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相遇

云和

<p class="ql-block">下一次相遇</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曾经无数次,我都在心底祈祷,如果下一站有幸与这个世界再次相遇,如果有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株小草,做一株远离闹市、普通到无人问津的小草。</p><p class="ql-block"> 寄身于深山老林最偏僻的角落,无需多大地方,亦无需厚实或肥沃之土,亦无需勉强渡日之外之土(世界资源有限,不敢亦不想贪多)。只需一抷薄土,哪怕勉强能滋养一根根须,不至于让“我”“饿死”的微土,当然如果“死”到“我”头,抑或“我”的“死”可以换取众生之生,即便卑微如我,亦愿尽一份己之绵薄之力,欣然向死。我不在乎胖瘦,亦不在乎“养生丧死”之物之厚薄,日常所居,只需勉力维持活着的状态,就已知足。但凡我活着,只要我的“左邻右舍”需要帮助,定当竭尽所能,正如母亲所言:“谁活着都不容易,能拉一把实一把”。总之,我只想做一株默默无闻、连名字也无的小草,不想人知道,也无需人知道,不想打扰人,也不想被人打扰,如若有幸遇到志同道合者,有幸遇到爱惜我者,则定当好好珍惜,涌泉相报,反之,则淡然处之,不执着,不强求。简而言之,如果再次与这个世界相遇,我只想做一株超然物外、特行独立、完全隶属于自己的小草。</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看到解老师出的诗题时,再次审视自己的梦想,恍然发现,小草想全然做自己,也非易事。无论是资源有限的原因,还是生态平衡维持的需要,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都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于是乎,小草纵是淡泊,也难保不招非议;小草乃自然之小草,纵是自己将自己边缘化,也难保“独善其身”,不仅有风雨等自然灾害,还有同类资源的掠夺者,亦有虫害、病毒等入侵者,等等,等等。总之,生于自然,全然做自己,真的很难!</p> <p class="ql-block">  不过,也别恢心,想做一件事,只要内心足够虔诚,便是上天也乐意助我们一臂之力。要想全然做自己,虽说不容易,但不等于“完全不行”。我是一切的本源,当我们历炼到能力足够突出时,无需竞争,也能心想事成,全红婵就是典例;当我们内心丰盈、“免疫力”够强,外物全然影响不了情绪时,也无所谓竞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明证;当我们全然放下“我执”,修炼到宠辱皆忘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全无“竞争”之念,杨绛就是范例 。</p><p class="ql-block"> 想要坚守初心,活出心中的自己,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最大的修炼场,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于我们而言,皆是修炼。仔细想来,生活中诸多不如意者皆源于我们认知之局限,若是喝凉水也塞牙,那是在提醒我们不够警觉,凉水里有刺激牙齿的细菌,如果我们提前有预判,把它煮开,不就安然无恙;若是走路莫名被突如其来的疯狗吠咬,那是在提醒我们不够谨慎,如有预判,小心远离不就万事大吉……“吃一暂,长一智”,经历过后痛定思痛的反省,一次,两次,无数次,总有一次会提升我们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归正题,下一场再遇,遇见谁,遇见什么样的生活,全在我们自己。安居当下,用心体验当下的每一种生活,在体验中,不断总结,持续反省,反省中逐步提高认知,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维度。要知道,生命维度每高一度,按吸引力法则,我们吸引的磁场就更干净一些,那,我们的幸福指数就更胜一筹,如此,我们想要的灵魂自由、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标不就指日可待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心底一个声音涌起:下一场再遇,从每一个“当下”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