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五七队》

草之原

<p class="ql-block">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漫漫征程中,无数平凡而伟大的群体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敦化林业局机械检修厂下属的“五七队”便是其中一支独特的队伍,她们的故事,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印记,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时期,各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发出《五七指示》,倡导各行各业办成“一个大学校”,在此时代背景下,林业局各厂级单位纷纷成立五七队,敦化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五七队,也叫家属队,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的成员大多是来自农村、随丈夫来到林业局的职工家属。此前,她们没有正式工作,生活围绕家庭展开。五七队的成立,为她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成为一个全新的集体单位,虽自负盈亏,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开启了艰苦创业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成立初期,五七队从原始积累起步,工资以挣工分的形式计算,年末效益好时,还能多开一笔工资,这笔钱正好用于过年。队里的妇女们正值二三十岁的青春年华,因来自农村,吃苦耐劳是她们骨子里的品质。她们走进山林,开垦荒地,播下希望的种子。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一切都靠双手。面对荆棘密布、杂草丛生的土地,她们徒手拔除杂草,用简陋的工具一下一下地翻耕,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血泡破了又结成厚厚的茧,可她们从不喊疼,心中只有对未来的期许 。播种时,她们弯着腰,仔细地将种子埋进土里,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土地,即便腰酸背痛也不喊一声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了农忙时节,她们更是早出晚归。天还没亮,她们就带着简单的干粮和农具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有的耕地离家几十里,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她们在山沟里建设临时住所,轮流住在那里。夏天除草时,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她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旧不停地挥动着锄头,与疯长的杂草顽强抗争。秋忙时全体都上一线,她们要将成熟的蔬菜、大豆等农作物收割、搬运,沉重的农作物压在肩头,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劳动强度极大,可即便如此,她们挣钱比职工少,而出的力却比职工多,她们也毫无怨言,因为家里能多一份收入已经让她们很满足了。辛勤劳作后,收获的秋白菜、土豆,面瓜,萝卜,大豆等,因为没有农药化肥,东北林区的黑土地种出的植物长势喜人,每种秋菜口感都特别好,一部分满足自家需求,一部分卖给本厂职工。这一举措,既让家属们有了经济收入,也改善了职工家庭的伙食,可谓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除了农业种植,五七队还积极发展副业。那时候没有个人企业,她们对外还承包过修路等工程。修路的艰难超乎想象,石头和沙子都是她们两个人一组,用肩膀抬着个大筐,运到路基上。沉重的筐压在肩膀上,肩膀被磨得红肿、破皮,甚至渗出血来,她们就用布简单地垫一下,继续咬牙坚持。当时很少有技术工种,都是出大力的活,每一块石头的搬运、每一寸路基的夯实,都饱含着她们的血汗。有的家属队还参与基建,建设职工家属住房,搬砖,和水泥,推小车,都是力气活,她们从不向困难低头,总是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休息的时候还互相开着玩笑,追逐打闹,有的朝鲜族妇女俩人一组,跳着朝鲜族的游戏、跳板,她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现在,但他们那种乐观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在人没法比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们充分发挥智慧与力量,逐渐拓展业务范围。到70年代末,五七队已颇具规模,拥有小型翻砂车间,为工业生产助力;设立做粉条的车间,丰富食品种类;开展造酒业务,满足生活需求;还有木工家具车间,进行木材加工,打造家具,以及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五七队的日子蒸蒸日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林业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社会发生新的变革。1979年起,我国毕业生不再下乡,各单位成立知青厂,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上级部门出于以青年就业为主的考虑,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辞退五七队的家属们。这些曾经为五七队、为林业局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家属们,在时代的转折面前,默默接受了这一安排。她们就像辛勤的园丁,亲手种下树苗,看着树苗茁壮成长,而当需要为后来的花朵腾出空间时,她们选择了默默离开。五七队也逐渐转变成知青厂,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敦化林业局五七队的历史,是东北林区五七队的缩影,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的历史。五七队的家属们,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为林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发展中谋进步,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在农业劳作中,她们以超乎常人的耐力,用柔弱的身躯扛起繁重的农活;在副业建设里,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沉重的劳动负荷,她们从不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咬牙坚持。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五七队的前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伟大理念,她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此,向曾经五七队的家属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她们是时代的英雄,她们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与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五七队颂》</p><p class="ql-block">时代浪潮涌波澜,</p><p class="ql-block">五七英名史册传。</p><p class="ql-block">家属齐心开伟业,</p><p class="ql-block">巾帼聚力克时艰。</p><p class="ql-block">农田挥汗春秋度,</p><p class="ql-block">副业操劳岁月艰。</p><p class="ql-block">奉献精神昭后世,</p><p class="ql-block">光辉事迹永流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