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日乡音·京城同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月的风刚掀开春的扉页,十几个怀揣着同款乡音的我们,已踏上双飞京城的旅程!曾在田间追过的云,在巷口分享的零食,此刻都化作机舱里此起彼伏的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十余同乡相约,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京之旅从登机开启。踏入机舱,红色座椅整齐排列,氛围温馨。瞧,空姐身着雅致制服款步而来,笑容温婉,如暖阳洒落。她耐心指引座位、细致讲解注意事项,举手投足间满是专业与贴心。</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汉白玉围栏前,掌心触到石栏上浅细的纹路,像触碰到了时光的褶皱。天安门城楼的朱漆木门在春阳下泛着温润的光,琉璃瓦檐角的脊兽昂首向天,仿佛下一秒就会驮着历史的云霭振翅而飞。镜头按下的瞬间,风掀起衣角,也掀起心底的波澜。眼前是庄严肃穆的城楼,背后是延展开的长安街,车流与人潮在阳光下闪烁成流动的星河。忽然想起课本里开国大典的照片,想起无数次在影像中见过的这片广场,此刻却真真切切地将自己的身影嵌进了这幅恢弘的画卷里。砖石地面的温度透过鞋底传来,原来历史从来不是遥远的文字,是城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鎏金大字在眸中发烫,是胸腔里与时代共振的心跳声。</p> <p class="ql-block">鸟巢和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创新、团结、卓越、环保、开放和挑战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两座建筑将继续闪耀着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鸟巢和水立方,这两座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承载着奥运的辉煌,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灵异故事。从古庙拆迁到蛇洞惊现,再到神秘的灯火辉煌,这些事件似乎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传说和北顶娘娘的庇护。尽管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们却为这两座体育场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鸟巢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象征着古代皇权的“龙脉”。中轴线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线,更是文化上的象征,承载着北京的历史与未来。鸟巢选址于此,寓意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对“龙脉”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据传,2003年鸟巢动工前夕,总设计师曾梦到青龙翻腾,后有云游道士指点需用千年灵玉镇住龙气,“中华第一玉”恰巧新疆和田矿洞突发异象,一块埋藏山腹的青玉自行裂开露出莹润玉心,重见天日时竟引百鸟盘旋3日不散,这一块玉便被运到北京雕成玉壁压在了鸟巢正南的龙眼之位,后来2008年奥运开幕式当晚鸟巢上空烟花如火龙腾空,有人联想到“火焚巢”暗喻烟花驱邪,反倒成就了天佑盛世。</p> <p class="ql-block">拐进砖塔胡同的瞬间,时光忽然被按下了静音键。青灰砖墙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门墩上的石狮子早已磨去棱角,却仍守着半扇雕花木门,铜门环上的绿锈在雨后泛着微光,像被岁月吻过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与东城区接界。是古高梁河下游河道形成的洼地型湖泊。金称白莲潭,元称积水潭、海子,明逐渐称什刹海。什刹海的前海、后海,连同西海,面积约34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元代郭守敬建通惠河,与京杭大运河直接沟通,什刹海成为元大都京杭大运河码头,漕运的终点。以后海北岸、东岸一带为全城重要繁华市区。历经明、清、民国,沧海桑田,几度盛衰。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建设,什刹海及周围地区已成为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京味浓郁、大众性强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北京游览第二天,我们去北京四合院看堂会表演,不一会,锣鼓敲响,老北京堂会节目开始,最惊险的表演是“口吞宝剑”、“钉穿鼻孔”和“口吞铁球”。一位年轻的师傅,拿起一把长剑,仰头张嘴,从上往下把剑伸进嘴里,慢慢地只剩下剑柄,再慢慢地拿出来。表演“钉穿鼻孔”时,师傅把一枚钢钉慢慢地插进右边的鼻孔,又把另一枚的钢钉慢慢地插入左边的鼻孔。最后表演的是“口吞铁球”,师傅拿了一个鸭蛋大的铁球,用水冲过后,把球放进了嘴里,喉结一动,嘴里的铁球吞进了肚子里。后来铁球又一下子吐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3-5,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游颐和园之感:此刻站在昆明湖畔,春风正掠过万寿山的琉璃瓦。这处承载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园林,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极致。沿着汉白玉石舫向西,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将昆明湖裁成两半。东岸的铜牛静卧碧波,见证着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的奢华往事。缓步长廊,千幅苏式彩绘在光影中流动,从西湖十景到三国故事,每一笔都是匠人指尖的光阴。拾级而上,佛香阁的檐角风铃叮咚作响。极目远眺,玉泉山塔影倒映湖面,昆明湖与圆明园遗址公园隔水相望,古今对话在此刻无声上演。下山时遇见戏鱼的孩童,才惊觉这座园林早已融入百姓生活,成为城市呼吸的一部分。离开时回望颐和园,落日余晖中的排云殿宛如金色宫殿。它不仅是帝王的避暑胜地,更是中华文明对自然与建筑完美融合的永恒诠释。此刻,历史与现实在昆明湖的涟漪中交融,而我们,正站在时光的岸边。</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华二校门的汉白玉拱门前,指尖触碰到砖石上浅刻的纹路,百年前的凿痕还带着温热。阳光穿过琉璃瓦在额头投下菱形光斑,相机镜头里的朱漆门柱正与蓝天下的日晷重叠——这是怎样一种庄重的对视,仿佛看见长衫青年抱着线装书穿过门廊,又与西装革履的学者擦肩而过,所有关于"自强不息"的想象,都在金属快门轻响的刹那,沉淀成掌心里的汗渍。</p> <p class="ql-block">北大西校门的石狮蹲踞在暮色里,门楣上"北京大学"的匾额被斜照染成暖金。爬山虎的卷须正沿着青砖往上攀,忽然想起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叮嘱,竟在取景框里看见百年前的学生举着标语奔跑,又与今日抱着笔记本匆匆而过的学子身影重合。当校车载着穿元培衫的少年驶过,镜头里的门环还晃着未散的余韵,那些关于家国与理想的重量,此刻都化作取景器中微微晃动的树影。</p> <p class="ql-block">家人们,我现在就在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达岭长城!站在这儿,山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历史的厚重感也随之涌上心头。这每一块历经风雨侵蚀的城砖,都像是在默默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当年,无数先辈们挥洒汗水,一砖一瓦筑起了这伟大的防御工事,抵御外敌。如今,它不再是战争的堡垒,而是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我们来感受它的巍峨与壮美。爬长城的过程虽然有点累,但每登上一级台阶,内心的成就感就多一分。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家人们,你们也一定要来亲自体验一番!</p> <p class="ql-block">【平津馆前,红旗为歌】</p><p class="ql-block">踏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瞬间,历史的厚重便如潮水般涌来。凝视着墙上斑驳的弹孔、玻璃柜中染血的证件、浮雕上战士冲锋的姿态,喉头突然哽住——那些定格在黑白照片里的年轻面孔,用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解放”二字的重量。英烈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是29万烈士用热血谱就的无声战歌,他们倒下时,或许正望着北方的天空,盼着红旗漫卷的那天。站在纪念馆外,春风拂过胸前的国旗徽章,忽然读懂了这抹红色的深意:它是硝烟中战士高举的军旗,是百姓缝进鞋底的期盼,更是今日我们眼中不灭的光。忍不住轻轻哼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这歌声里,有对先烈的告慰,更有接过接力棒的坚定。英雄的故事从未褪色,当我们仰望红旗,便是与历史最好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天津瓷房子:98亿豪宅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对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那么瓷房子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座估值高达98亿元的豪宅,以其价值连城的瓷片装饰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豪宅。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这里更像是一座无价的“中国瓷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津,这座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直辖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天津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融合了中西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p> <p class="ql-block">六日京华行:同乡共赴山河约</p><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微光穿透薄雾,洒在赣州机场。我们背着行囊,满怀期待地相聚于此,开启这场跨越两千公里,从赣南到京畿的北京之旅。飞机如振翅的飞鸟,冲破云层,舷窗外的云海似棉絮般轻柔,而老张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笑着说:“孔孟之乡打个转,离紫禁城就差最后一程了!”午后,换乘大巴,华北平原的风裹挟着麦香,钻进车窗,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涌,与错落的白墙村落构成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老吴的兴致也被点燃,突然哼起了《北京欢迎你》,熟悉的旋律瞬间让车厢热闹起来,十几人齐声合唱,歌声飞扬,为这场旅途添上了温暖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抵达北京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晨曦初照,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耸入云,仿佛一把利剑,划破薄雾,直插云霄。老曾仰头,声音略带颤抖地念诵着碑座铭文,当念到“三十年以来”时,他的情绪激动,声音哽咽。身旁的同乡们默默伫立,目光庄重地落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镏金大字上,心中满是对先烈的敬仰。转身穿过正阳门,踏入青砖灰瓦的胡同,一辆辆三轮车叮铃作响,穿梭其中。在一座精美的雕花木门前,老吴踮起脚尖,拍下“门当户对”的砖雕,笑着说:“这才是老北京的讲究!”午后,我们来到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独特的钢结构与水立方湛蓝的光影相互映衬,构成了现代建筑的奇妙景观。我们在广场上尽情奔跑,合影留念,有人开玩笑说:“今晚就住‘鸟窝’里吧!”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空。</p><p class="ql-block"> 天还未亮,我们就向着八达岭长城进发。此时,八达岭还笼罩在晨雾之中,如梦如幻。我们沿着青砖台阶奋力攀登,老朱扶着城砖,气喘吁吁地说:“秦始皇修长城时,要是知道后世有人把‘爬长城’当旅游,估计得从兵马俑里爬出来讲道理!”大家听了,都忍俊不禁。当我们终于登上北八楼的那一刻,山风呼啸着扑面而来,仿佛在为我们的成功欢呼。一位同乡突然振臂高呼:“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激昂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随后,苍凉的《长城谣》悠悠响起,众人纷纷附和,歌声在烽火台间萦绕,惊飞了几只栖息的山雀。暮色降临,我们来到前门梨园,一场热闹非凡的堂会正在这里上演。老张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说:“这老北京的热闹,才算看真着了!”</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清华园,二校门在晨露的润泽下,泛着柔和的光。我们在“清华园”匾额下整齐地站成“人”字,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仿佛与这所百年学府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大西门前,几位同乡轻轻伸出手,触摸着“北京大学”的鎏金大字,指尖滑过,眼中闪烁着憧憬与向往的光芒。午后,我们前往颐和园,却遭遇骤雨,园门被封锁。隔着栅栏,昆明湖在雨雾中朦胧如墨,十七孔桥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王姐笑着说:“乾隆爷的江南水墨画,今儿个让咱们赶上真景了!”虽然未能入园,但我们在门廊下分享着自带的驴打滚,香甜的味道混合着清新的雨气,成为了这段旅程中独特而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天津的清晨,我们从天坛开始探索。祈年殿的蓝瓦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们跟着导游,好奇地数着“三音石”的回响,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老曾突然低声感叹:“古人把对天地的敬畏,都砌进这圆丘坛里了。”午后,我们走进周恩来纪念馆,玻璃柜里的旧皮箱磨损严重,补丁睡衣静静陈列着,仿佛在讲述着周总理简朴而伟大的一生。一位同乡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地说:“周总理穿补丁衣服接见外宾,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沙盘前,看着小推车载着“粮食”模型蜿蜒前行,老张喃喃自语:“百万雄师过大江,背后是八百万百姓的小推车啊!”暮色中,我们来到古文化街,狗不理包子的香气扑鼻而来。咬开面皮的瞬间,鲜美的汤汁在舌尖爆开,有人突然想起课本里的“中华老字号”,原来,这美味之中蕴含的,是岁月的沉淀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飞机从济南机场缓缓起飞,六天的旅程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天安门的朝阳,照亮了我们的眼眸;长城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纪念馆的沉默,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胡同里的炸酱面香,萦绕在我们的鼻尖……机窗外,云朵变幻着形状,仿佛聚成了祈年殿的模样。不知谁轻声说道:“北京啊,是看不够的。”老吴翻看着手机里几百张照片,笑着感叹:“回去得给孙子讲,你爷爷可是摸过长城砖、见过堂会戏的!”舱内灯光渐暗,有人闭目养神,沉浸在回忆之中;有人还在仔细翻看相册,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旅程虽然结束,但同乡们相互搀扶登长城的手,分享美食时的欢声笑语,纪念馆里并肩而立的背影,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共同的时光里,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赣南到京畿,我们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同乡之间日益深厚的默契与温情。旅程中或许有未踏入的园子,未欣赏到的美景,但那些一起走过的路,说过的话,流下的泪与绽放的笑,早已赋予每一处风景独特的温度。当飞机穿越云海,舷窗映出万家灯火,不知是谁提议:“下一站,咱们去西安!”话音刚落,掌声与应和声响彻机舱——人间至味是清欢,而最动人的清欢,莫过于与同乡共赴山河,永远期待着下一场出发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