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载道处 诗礼传薪时——献王刘德跨越千年的文明叩问

红袖添香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凝望着献王刘德从千年时光中缓缓走来。他身着古朴长袍,眉宇间透着尊儒重礼的气质,仿佛跨越了时空,只为与今日的世界对话。他轻轻叹息,目光深邃,缓缓说道:“后生可畏,尔等竟能以金石之器(手机)纳天下典籍于方寸,以铁翼鲲鹏(飞机)缩地万里如咫尺,此诚古之圣贤未敢奢想也。”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然而,刘德的语气转为凝重:“然吾有一惑:尔等既承仓颉造字之慧、周公制礼之智,可曾以敬畏之心守此血脉?昔吾聚散简成典,今人可愿剖浮华见本真?”他的目光扫过四周,仿佛在审视这个时代的一切。他的话语如晨钟暮鼓,唤醒了我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刘德继续说道:“观今之世,文脉虽存而礼乐渐弛,器物虽精而心性易迷。”他的眉头微蹙,似乎对现代文明的某些现象感到忧虑。他缓缓摇头,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尔等造天宫揽月,凿地脉探源,然可曾以‘实事求是’之训叩问本心?吾尝言‘修学好古,务在得实’,非独对典籍,亦当对天地万物。”</p> <p class="ql-block">他停顿片刻,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愿尔辈以科技为舟楫,以人文为罗盘,使诗书礼乐如江河不废,令仁义诚信似星斗长明。”他的声音渐渐高昂,充满了对后人的期许与勉励。</p> <p class="ql-block">刘德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切记:金石易朽,竹帛易焚,惟文明薪火相传,方成不朽之业。”他的身影渐渐模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时代,但他的声音却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心间,提醒着我们在科技昌明之时,更需守护文明的根脉,方不负先人皓首穷经之志。</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刘德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深知,唯有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文明的薪火相传。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让诗书礼乐的光芒永远闪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