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城内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坐落于中山路与庆风街交叉口,占地5255平方米。该寺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重建,为中式四合院式建筑,外观气势宏伟。该寺有礼拜殿、后窑店、南北讲堂、垂花门楼。历经元、明、清多次重修,保留原貌,为我国四大清真古寺之一。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礼拜寺的二门面东,一座古朴典雅的垂花门楼。 院内正殿是清真寺礼拜大殿,两边配殿为南、北讲堂。 清真寺礼拜大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其建筑形式为布瓦庑殿顶卷厦勾连搭,正殿斗拱为五辅作垂昂计心造。前檐下悬挂乾隆亲笔御书“开天古教”匾额,殿门上方悬挂阿拉伯文“清真言”匾额,左右两侧“造物之源”“宏慈普世”匾额对称,“上德维弌”“真宰不弍”匾额遥相对应。殿门两侧悬挂“化物化人能化化”生天生地更生生”楹联,前檐汉白玉石柱阴刻“仰体天心一元默运”“永延道脉万派同归”。整座清真寺大殿,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南讲堂,现为“冀中回民支队红色展室”。展陈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冀中回民支队的诞生、战功榜和英雄谱。 清真寺内碑刻林立,幸存元“重建礼拜寺记”碑、明“重建清真礼拜寺记”碑、清“重建定州清真寺”碑,三块珍贵碑刻较完整的展现了该寺的建筑规制和寺貌的历史变迁。其中中元至正八年“重建礼拜寺记”碑,创造了四个全国之最:一是此碑系我国清真寺最早的一方汉文石碑;二是碑记最早将“回回”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三是碑记最早汉译先知穆罕默德的尊名;四是碑记将伊斯兰教教礼与儒家学说相比附,是最早以儒释是伊的文化实践。这是我国穆斯林在思想文化层面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早期物证,也是开展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渊源的重要史料,更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铁证。 <div> 这天寺内正在给亡故的信徒做法事,后院我们不便进去参观。据介绍,后院内有清真寺后窖殿,此殿为半圆拱顶无梁殿砖结构,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砖无梁殿结构建筑。 </div><div> </div><div> 下篇,定州游-定州街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