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飞扬 浸润育人——“名师之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纪实

洛滨小学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有幸奔赴古都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名师之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观摩研讨会。这场以“未来视域下音乐教育变革”为主题的盛会,汇聚了全国顶尖音乐教育专家,通过示范课、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为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课堂在吴瑶香老师执教的《关山月》中徐徐展开。古琴曲与诗词的跨时空对话,让孩子们在"大漠孤烟直"的意境中感受千年文脉。随后的讲座《古风新韵 诗乐复兴》更深刻诠释了如何以当代审美重构传统音乐,让文化基因在童声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  黄美华老师则用《欢腾的那达慕》带我们驰骋草原,马蹄节奏与合作表现的创意设计,表现了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场面,体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而《AI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沿分享,更让我们看到科技如何为美育插上翅膀——智能编曲、虚拟合唱等应用,正悄然重塑音乐课堂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合唱工作坊堪称"声音雕塑艺术"。许德昌老师以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训练为例,从音色塑造到复调处理,层层拆解合唱教学的密码,从理论阐释到实操演练,为老师们解决了合唱教学当中的困惑。例如:如何发出儿童应有的音色、音量;换声区及高音的解决;如何表达出完美的主调肢体合唱以及如何唱好复调肢体合唱。</p><p class="ql-block"> 他强调:“儿童合唱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合唱,而要守护那份清澈与灵动。”当晚的沙龙中,老师们围坐探讨如何让每个孩子成为“会呼吸的乐器”,直至夜色阑珊。</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课堂化身多元文化长廊:储百春老师用《木瓜恰恰》打造了一场印尼集市情境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知节奏与生活的关系;姚丽雅老师则以《桔梗谣》为线索,带领学生用舞蹈、方言、长鼓探寻朝鲜族音乐DNA。</p> <p class="ql-block">  陈运成老师的《喜鹊钻篱笆》将彝族童谣玩出新花样——三角铁、碰钟、烟盒等乐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边唱边表演。全场教师在声势律动中重拾童心,正如讲座所言:“音乐课堂的智慧,在于让知识从耳朵走进心灵,再自然流淌成身体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学习时光如一首动人的乐章,在名师们的智慧指挥下,每个音符都闪耀着教育的光芒。从《关山月》的古韵悠长到AI赋能的未来课堂,从童声合唱的纯净美好到声势律动的活力绽放,我深刻感受到:音乐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技艺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唤醒。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回归课堂,让传统与创新共舞,让知识与情感共鸣,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播撒美的种子。感谢"名师之路",让我遇见更好的教育,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弦歌永续;以美育人,静待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