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望林徽因

陈珍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进入四月,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们将迎来了世界读书日。请我们跟着林徽因的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去了解她的山河岁月吧!</p><p class="ql-block">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p><p class="ql-block">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p><p class="ql-block">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p><p class="ql-block">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p><p class="ql-block">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p><p class="ql-block">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p><p class="ql-block">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p> <p class="ql-block">提起这本书,还是我的好闺蜜送给我的,我们同在一个直播间学习过这本书。她告诉我,这本书有收藏价值,所以买下来送给我。</p><p class="ql-block">闲暇时间,开始阅读这本书。看过这本书,才知道林徽因后来的人生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与渴盼,一步步成为一位父亲所期待的具有改良社会见解和能力的时代女性。</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我敬佩她的勇敢,孤身闯入建筑系这个本属于男人的世界。当年的林徽因有着一种“非宾大不可的倔强”,硬闯进来的。她渴望进入建筑系(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系),她要竭尽全力。当时,整个世界都没有女性从事建筑学专业的观念。在宾大,她只是未能如愿成为建筑系的正式学生,但丝毫不影响她对理想的追寻。</p><p class="ql-block">当时中国尚未有建筑学科,建筑是匠作手艺,官学儒生不屑与之为伍,与女子更不沾边,林徽因将面临一生的挑战,她要为祖国带回一门新学科,成为女建筑师。</p><p class="ql-block">林徽因当年的抗争还颇有技巧,由艺术专业入校,走“曲线救国”之路,绕着圈子再返回建筑系“选修建筑学”。说是“选修”,其实林徽因几乎包揽了所有建筑课程,学院评估认定她“成绩甚至优于同班优秀男生”。她学了全部课程,却得不到建筑学位,回国后,她没有建筑学位,却又做了一辈子的建筑研究工作。想来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2018年,在林徽因去世六十三年之后,美国《纽约时报》补发了一则关于林徽因的讣闻,主要介绍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事业的贡献,这则讣闻是为了“弥补当年因性别歧视造成的遗憾”。202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为林徽因追授建筑学位证书。林徽因去世后能够圆了她未了的心愿,是认可,是荣誉。如果林徽因还在,她的笑容该会多么的灿烂。</p> <p class="ql-block">她与丈夫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都是优秀的建筑师。回国后,我们国内的大学都没有建筑系。应杨廷宝推荐,去东北大学筹办建筑系。当时,东北大学一个专业教师都没有,也不知开什么课,一切都在等他们来解决。创建中国大学第一个建筑系的重担,就落在了梁思成与林徽因身上。他们一个系主任一个教授,系里大小事情都有待他们筹办。就这样,克服了许多困难,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学子,而且,还考察了许多那里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由于林徽因身体的原因,不适应东北气候,回到了北京生活。后来,清华大学聘请梁思成担任建筑系主任,同时与中国营造学社合作,建立研究所,由梁思成担任所长。林徽因那时并未在建筑系担任职务,她既不是清华的教授又不是清华的职工,什么都不是,也不领任何工资,然而她却是完全将筹建建筑系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义不容辞地做了许多事情。</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为了考察我们祖国的古建筑一直行走在路上,她和丈夫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建筑系,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在大学授课,为报社担任主编,她还挽救了景泰蓝工艺。林徽因又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在北京与丈夫参与了<span>祈</span>年殿修缮。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她曾经在战乱年代守护了大量的国家古建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拖着虚弱身体和丈夫梁思成写出了《中国建筑史》结束了没有中国人书写的中国建筑史的遗憾。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她一生都在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作家,我仰慕林先生。</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陈珍</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己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