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7日</p><p class="ql-block"> 邓加在一家外企工作三年了,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到了业务副总。本以为这个他曾经梦寐以求的位置,到手后心理压力会减轻些,可职场上复杂的人际交往依旧是他每天头疼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有个非常得老板欢心的人在邓加手下干事,这个人业务能力很差,为人刁钻刻薄,却生了一张能言善辩的小嘴,深得老板偏爱。邓加身为上司,不但要为他干事,还常常被他抢去功劳。其他的副总则在一旁幸灾乐祸,说些不冷不热的话。长期下来,老板也越来越不喜欢邓加了,因此削弱了他手里的权力,还差点撤了他的职。这些事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邓加的心态,他的心情几乎跌到了谷底,整日闷闷不乐,有几次甚至两眼发黑,险些晕厥。去医院检查后,他才发现自己早已得上了职场抑郁症。</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必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p><p class="ql-block"> “必是和尚不勤快,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p><p class="ql-block"> “必是和尚不尊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p><p class="ql-block">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改变这座破庙。</p><p class="ql-block">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没多久,果然香火渐盛,破庙换了新颜。于是,三个人的想法也就慢慢发生了变化。</p><p class="ql-block">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心里想。</p><p class="ql-block">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心里想。</p><p class="ql-block">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心里想。</p><p class="ql-block"> 三个人都觉得自己功劳大,做事也慢慢懈怠了。甲和尚念经开始有口无心了;乙和尚整理庙务也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丙和尚化缘也推三阻四了。很快,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庙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三个人只好各奔东西。走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的态度出现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一切的成败得失,只在人心!人心,真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每日故事</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p><p class="ql-block"> 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i(倾斜的意思)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的器皿。”</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过满了,它也会翻倒。”</p><p class="ql-block"> 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在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儿。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里面的水流尽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会有太满而不倾斜颠倒的事物啊!”欹器装满水,就如同骄傲自满的人那样容易倾倒,因此,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0日</p><p class="ql-block"> 法国数学家迪卡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声称学习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p><p class="ql-block"> 一次,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您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过谦虚了?”</p><p class="ql-block"> 迪卡尔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了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缘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对,对,你的解释真是绝妙!”问话者连连点头称是,赞服这位数学家的高见。</p><p class="ql-block"> 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这合情合理吗?其实,在聪明人看来,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因为人类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如果有个人因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敢号称自己无所不知的话,那只会贻笑大方。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你永远都要清醒地告诉自己:我只懂一点点。</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1日</p><p class="ql-block"> 放下仇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卡耐基旅行经过黄石公园。一位森林的管理人员兴致勃勃地马上给他们讲关于熊的事情。他告诉他们:一种大灰熊大概能够击倒西方所有的动物,除了水牛和一种黑熊。</p><p class="ql-block"> 但那天晚上,卡耐基却看到一只小动物——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种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灵之掌可以一掌把这只臭鼬打昏,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对大灰熊来说,那样做不值得。</p><p class="ql-block"> 卡耐基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的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之后,他在纽约的街上也碰过几个像臭鼬一样的两只脚的人,都弄得一身骚。他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招惹像臭鼬一样的人是不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恨他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仇人获胜的勇气。这种仇恨会影响他们的睡眠、他们的胃口、他们的血压、他们的健康和他们的快乐。要是他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他们担心,令他们苦恼,仇人一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心中的仇恨完全不能伤害到自己的仇人,却使自己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8年,密西西比州松树林里发生了一场极富戏剧性的事情,差点引发了一次火刑。劳伦斯 .琼斯——一个黑人讲师,差点就被烧死了。</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密西西比的中部流传着一种谣言,说德国军队正在准备领导黑人发起暴动。那个要被他们烧死的劳伦斯.琼斯就是黑人,有人控告他激起族人的叛变。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面听见劳伦斯.琼斯对他的听众大声地叫着:“生命就是一场战斗!每一个黑人都要穿上他的盔甲,为了民族的和平而战斗。”</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轻人纠集了一伙暴徒趁着夜黑冲了出去,到教堂里,拿一条绳子捆住了这个传教士,把他拖到一里以外,让他站在一大堆干柴上面,并点燃了火柴。这时候,有一个人喊了起来:“在烧死他之前,让这个喜欢多嘴的人说话!”劳伦斯.琼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圈,为他的生命和理想发表了一篇演说。</p><p class="ql-block"> 他在1900年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他那纯良的性格和渊博的学问,以及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使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毕业以后,他拒绝了一个旅馆留给他的职位,也拒绝了一个有钱人资助他继续学音乐的计划,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当他阅读布克.华盛顿传记的时候,就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去教育他那一族里贫穷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所以,他回到南方最贫瘠的地方——就是密西西比州灰克镇附近25里的小地方,把他的表当了1.6美金后,就在森林里用树桩当桌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劳伦斯.琼斯告诉那些要烧他的人,他所做过的各种奋斗——教育那些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们,训练他们成为好的农夫、工人、厨师、家庭主妇。他谈到有一些白人曾经为协助他建立这所学校——那些白人送给他土地、木材 猪、牛和钱,帮助他去解决各种教育上遇到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问劳伦斯.琼斯,问他恨不恨那些吊他并准备烧死他的人,他回答他忙着实现他的理想,没有时间去恨别人——他在专心地做符合自己理想的大事。“我没有时间去跟别人吵架,”他说,“我没有时间去后悔,也没有谁能强迫我到恨他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劳伦斯.琼斯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非常诚恳,确实让人敬佩。他丝毫不为自己哀求。其中有人了解他的理想,那一群暴民开始软了。最后,人群中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我认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一心想办好教育的事业,我们应该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那位老兵拿下他的帽子,在人群里传来传去。从那些预备把这位教育家烧死的人群里,募集到55块4毛钱交给了琼斯。</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p><p class="ql-block"> 猜疑是毒瘤</p><p class="ql-block"> 有一对再婚老年夫妻,丈夫在某大学教书,妻子是某企业会计。他们都有过丧心之痛,对这迟来的幸福很是珍视。他俩总会于每天黄昏时分,牵手在江畔漫步,畅谈各自的工作和理想。二人的举案齐眉令同事、朋友们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然而,有一件小事却给恩爱的夫妻造成间隙。有一次,教授的一位朋友因家事向他们借救急钱,不久后,该朋友还钱给教授时,恰好他不在家,钱被他的爱人所收。可是,教授的爱人却没有将还钱的事告诉他。教授知道后十分生气,他认为妻子正在悄悄地隐匿家庭财产,甚至警惕地认为妻子意谋不轨。</p><p class="ql-block"> 随着夫妻间信任的丧失,家庭矛盾愈演愈烈。自此,二人转为互不退让的“仇敌”,一丁点儿小事都纠缠不休。最终,一次激烈的争吵,宣告二人的婚姻破产。后来,二人又在财产的分割上互不相让,甚至对簿公堂。结果,五年“马拉松”式的官司,使他们失去了和睦与恩爱,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 事后,这位教授告诉别人:“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老伴,一个事业上的好帮手,日子渐渐有起色,谁知,我却因为猜疑心亲手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