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扬州自古以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而存在。</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如果将天下明月的光华分为三份,那么扬州就占去了其中的两份,足见扬州月色的美丽与独特。“无赖”并非贬义,而是爱的昵称,带有抱怨却又宠溺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嗨皮市集</p><p class="ql-block">皮市街位于广陵区,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因经营皮货而得名,现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扬州皮市街从默默无闻的老街变为网红街,因出店经营模式和特色商铺吸引游客,成为古城保护典范。</p> <p class="ql-block">有传扬州炒饭,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首创的碎金饭(蛋炒饭),随隋炀帝巡游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艺迭代形成雏形。明代文献首次记载淮安地区出现加配料炒饭。</p><p class="ql-block">广州改良说:清光绪年间广州聚春园淮扬菜馆首创虾仁叉烧炒饭,因食客询问时店家冠以「扬州」得名。支持此说的证据包括:叉烧为典型粤式配料,同期粤菜出现扬州窝面、扬州炒蛋等关联菜品。</p><p class="ql-block">但不管出自何地,我们在春园茶社品尝的扬州炒饭还是很地道美味,其它出品如鸭油蒸黄鱼也挺有特色,值得赞一个!</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文昌阁原是扬州文庙中的一处建筑,现存的文昌阁是扬州文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 。崇奉文昌帝君的传统,体现了明清时期科举文化与儒家思想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p><p class="ql-block">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p> <p class="ql-block">寺前东侧院墙嵌有清代书法家蒋衡题写的"淮东第一观"石碑。北宋元丰年间,诗人秦观在《次韵子由题平山堂》中写下:"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赞誉大明寺所在的平山堂是淮东地区最佳观景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后院</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此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楼名取自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p> <p class="ql-block">鉴真戒坛院</p><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馆位于扬州市古大明寺内,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日本奈良县奈良市唐招提寺设计,风格典雅古朴,保存了唐代的建筑艺术风格。纪念馆于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以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大师。</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p><p class="ql-block">隋代始建的九层佛塔,曾吸引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登临题诗,现存建筑为1995年重建。塔内设有电梯,登顶可360度俯瞰瘦西湖与扬州城全景,被誉为最佳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俯瞰美丽的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遥相对望</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唐式建筑,二层楼的建筑气势宏伟,深黑色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唐朝的大气和恢宏。</p><p class="ql-block">钟楼和鼓楼,在古代是按晨钟暮鼓来报时的,人们通过不同的钟声和鼓声来知道时辰。</p> <p class="ql-block">东关古渡</p><p class="ql-block">东关古渡是昔日大运河的重要交通枢纽,见证了扬州的繁华与变迁。</p><p class="ql-block">每一个来到扬州的人,都应该去看看扬州的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洒满河面,古老的运河见证着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游轮缓缓划过古运河,在导游的轻声细语讲解中游览两岸,了解之中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这条古街沉淀了千年的历史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span>闹非凡又韵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东关街上的个园,是座前宅后院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十大名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个园之所以叫“个园”,是因为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p> <p class="ql-block">庭院楼阁、湖水和假山石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地处彩衣街的大东门桥</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和彩衣街交界的蒋家桥面店,始创于1934年,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特色小吃店。环境和服务一般般,但人气确实很旺,而且是物美价廉,逛累了歇脚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望亭</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四望亭路东端,汶河路西侧。这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设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二、三层则围以古朴的窗栏隔扇。每层亭檐有八个飞角,三层共有24个飞角,每个飞角都悬挂着风铃,风吹时铃声悠扬,为扬州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截止2021年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建筑风格风格相当宏伟!</p> <p class="ql-block">入场参观人潮涌动…</p> <p class="ql-block">大运塔,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之一。首座以钢结构为主体建设的宝塔,塔檐和围栏均采用透明玻璃,塔体四周也是玻璃幕墙,共用去钢构件2200多吨,也是扬州历史上首座以钢架和玻璃为主材料的透明宝塔。大运塔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p> <p class="ql-block">大运塔今月桥和长廊</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舟楫</p><p class="ql-block">通过一个个模型展示运河船舶的演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运而生~运河街肆</p><p class="ql-block">再现了古代运河沿岸的市井街巷、商贸繁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传统与现代的诗意碰撞</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群如水波起伏,玻璃幕墙映照运河碧影,斗拱飞檐对话现代钢结构。</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东关街上,仿佛走进了一座露天博物馆。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有售卖扬州三把刀的,有现场制作扬州漆器的,还有各种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长乐客栈:位于历史古街区东关街内,客栈整体与东关街融为一体,由历史上的李长乐故居、盐帮园林“节南书屋”、“华氏园”和民初李鹤生的“逸圃”多个古宅翻建而来,非常具有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长乐茶社蛮有氛围感,古色古香韵味满满,午后的阳光下,品清茶尝美味,甚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穿梭时间隧道……</p> <p class="ql-block">长乐客栈的环境、服务都很不错,我们离开时,前台的小姐姐贴心地帮我们提行李,开车送我们到街口打车,感谢DeepSeek的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