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岁月(四)

凡夫

<p class="ql-block">小汽轮在水上颠簸了四、五个小时,终于靠上了仙女庙的老码头。这是父亲第一次来到这里,只见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店铺不时传来招揽生意的吆喝声。</p><p class="ql-block">父亲没心思看街上的风景,紧随着曾祖母来到了亲戚家。主人一见客人来了,连忙迎了出来:“大嫂来啦,快进屋坐。”</p><p class="ql-block">“姑爷爷好,姑奶奶好。”父亲称呼道。</p><p class="ql-block">“这是茂贤吧?几年不见成大小伙了,在大街上遇见还不敢认呢。”</p><p class="ql-block">亲戚间几年没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曾祖母讲了家里的种种难处,她深深叹了一口气:“茂贤在宏大布店做得好好的,哪知这店铺弄不下去了。他现在闲赋在家没事情做,真急死人了。”</p><p class="ql-block">“好的,我抽空去帮你们去问问。”曾姑爷爷刚说这话又一拍脑袋瓜:“还要我瞎操这心什么事呢?我姐夫在市面上人头很熟,直接找他就对啦。”</p><p class="ql-block">曾姑爷爷的姐夫叫冷杏西,在仙女庙的七闸乡开了一爿米行。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话音刚落就见他走来了。他见到了曾祖母,问道:“家里来客人啦?”</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大嫂和侄孙,今天刚从邵伯过来的。”曾姑爷爷接上了话茬,“侄孙叫茂贤,原来在邵伯宏大布店做的。那个店现在关了,还没找到事情做呢,你帮他想想办法?”</p><p class="ql-block">冷杏西问道:“你在那里做了几年啦?”</p><p class="ql-block">“快五年了。”父亲说。</p><p class="ql-block">冷杏西说:“你在这行当做这么长时间啦,真不简单呢。是熟手就好办多了,我看看哪个店里缺人手,帮你去穿穿线。”</p><p class="ql-block">冷杏西愿意帮这个忙,父亲开心得不得了,曾祖母自然也是千恩万谢。冷杏西摆摆手:“自家人嘛,别客气。”</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是堂姑奶奶的寿宴,场面还挺热闹的。冷杏西跑到父亲身边说:“大昌布店正需要人手呢,明天跟我去一趟。”</p><p class="ql-block">大昌布店是仙女庙最大的店铺,棉布、绸缎、毛呢料等都有经营。老板叫朱侍臣,个子不高,眼睛滴溜溜的转,一看就是个精明人。他见到冷杏西忙跑了出来。两人寒嘘了几句后,冷杏西说:“这就是和你说的杨茂贤,他在邵伯宏大布店做好几年了,人蛮能干的。”</p><p class="ql-block">朱侍臣问了父亲一些情况,点了点头:“那好,就在这里干吧。”</p><p class="ql-block">得到这个消息,父亲真是归心似箭啊。堂姑奶奶还想挽留曾祖母玩两天,曾祖母说:“过一段时间再过来吧,茂贤还急着回去整理行李呢。”</p><p class="ql-block">父亲回邵伯准备好行李后,急匆匆赶到了大昌布店。朱侍臣一见父亲来了,朝柜台喊了一声:“马传民过来一下。”</p><p class="ql-block">马传民屁颠颠跑过来了。朱侍臣吩咐道:“这是新来的杨茂贤,就住你那间寝室吧。”</p><p class="ql-block">马传民是高邮人,比父亲大两岁,在这里已干了两年多。他见到父亲很高兴,笑着说:“太好了,我又多了一个伴。”</p><p class="ql-block">马传民领着父亲来到寝室,帮他一起铺床并提来了洗脸水。他介绍了店里的一些情况,还悄悄对父亲说:“平时做事小心点,老板可会骂人呢。”</p><p class="ql-block">大昌布店经营的品种多,顾客的层次也不一样。父亲在这行业干了几年,是有一定基础的。他模索了一段时间,就将生意做上了手。父亲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什么事都抢着干。</p><p class="ql-block">朱侍臣管理店铺很严,有事没事都会来转悠。有一次,父亲做一笔生意时,将布尺量好就将钱数报了出来。朱侍臣一看来了兴趣,他说:“你默算的本事还不丑呢。”</p><p class="ql-block">朱侍臣儿子叫朱锦甲,大昌布店的帐务是他负责的。这个小老板做事不太专心,经常将帐目记错,也没少挨朱侍臣骂。朱侍臣见父亲的算盘打得好,默算速度既快又准,还能写一手的好字,他对父亲说:你来协助朱锦甲兼管店里的帐目吧。”</p><p class="ql-block">得到了老板的肯定,父亲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他白天在店铺里站柜台,打烊后还要记流水帐,每天都是没早没夜的干。尽管他这样的卖力气,稍不中老板的意,还会遭来一顿漫骂。</p><p class="ql-block">朱侍臣的脾气很大,店里伙计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讨了个没趣。有一次,朱侍臣叫父亲到邮局取一个包裹。他只顾着忙店里生意没来得及取,朱侍臣骂道:“叫你做这一点事就这样难呐。”父亲刚说了句还没来得及,朱侍臣竟破口大骂道:“你这个草包……。”父亲心里很委屈,但端着人家的饭碗呀,也只能唯唯诺诺应道:“马上去,马上去。”</p><p class="ql-block">父亲在想:我并没做错什么,为什么凭空遭来一顿臭骂?老板还把我们伙计当人吗?他心里忿忿不平地发誓:人穷就让别人瞧不起,等我有了钱也去开爿店,就不用受别人的窩囊气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写的“自传”里,我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我身受穷人的痛苦,也很同情穷人,并常常怨恨这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但我对这方面道理认识不清,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有钱的老板,思想上充满了矛盾。”</p><p class="ql-block">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邵伯镇得到了第一次解放(新四军北撤之前)。仙女庙虽还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但国共和谈尚未破裂,两地是可以通行的。</p><p class="ql-block">好长时间没回邵伯了,父亲心里挺念着家人,就向老板请假回去了一趟。他刚踏上邵伯土地,就感觉家乡有了不少变化。房屋墙上刷上了庆祝抗战胜利的标语,大街上有许多背着枪的新四军士兵走来走去。</p><p class="ql-block">父亲一到家门口,茂琳姑和茂良叔满嘴“哥哥,哥哥”的乱叫着,欢天喜地迎了上来。父亲拿出糖果分发给他们,问了家里都安好,心里也就放了心。</p><p class="ql-block">闲聊中,父亲听说茂珍姑也回来了。原来茂珍姑当年逃兵荒,来到了吴桥、丁沟一带,那里是新四军在苏北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茂珍姑受到革命思想熏陶,踊跃地参加了革命。这次回邵伯,是党组织派来参加土改和对地主、资本家搞清算工作的。</p><p class="ql-block">父亲和茂珍姑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感情很深。听说茂珍姑也在邵伯,当天就急着去找了她。茂珍姑驻地在一个逃亡地主的住宅里,她一见父亲开心得不得了,两人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茂珍姑讲了新四军在抗日战场可歌可泣的事迹,讲了她参加革命后,在儿童团、妇救会的一些经历。还讲了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革命道理。茂珍姑的一席话,犹如阴霾的天空射进了一道阳光,使父亲心里亮堂了许多。他对茂珍姑说:“我非常痛恨这个世道,却不知道怎么才会改变它。原来不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啊。”</p><p class="ql-block">“你参加我们的队伍吧。”茂珍姑说。</p><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丁家庄一带待过,知道新四军是一支穷人的队伍,是帮助贫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但他受旧思想的影响较多,对党的宗旨了解还很肤浅,对投身革命还没有思想准备。不过,茂珍姑的话还是让他受到了震动,他说:“让我回去再想想。”</p><p class="ql-block">从未听到过的革命道理,在父亲的心里掀起了阵阵波澜。夜很深了,他却怎么也睡不着。曾祖母见到父亲有些心神不宁,问道:“你有什么事啊?”</p><p class="ql-block">当听说是茂珍姑动员父亲去参加革命,曾祖母骂了起来:“一个丫头家的整天在外面疯还嫌不够,还要拉别人去呢。你不要理睬她,给我太太平平待在家里好了。”</p><p class="ql-block">曾祖母还气忿忿地说:“都是街坊邻居的,她还跑去斗人家。我就说了一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这么弄多难以为情啊,茂珍还骂我是老顽固。还说什么再瞎说也拉出去批斗,真是无法无天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思想本来就摇摆不定,曾祖母的话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父亲对我说过:“我当时也很纠结。一方面觉得中国共产党主张深得人心,另一方面对党的认识仍很模糊,思想仍很落后,总想做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茂珍动员我加革命工作时,竟没有同意。”</p><p class="ql-block">然而,父亲的思想还是受到了不少的触动。回到仙女庙后,他看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朽没落,看到世间一幕幕恃强凌弱的不平事,也在思考着产生的社会根源,也在想着:“怎样才能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