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九月五日昆明出发到今天已是半月之久,祖国的东三省研学参观已结束,接下来行程是河北承德、石家庄,正定县。博物馆的文物也将由北方少数民族偏重于汉文化的展示。</p> 九月二十日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坐上15点43分高铁离开沈阳,前往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高铁在傍晚18点到达承德南站。下了火车打的直奔住宿地一一承德宾馆。由于事先做了功课,酒店位置在避暑山庄对面。明天去避暑山庄省事了,走路十分钟就到。</p> 九月二十一日 <p class="ql-block">天气很好,秋高气爽,真是出游的好天气。早上九点大避暑山庄大门入口处就聚集了不少游客,来自祖国各地游客操着不同的口音,焦急地等待在门口,大家都希望能早点进去,一睹皇家园林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简介</p><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于1703至1792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是清帝驻消暑、治政礼佛、怀柔外藩、巩固边防的夏宫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庄内西北为山岳区、东南为湖泊区、东北为平原区、整体形貌宛如中华版图。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避暑山庄周围呈半月形环列着12座气势磅礴的皇家寺庙,占地40余万平方米。这里有供奉世界最高木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普宁寺;有乾隆帝为接待六世班禅敕建的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还有乾隆帝为母祝寿而建的普陀宗乘之庙……这些寺庙金碧辉煌,形制各异,集汉、满、蒙、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之大成,是清朝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了山庄导游图,但脑子里还是有些茫然。对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倒底有多大?没有一个实际概念。好在路标指示都很清楚。</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先参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博物馆,是清代宫廷历史类博物馆,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宫区。这里原是清帝处理朝政、居住休憩的场所,分为前朝和后寝。沿中轴线的主要殿堂布置的复原陈列,生动呈现出清宫昔日历史意境,东西配殿举办的钟表、挂屏、瓷器、珐琅、玻璃等专题展览,展示了众多宫廷文物珍宝,类别繁多,材质上乘,技艺精湛,彰显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水平。揭秘帝后生活,展示精美文物,避暑山庄博物馆邀您共同欣赏品鉴山庄瑰宝,亲身感受深厚的清代皇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从避暑山庄大事记得知:</p><p class="ql-block">康熙帝在位61年,驻野避暑山庄28次。</p><p class="ql-block">雍正帝在位13年,未曾到过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乾隆分在位60年,驻阵避暑山庄49次。</p><p class="ql-block">嘉庆帝在位25年,驻跸避暑山庄19次。</p><p class="ql-block">道光在位30年,未曾到过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咸丰帝在位11年,入住避暑山庄1次。</p><p class="ql-block">同治帝在位13年,于避暑山庄遵遗诏承继大统,同治元年(1862年),颁发谕旨:"所有热河暑山庄因不再使用而任其倾圮。</p> <p class="ql-block">石鼓,制作于战国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发现于陕西宝鸡,共有十个,因上狭下宽形貌似鼓而得名,现存北京故官博物院。石鼓上各铁刻四言诗一首,记叙秦公与周太史偏游猎之盛况,因此也称《猎砺》,其字则被称为"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篆书之祖"。</p><p class="ql-block">石鼓历史久远,多有伤损,清乾降五十四年(1789),为保护石鼓,乾隆帝命人选石重刻,并亲为校碑作序。次年五月功毕,石鼓一式二套,分置于北京国子监与热河文庙。此处展出的石鼓为热河文庙所藏。</p> <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馆乘游览车上山,感受山庄的山景。</p> <p class="ql-block">山上树木茂盛,山风佛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一座重檐歇山攒尖顶方亭,位于松云峡西北岭的制高点上,南望广元宫,北近宫墙。登亭远眺,可见青松遍布,岚气衔山。为皇帝祀天时休憩赏景之用。</p> <p class="ql-block">据说清帝常来登高望远</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周围呈半月形环列着12座气势磅礴的皇家寺庙。</p> <p class="ql-block">远眺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看完山景,来到湖泊区。</p><p class="ql-block">湖泊区是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艺术水平。康熙帝、乾隆帝钦定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在湖区有三十一处,这些景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四季景色各异:湖泊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夏季,荷花遍布湖泊,湖面碧波荡漾,荷香四溢;秋季,湖中的荷花与秋菊同放异彩;冬季,尽管白雪皑皑,但湖水依然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承德的避暑山庄,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漫步其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清朝皇帝们曾在此避暑理政,留下无数的足迹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风格:湖泊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游完避暑山庄后对山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句话有了真实感受。皇帝老儿们真会享受!</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开始探访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十二个寺庙不可能一一参观,选择了有代表性,规模较大的寺庙参观。</p><p class="ql-block">庙宇名称 位置 </p><p class="ql-block"> 溥仁寺 避暑山庄以东,武烈河 东岸 </p><p class="ql-block"> 溥善寺 避暑山庄以东,溥仁寺北 </p><p class="ql-block"> 普宁寺 避暑山庄东北部 </p><p class="ql-block"> 普佑寺 避暑山庄东北部,普宁寺东 </p><p class="ql-block"> 广缘寺 避暑山庄东北部,普佑寺东 </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 避暑山庄北面 </p><p class="ql-block"> 广安寺 避暑山庄北郊,殊象寺西 </p><p class="ql-block"> 罗汉堂 避暑山庄北郊狮子园 </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 避暑山庄北面狮子岭南麓 </p><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 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北山坡 </p><p class="ql-block"> 安远庙 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 </p><p class="ql-block"> 普乐寺 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p> 普宁寺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纪念平定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仿照西藏三摩耶庙形式修建。乾隆皇帝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享普宁”,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中心建筑,通高36.75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p> <p class="ql-block">1961年,普宁寺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5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佛教文化旅游圣地。</p> 九月二十二日 普佗宗乘之庙 <p class="ql-block">普佗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它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竣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60岁生日和母亲80岁生日而建。</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整体建筑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其布局分为三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山门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券门白台之上筑清式五进间黄琉璃瓦顶阁楼。碑亭内立有三座石碑,分别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土尔扈特部归顺祖国的过程以及清政府抚恤该部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白台是藏式建筑,因山就势,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红台的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其基座为白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顶的“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閣城</p><p class="ql-block">也称"经坛"、"坛城"等,用石条砌筑的三层高台。从西侧沿二十级台阶可达二层的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内置乾隆帝御制《普乐寺碑记》碑,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而成。碑文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起及目的。出门殿,二层东半部平面布局独特,分为内外三重。最外一重是周边呈正方形的群房共八十四间,每边各二十一间。现已毁。第二重东西南北四面正中均辟门,正门面西,乾隆帝御题"真如境"。第三重为旭光阁石基。閣城第三层即旭光阁,是普乐寺最高处,也是閣城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来参观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磬锤峰:是公园的核心景观,因外形像一个棒槌而得名,古称“石挺”,俗称“棒槌山”。石柱高59.42米,上粗下细,形如石磬敲锤[^3^]。康熙皇帝曾赐名“磬锤峰</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地有“摸摸棒槌山,活到一百三”的传说,很多游客会在平台处抚摸石柱祈祷长寿吉祥。</p> <p class="ql-block">参观承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改为承德州,始有承德之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立承德府,管辖热河境内各级行政机关。在康、雍、乾三朝的精心经营下,承德皇家文化氛围浓厚,随着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立,奠定了承德城市的基础,造就了承德的繁荣与兴盛。</p> 普乐寺 <p class="ql-block">普乐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当时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以及天山南麓的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使中央政府的行政统辖范围再次达到了巴尔喀什湖以西和葱岭以。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乾隆皇帝修建了这座庙宇,并敕赐“普乐寺”之名,寓意天下统一、普天同乐。</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旭光阁,其外观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雕工精细。旭光阁内中央圆形石须弥座上,旋转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用37块木头组成,象征三十七道。</p> <p class="ql-block">两天走马观花的参观,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也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