,这也是它最大的独特性和现实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舞狮子》</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手机绘画 2019 鄭玉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97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曾任宝鸡电视台总编辑;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千年人文美术创作工程”评委;第三届“陕西美术奖”终审评委。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荷》获陕西省美术展览一等奖;《铁龙吟秦山》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优秀奖。出版有《行者的目光》散文集;获有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等荣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