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 制度,从隋初兴起到清末被废除,曾在历史上实行 1300年之久。在历史进程的浪潮中,科举制度曾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创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留,集文、武为一体的科举院试考场。历史上,这里曾有无数文人士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秉持“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才华书写人生璀璨的篇章。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定州贡院科举文化展览馆,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感受氤氲在定州大地的浓厚学风!</p> 第一部分:科举沿革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官吏考核制度和教育制度综合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传统儒家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它渊源于汉, 起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定型于明,而止于清末。</p> 一、科举制度的创始与确立——隋唐时期 <p class="ql-block">1.科举确立</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像</p><p class="ql-block">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在位期间,增设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2.科举规制</p> <p class="ql-block">《隋书》</p><p class="ql-block">此书卷三《帝纪三·炀帝上》记载了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元年(605年)始设进士科,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唐摭言》</p><p class="ql-block">此书对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记载甚详。</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观榜</p><p class="ql-block">“天下英雄,入吾豰中矣!”</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努力进取,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在科举取士方面,开始增加进士的录取人数。</p> <p class="ql-block">3.首开殿试与武举</p>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宋辽金元 <p class="ql-block">1.宋代科举</p> <p class="ql-block">清•童生张杏南县试卷</p> <p class="ql-block">乡试朱卷</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为防考官徇私舞弊,乡试及会试场内,应试人的原卷(即墨卷)须弥封糊名,由誉录人用朱笔誊写一遍,送交考官批阅,称为朱卷。</p> <p class="ql-block">登科记考</p><p class="ql-block">此书记载了唐、五代科举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唐代科举的考试科目、进士人数、进士信息等。</p> <p class="ql-block">通典</p><p class="ql-block">此书详细记载了武则天时期的科举改革。</p> <p class="ql-block">▲考场管理</p> <p class="ql-block">2.辽金元科举</p> 三、科举制度的鼎盛——明清时期 <p class="ql-block">明朝科举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进行总结和集大成的时期。明朝建立之初即实行科举,经过调整、完善,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清朝入关后,在承袭明代中后期科举程序基础上,清代科举制度日臻完善。到清朝后期,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和八股文已经显然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光绪皇帝于1905年废止科举制。</p> <p class="ql-block">1.八股取士</p> <p class="ql-block">▲三级考试制度</p> <p class="ql-block">▲科举必由学校</p> <p class="ql-block">▲官学教学内容</p> <p class="ql-block">清·状元赵以炯殿试卷</p><p class="ql-block">此件为一份手抄殿试练习卷。原稿出自清光绪十二年丙戌成科(1886)状元赵以炯的殿试答卷。</p> <p class="ql-block">▲实行南北分卷</p> <p class="ql-block">明朝的时候盛行一种书法叫馆阁体,又称“院体”或“台阁体”,起源于宋代,兴于明清。图为馆阁体鼻祖沈度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南北榜”的典故</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发生了“南北榜” 的案件,又称“春夏榜”案。这一年的春天,礼部会试,主考官刘三吾等人从全国几百名举人中,点出52名贡士,呈报给皇帝。不料这52位贡士全是江南人氏,会试发榜当日,引起落榜的江北贡士不满,要求礼部官员对考试的结果做出解释。不日殿试举行,皇帝钦点福建人陈安为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消息传出,本已平息的学潮再度发动。于是礼部将此事上奏给洪武皇帝。</p><p class="ql-block">为了平息北方举子的愤怒情绪,又兼顾加强北方边境防守的考量,对刘三吾等人做出处置,并于六月重新举行会试,亲自从北方士子中点出61名进士,前三名全部为北方人,是为夏榜。此后,明朝科举,一律分南北榜取士,南北地区各按照六四开的比率选取进士。</p> <p class="ql-block">2.清代科举</p> <p class="ql-block">▲《清史稿》中对科举制度的记载</p><p class="ql-block">“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 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此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 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p><p class="ql-block">一—《清史稿》卷一百0八志八十三选举三</p> <p class="ql-block">▲八旗科举取士</p><p class="ql-block">清代八旗包括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高于其他人。在科举取士中,八旗人员也具有特权。《清史列传》记载: “顺治八年,定满洲、蒙古与汉军、汉人分试之制”。八旗科举取士分满、汉 二榜,清朝还十分重视满族人保持骑射传统。</p> <p class="ql-block">▲制科与经济特科</p><p class="ql-block">制科始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是对常科的补充,由皇帝亲自阅卷,优加录用,康、乾两朝最重博学鸿词科。</p><p class="ql-block">经济特科始于光绪二十四年,面对西方列强入侵,为了适应振兴实业呼声和外交的需要,考试内容不以赋诗为重,而是论历代故事和内政外交。</p> <p class="ql-block">3.科举废止</p> <p class="ql-block">经济特科事咨呈</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直隶总督袁世凯向政务处发文,声称经济特科考试就要举行,但天津县知县唐则瑀称因公事繁忙、能力有限,坚辞此次考试,请政务处查核处理。</p> <p class="ql-block">湖北学政发布改革科举废八股文告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规定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用八股文程序。此为翰林院编修, 提督湖北学院胡鼎彝根据朝廷上谕发布的告示。</p> <p class="ql-block">经济特科等第名单</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考试在保和殿举行。第一场共取127人,包括近代政治人物梁士诒、杨度,近代经济家、慈善家魏家骅。</p> <p class="ql-block">废科举上谕</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年9月2日)朝廷发布上谕,宣布停罢科举,自丙午科(1906)始,各省科岁试、乡会试一律停止。</p> 第二部分:科举流程 一、科举预备 晋升之始 <p class="ql-block">1.三级童考</p> <p class="ql-block">观榜图</p> <p class="ql-block">2.童试回忆</p> <p class="ql-block">清•童生王选院取入泮联登单</p> <p class="ql-block">清•童生王选府试联登单</p> <p class="ql-block">清·童生王选应试浮票</p><p class="ql-block">浮票上面标有考生的姓名、籍贯、卷封字号,中央盖有满汉双文考点大印。考生在交卷时须将印有自身信息的浮票从试卷上揭去,发案时凭此票比对成绩。</p> <p class="ql-block">院试卷结票</p> <p class="ql-block">童试亲供单</p><p class="ql-block">此为镇南州儒学廪生王纶为参加科试的三十六</p> <p class="ql-block">3.四书五经</p> 二、入读官学 人称相公 <p class="ql-block">1.礼乐之教</p> <p class="ql-block">2.秀才待遇</p> <p class="ql-block">3.秀才群像</p> 层层选拔 级级筛选 <p class="ql-block">1.乡试</p> <p class="ql-block">贴例须知</p><p class="ql-block">此书记载了科举考试的考场规定。</p> <p class="ql-block">清•乡试墨卷</p> <p class="ql-block">2.会试</p> <p class="ql-block">会试的主考官由皇帝亲自任命,一般在三月份,又称“春闱”“春试”。 会试地点在北京,全国的举人都要到北京参加会试,考场在北京贡院(清代称顺天府贡院)。顺天贡院为天下贡院之首,它的空间布局与修建历程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含义,它带来的人本关怀气息辐射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3.殿试</p> 第三部分:科举之路 一、蟾宫折桂 金榜题名 <p class="ql-block">1.及第登科</p> <p class="ql-block">2.连中三元</p> <p class="ql-block">清•增修考棚号舍收费收照</p> <p class="ql-block">明•赵秉忠状元卷</p> <p class="ql-block">4.入仕之途</p> 二、身言书判 参考资格 <p class="ql-block">1.行为品德</p> <p class="ql-block">2.职业身份</p> <p class="ql-block">3.服纪身体</p> 三、科举轶事 流传千古 <p class="ql-block">1.姓名相貌的影响</p><p class="ql-block">2.怪题别字</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苏州版年画“状元游街”</p> 第四部分:科举影响 一、科举之路 何去何从 <p class="ql-block">1.留洋海外</p> <p class="ql-block">清·安徽学政刊发的考题</p><p class="ql-block">此为学政官给官学生出的官课考题。</p> <p class="ql-block">2.弃儒从商</p><p class="ql-block">在传统的四民社会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国家体制将商业视为不入流的末业。所谓“商人近利”“无商不奸”,便成为经商者的社会标签。但晚清国门洞开后,越来越多持有功名的士子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以郑观应为代表的士人更是发出了要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的呼声。此后,部分读书人开始“下 海”,投身商业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清末绅士投资的民族业至少有140余家。</p> <p class="ql-block">3.投笔从戎</p> <p class="ql-block">朱汝珍殿试策练习卷</p><p class="ql-block">这份习作卷根据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的殿试策问题目所作,略有残破,朱线竖格,字体端正。</p> <p class="ql-block">清•癸丑科会试大总裁内帘房官报</p> <p class="ql-block">科试捷报</p><p class="ql-block">李如瑾科试取中的捷报。</p> <p class="ql-block">五童互结单</p><p class="ql-block">为保证考生报考材料的真实性,科举采用保结制度。考生互结一般由同时参加考试的五名考生组成,他们互相担保被称为“五童结”,如果其中一人报考材料不真实,其他四名考生都会受到惩处。</p> 科举千年 辐射世界 <p class="ql-block">1.日本科举</p> <p class="ql-block">2.朝鲜科举</p> <p class="ql-block">朝鲜《上古结绳而治赋》</p><p class="ql-block">古朝鲜考生的试卷。</p> <p class="ql-block">3.越南科举</p> <p class="ql-block">越南•《状元阮贝溪庭对策文》</p> 三、择优录取 影响欧美 <p class="ql-block">1.对法国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2.对英国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3.对美国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延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p> <p class="ql-block">贡士,是中国古代会试中考者之称。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p> <p class="ql-block">河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9月10日——2024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9日10:50点,30分钟</p><p class="ql-block">天气:多云•22——30℃</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