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千山秀.青嫩翠欲衔》

刘明忱

<p class="ql-block">  春天登山的心情与其它季节是真实不同的,春风扑面,举目远眺,蓝天下游荡的白云在向游客挥手,山谷是通透的,让攀登者能够触摸到山的脊骨,感受着山的温度,脚下的泥土吞着春的味道,同花香相融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春天才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青山”,这种“青”比蓝和绿更有生机,万物的毛孔中都渗透出生命的活力。松针的翠,山峰的秀,无不展现春的气息和生命的豪迈,远处的鸟鸣与登山者的欢声笑语交相辉映,那是春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春山被阳光春风抚摸后,正在孕育绿意,好似十月怀胎,呼之欲出。有一种说也难说清的“青嫩”,与夏日的山完全不同,夏日的山被绿色覆盖的严严实实,游人行走其中,有时会有透不过气的感觉,而春山里,那种通透青嫩,生机律动,呼之欲出。投入春山的怀抱吸纳亲吻,如婴儿的奶香一样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站在保泰峰上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因为鞍山的历史很短,日本侵华设立昭和制钢所之后,是上世纪才有雏形的。鞍山市中心医院的前身是南满铁路医院,成立于1927年。若追问历史,千山的过去是归辽阳市管辖。根据《辽阳县志记载》:宝泰峰为大安寺周边之名山,群峰环列,势若星拱,高耸群峰之中,多松少岩壁。一峰化作二峰头,宛如两位巨人相依而立,东峰秀丽,西峰巍峨。五月沟谷峰头的丁香花开之时,香气怡人。崖壁陡峭,只有一侧岩面可以攀登,此岩面因斜度大且有石罅裂缝,但,雨后湿滑之时也极其危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八会村一行5人是第二次登顶了,今天是2025年4月6日,因两天前下雨,此处微滑。曲总,孙局和我还是勇敢的登上了峰顶,并录了视频。春山之美无与伦比,生机活力在树梢和枝干上透射到每个人的视线里。</p><p class="ql-block"> 清代,大安寺香火极盛之时,寺僧看到山峰形态特征后灵感再现,将西峰头命名为“文殊峰”,东峰头命名为“普贤峰”,如此命名使佛教文化尽显其中。</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翰林院编修陈梦雷在《游千山记》中写道,由此命名为寺僧意象所为。山峰周围苍松参天,横枝相交,岚气缭绕,与头顶或山谷间漂浮的白云遥相呼应。有诗云:苍松森森如华盖,岚光上浮白云端。白虎殿遗址就在其下方,我们没有找到,有人称为,此处是大安寺第一景,果真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清太史缪润绂将此处景点命名为“保泰晴岚”,并赋诗一首:雍容坐镇不矜才,保泰山青御嶂开。左右诸峰同武卫,分班起拱二尊来。最后一句原诗是“分班齐拱一尊来”,我为什么要改为“二尊来”?因为此峰分为两个峰头,其命名为“文书”和“普贤”,如此之说,必然是“二尊来”才不失礼节且合乎情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宝泰峰顶眺望大安前方的佛手峰,清晰可见峰顶为花岗岩巨石形成的柱状山峰,并排分成四个小峰头,其右侧的峰头粗而矮,与四个细峰相连,整体观意象如手指如此才被寺僧命名为“佛手峰”,为大安寺的16六景之一。有诗云:庄严色相有无中,绕指云烟造化工。不必拈花愿解脱,从来妙手只空空。</p><p class="ql-block"> 有人意像为观音菩萨,故称为“观音倒坐”。古代建寺院选址极其讲究,一定是风水宝地才能建寺院。大安寺和香岩寺周边的景色别具一格,独一无二,岚气永存。</p> <p class="ql-block">  再次登上仙亭峰,也称南中锋。此峰位于仙人台东南,是三道山脊背的交合处,几乎被林木覆盖,只有很少岩体裸露,峰平无尖,俗称“小五台”。从大安寺后山来到此山峰要必经仙霞关才能到达,过仙霞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p><p class="ql-block"> 来到仙亭峰,看到一侧岩体的平面上刻有“仙亭峰”三个大字。曲副村长登顶拍照,悠闲得意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此峰顶还有一岗亭是防火专用,有人值守,与其交流,他是千山防火值班人员。春秋两季,每日坚守,站岗放哨儿山火预警,责任重大。寂寞的他,有时也登上仙亭峰,拍照观景,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仙亭峰观景台上眺望,金刚峰和通明峰近在眼前,二峰三峰头,以此为背景拍照,脚踏仙亭,背靠通明,完全彰显了山高人为峰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金刚峰是独立的,而通明峰分为两个峰头,其上有一块巨石,方正平坦,有围栏,顶部刻有“点将台”三个大字,传说是薛礼征东时点将的地方,在此处拍照,录视频,俯瞰大安寺,心情倍儿爽,登山的快乐,体验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下一个目标就是仙人台。在仙亭峰休息片刻后,直奔仙人台景点。这里又有了变化,一处售货亭子被清除了,平台宽了,给游人一种舒适感,拍照留念,我又来了。 </p><p class="ql-block"> 此时,巧遇了一个81岁的老人家,闲谈中得知他是鞍钢设计院退休的,登山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生活常态,可见他身体是多么健康,同时也是彰显了大美千山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金刚峰位于大安寺山门的西侧,孤峰独立,势如金刚,气象雄霸,威严坐立大地。海拔600多米,比五佛顶还要高,岩石面形成的峰头高约70米。三面绝壁如刀削,北面与通明峰相接,灵石交错,石罅纵横,在花岗岩的缝中,生长的苍松奇峻而矮小,还有丁香和杜鹃散落其中。</p><p class="ql-block"> 此峰岩壁如果不是人工开凿出阶梯并设置栏杆是无人能登顶的, 有诗云:</p><p class="ql-block">相貌狰狞万古存,巍然来与镇山门。天赐壁立高千仞,护法才知佛界尊。金刚一抖动天地,拱手拜日头顶云。身在峰头无极上,天地灵气纳于心。</p> <p class="ql-block">  千山的一松一石,一峰一峦,一沟一壑,一春一夏,一冬一秋,一朝一夕,一年四季万千变化的风景,还有孙局笔下的妙语连珠,哲学意境,人生感悟,无论是对于亲历者,还是远在天南地北的读者,都是极其珍贵的视觉和灵魂盛宴。</p><p class="ql-block"> 孙局昨天发的“美友”的美评,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也一定是八会村民及孙局妙笔生花和那“村里人”张张笑脸给读者的灵感启迪。视觉和灵魂的碰撞是生发灵感的基因,人类的情感是可以通过文字、照片或视频互相传递的。这次登山是久违了的,我深深的感到,八会村人的灵魂世界还是那样充满激情,正如村长所概括的那样,八会村里人还是“风采依旧”。确实是:每一张照片都彰显了八会村民的人格魅力和灵魂世界充满的是妥妥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到曲副村长矫健的步伐和发自内心的微笑,看到孙局还是那样底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在金刚峰顶上,曲总和孙局两个人一站一坐侃侃而谈,手舞足蹈。从俄乌战争,中美贸易争端,谈到泽连斯基和“双普”之间的恩怨情仇争风吃醋。我站在无极石上,静静的聆听并快速的进行连续拍照后选出的几张照片,能够准确的记录了孙局和副村长的在金刚极顶“觉海无边”石刻前的那种惬意神态的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陈女士坐在无极石下面的台阶上,在认真聆听孙局和曲总侃侃而谈,何女士站在“觉海无边”的巨石上不时地活动拍照听讲。</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已经五点多了,落日余晖映照在通明峰崖壁透着嫩绿的松针之上。其实,我们金刚峰登顶已经是数次了,但是,人间四月落日余晖下的眺望确实是第一次。顿觉,旭日下、落日时和云雾飘渺中的眺望感觉却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此时,陈女士坐在无极石下面的台阶上,在认真聆听孙局和曲总侃侃而谈,何女士站在刻有“觉海无边”的巨石上不时地活动拍照听讲。曾经来了那么多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极度的兴奋,春风律动了山脊松涛,更律动了人心。</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古代诗人所描写的“通明夕照”的意境。不是虚幻,而是真实,不是妙笔,而是现实。</p> <p class="ql-block">  大安寺旁一处刻在绝壁之上的“通明夕照”是有典故的,传说是:清朝太史缪润落绂,在落日余晖时游览大安寺金刚峰通明峰后写下的一首诗的意境而完成的雕刻,或许这首诗的题目就是《通明夕照》,只是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 诗文如下:灵风谡谡 泻松涛,峭壁摩空气象豪。偷得天光明一线,夕阳红正半山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6日,傍晚的金刚峰顶面对夕阳西下半山腰落日余晖时眺望通明峰,真切的感受到了诗文中“通明夕照”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我下面的短视频,真实的再现了那种意境,古代诗人可以用文字来恰到好处的描述,如今,八会村人在天时地利之时同样用短视频来展现,当你打开短视频后,认真的观看,细细的品阅,静静的思考之后,你一定会深有感触,好像身临其境,好像回到了遥远的年代。斯人已逝,“通明夕照”尚存,大安寺的蝉声依旧。</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诗人,普通的登山者的灵魂深处,也不缺少诗人的情怀和意境,因为春山的气势给人的能量太强大了,有时让你呐喊,有时让你不吐不快,有时让你回味无穷,有时让你像偶遇初恋一样想拥抱她、抚摸她、亲吻她。</p> <p class="ql-block">《对观看自己拍摄短视频后的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 金刚峰高欲擎天,再踏层峦续新篇。 </p><p class="ql-block"> 恰逢落日炫目时,偷得天光暖人间。</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来到,踏青登山巡找渺。</p><p class="ql-block"> 金刚崖壁题妙笔,保泰峰头逞英豪。</p><p class="ql-block"> 南听渤海涛声起,北望通明春山娇。</p><p class="ql-block"> 心若无极祈祷时,山人合一任逍遥。</p> <p class="ql-block">《游金刚峰记》</p><p class="ql-block">作者:曲德家,2022年8月19日</p><p class="ql-block">大安寺前求大安,木鱼声中敬神仙。</p><p class="ql-block">罗汉洞旁聽松壑,金刚峰顶触云端。</p><p class="ql-block">返程路上采猴头,归来酒后买蔬鲜。</p><p class="ql-block">新鞋无情山有爱,群峰化作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千山大安寺景区诗记》</p><p class="ql-block">作者:刘明忱,2022年8月20日</p><p class="ql-block">金刚峰拥寺大安,飞檐青瓦碧空悬。</p><p class="ql-block">渺字撇长当天梯,助力攀者上山巅。</p><p class="ql-block">无极石平能打坐,顿悟真觉海无边。</p><p class="ql-block">鸟瞰峰峦松涛起,禅声走心省大千。</p><p class="ql-block">亲历千山美如画,奇松峭石胜黄山。</p><p class="ql-block">世间美景难阅尽,留下几处醉心田。</p> <p class="ql-block">  当我把文字发给大家阅读后,我不知道大顺书记有何感想,也不知道村长有何感想。还记不记得在从金刚峰返回大安寺的路上,那棵树上采下的猴头蘑菇?还记不记得在农家院的那顿晚餐?</p> <p class="ql-block">  正如一位不知名字的美友评论《千山毓秀衔春来》美篇中所言:动词的赋魅将@耕读斋先生的散文,从普通的游记中剥离出来。“衔”字以鸟喙啄破寒冬的意象开场,给这个充满口腔温度的文字,赋予了春色以生命体的灵动。</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同@耕读斋先生共游春山的,对这篇散文的意境感同身受。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不同年份的登山感悟是不同的。但“清嫩”的山色千姿百态的奇松峭石,赋予登山者的温情愉悦是相同的。在先生独有意象题目启发下,我同样将“衔”字用在了标题中,我的意象或许是春天、春风、春雨、春光“衔”来了春色的“青嫩”,这种春山的“青嫩”,激发了古今攀登者的青春豪迈和诗意人生,是他们用散文或诗词或画卷将春山之“青嫩”之美展现给万千读者。</p><p class="ql-block"> 《春来千山秀.青嫩翠欲衔》“青嫩秀美”之千山是自带诗情画意的,或许能唤起读者的冲动来把那春山的青嫩秀美“衔”在口腔中温润后展现给人世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