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记》自贡市

李树棠

<p class="ql-block">美篇第658集</p> <p class="ql-block">一、自贡市简介</p><p class="ql-block"> 自贡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 自贡市“因盐设市”,“自、贡”两个字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盐井名字合称而来。</p><p class="ql-block"> 自贡市,自古以“井盐”生产著称,是中国的“盐都”。</p> <p class="ql-block">  自贡蕴藏有丰富的盐卤、天然气、煤及石灰石矿。其“井盐”生产已有2000年历史,“自贡市”城市的沿革是同“荣县”和“富顺县”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①早在东汉章帝时期,今“富顺地区”就出现了第一批开凿成功的盐井,以后因井设镇、设县。因“以其出盐最多,人获厚利”被命名为“富世盐井”。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距“富顺县”城西45公里的釜溪河水滨,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开凿成功,并逐渐成为“富顺县”盐业生产中心。</p><p class="ql-block"> ②在南朝时期,在今“荣县地区”,又凿成以“大公井”(贡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唐代在此置荣州,明代复改为“荣县”,清代时贡井地区繁荣发达。</p><p class="ql-block"> 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自流井”和“贡井”两地,相距 5 公里,在盐井生产的发展和演进中,逐步互相渗融联为一体,合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大盐场。1914年以后,将自流井称为东场或下场,贡井称为西场或上场,但二者分属两县。</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1日,自流井和贡井地区正式从富顺县和荣县划出,合併成立“自贡市”。1978年,“荣县”自“内江地区”划归自贡市,1983年,“富顺县”从“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作为古盐都,1959年,自贡市建立了“盐业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自贡市,还是著名的“南国灯城”和“恐龙之乡”。</p><p class="ql-block"> 自贡灯会,早在9世纪已在民间流传,传统的狮灯场市、灯竿节、提灯会久负盛名。20世纪60年代自贡开始有组织地举办灯会。1987年改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以来,名声大震,闻名遐迩,“南国灯城”的美誉不胫而走,。自贡灯会将传统彩灯技艺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达到形、光、声、色、动俱佳的境界,题材上古今中外,无美不备,展示出很高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1994年,建成了“中国彩灯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贡因发现大量恐龙化石而名扬中外,被誉为“恐龙之乡”,且拥有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井盐史”作为中国人在人类科技史上写下的重要篇章,“灯会”作为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杰作,“恐龙化石”作为大自然赐予自贡得天独厚的财富,组成了自贡这座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骨架,自贡典型的名胜古迹大都与盐、灯、龙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 自贡,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千年盐都”、“中国灯城”、“恐龙之乡”美誉闻名,主要景点有,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中国彩灯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彩灯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二、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1959年由邓小平同志倡议创办的,是一座收藏、研究和陈列中国盐业历史文物的专业性博物馆。该馆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中国井盐科技史》和《自贡盐税史陈列。》</p><p class="ql-block"> ①《中国井盐科技史》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融科学性、知识性、参予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大量珍贵的文物、标本和历史照片展示两千多年来在钻井、采卤、制盐和天然气开采等方面的成就,再现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揭示世界油气钻采技术起源于中国这一事实,表现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才能。</p><p class="ql-block"> ②《自贡盐税史陈列》以翔实的内容、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精美的场景,突出反映自贡盐税在四川乃至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展示自贡盐税的发展成就和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该馆,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该馆“馆址”原为著名的“西秦会馆”。</p> <p class="ql-block"> 【 西 秦 会 馆 简 介 】</p><p class="ql-block"> “西秦会馆”,又称“关帝庙”,是一座融合了古今商业、文化、艺术和社会功能的重要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西秦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是清初来自贡经营盐业获利丰厚的“陕籍”盐商合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历时 16年竣工,道光年间又大规模重修与扩建。该建筑设计精巧、结构繁复、造型精美,雕刻、装饰十分华丽,它既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也是盐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会馆的修建旨在炫耀郡邑、款叙乡情、策划营销、共祀神灵,是陕籍盐商在自贡的重要同乡会馆。</p><p class="ql-block"> “西秦会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群按中国传统营造法式布建,总体方正,强调对称。整个建筑群由主要殿宇厅堂、廊楼轩阁以及次要建筑组成,形成了有纵深、有层次的 5 个大小院落群体。</p><p class="ql-block"> 正门入口为“武圣宫大门”,宽33米,四层,造型独特,凝重雄伟。正门两侧为一对高2 .7米的石雕狮子。进门,是一条石板铺成的路名为“天街”,院落约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献技楼、大观楼、福海楼、抱厅、参天阁、中殿、正殿等主要建筑。轴线两侧有贲鼓、金镛二阁。参天阁左右为客厅。正殿两侧是神庖和内轩。</p><p class="ql-block"> 会馆内的木雕、石刻、彩绘和泥塑多达数百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场景、风情民俗、异兽珍禽、山川花卉等。这些艺术装饰刀法娴熟、刻意求工,无论是浮雕、圆雕、透雕还是线刻,均神形兼备且构图严谨,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西秦会馆对研究鸦片战争以前清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井盐技术、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国钻井技术,世界领先】</p><p class="ql-block"> 自贡井盐起源于东汉时期,人工挖掘是采盐的主要方法,到了北宋年间,四川劳动人民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千计的卓筒井。从人工挖掘发展为机械钻井,大大提高了采盐的速度。</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顿钻技术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这包括:细密的凿井程序,钻头和钻具的改进,测井与纠斜,打捞、气卤鉴别,以及巧夺天工的修治井技术。</p><p class="ql-block"> 至清代道光年间(1835年),凿成“燊海井”,这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超千米的深井,这标志着古代井盐钻井技术的成熟。在清朝顿钻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自贡获得了“富甲全川”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精湛的井盐采制工艺,在自贡悠久的井盐发展史中,最令人赞叹的是北宋年间出现的用冲击式顿钻法深井钻凿工艺,这一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钻井、取卤、晒卤(滤卤)、煎盐等工序。【注:“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 顿钻法深井钻凿工艺,开创了人类机械凿井的先河,是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走在世界前列。该项技术于 11世纪后传入欧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世界现代石油之父”。</p> <p class="ql-block">  自贡井盐业生产经营的历史,一直被国内外研究中国经济历史的学者所重视。自贡市保存有三万余卷盐业历史档案和文献,特别是“盐业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井盐经营契约、账簿等资料,对研究井盐商品经济的发展、研究盐业资本主义萌芽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珍贵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海盐时,为保障中国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自贡井盐做出过巨大贡献。井盐使得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p> <p class="ql-block">三、燊海井</p> <p class="ql-block">  【 燊 海 井 简 介 】</p><p class="ql-block">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深 1001 .4米,是世界第一只超千米深井。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p><p class="ql-block"> 燊海井是一眼以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曾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 立方米,烧盐锅 80余口。现在日产天然气1000多立方米,烧盐锅 8 口,日产盐2000公斤。</p><p class="ql-block"> 其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碓架、井架、大车等保存完好,1984年经过一次大的维修。</p><p class="ql-block"> 燊海井现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保留着十九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跨入门内,左侧是高度为18米的井架和碓房,右侧为推汲卤水的大车房,从碓房和大车房之间石阶而上,是采用传统煎制方法生产食盐的灶房.柜房和盐仓。</p><p class="ql-block"> 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它综合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钻井技术发展的水平,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井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中国彩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 中国彩灯博物馆简介 】</p><p class="ql-block"> 中国彩灯博物馆,目前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一座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国有博物馆,是中国彩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专门机构,被国际旅游界专家誉为“最具东方文化艺术神韵、极具开发潜能”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75平方米,以序厅、中国灯文化历史厅、自贡灯会历史厅、中国非遗彩灯厅、自贡彩灯制作技艺厅和自贡彩灯精品厅等展厅为基本陈列,较完整的展示了中国灯史的发展历程和彩灯文化发展现状。</p> <p class="ql-block">  【 灯 会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p><p class="ql-block"> 灯的问世,汉代防风灯笼的出现,为室外放灯创造了条件。 古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上元”夜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又称“元宵”。</p><p class="ql-block"> 自战国时起,便有元宵祭祀太一神的习俗,即祭天。汉武帝祭祀太一,“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佛教东渐,正月十五举办燃灯法会之风气隨之而来。汉明帝刘庄为推尊佛教,敕令正月十五日夜特许驰禁,燃灯放夜,用以象征佛教学说大放光明,此应为元宵灯会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元宵之夜,皇帝要祭天,佛教要大张放火以明佛法,道教要祭祀太一,请三官,老百姓要举火插烛“逐地鼠”</p><p class="ql-block">“照田蚕”,祈除灾害,乞望丰收。于是,灯、烛、火便成为上元之夜的节日风采。到南北朝时,元宵灯会已具雏形,隋炀帝时更成为盛大的会节。</p><p class="ql-block"> 元宵观灯的习俗,至隋期已形成会节,成为有固定时间,特定内容,有传承线路的约定俗成与法定的社会活动日。</p><p class="ql-block"> 火树银花、歌舞百戏、举国同欢的元宵灯会,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得到持续不断地发展,场面越来越宏阔,灯彩越来越奇巧,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经济贸易越来越活跃,连灯会的会期也渐次延长。</p><p class="ql-block"> 煌煌中国灯史,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创造史、发展史和演变史,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新创造的精神,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天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必将在人类文明的星空永远绽放绚丽夺目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 自 贡 彩 灯 中 外 驰 名 】 </p><p class="ql-block"> 自贡地区早在唐宋年间就有新年赏灯的习俗,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发展为各种会节。清中叶即有“狮灯场市”“灯杆节”“提灯会”等灯会活动,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间色彩,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隨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自贡灯会”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逐步成长起来。1964年,自贡市举办了解放后的首屆“春节灯会”。如今,“自贡灯会”已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民俗活动和年节盛会之一,并以“高品位的艺术”、“流动的旅游资源”、“天下第一灯”的美誉,名闻遐迩。</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自贡市政府提出了“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建设自贡”的办灯宗旨。并于1987年开始,将“自贡迎春灯会”更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注:至今已举办了38 届灯会】</p><p class="ql-block"> 从而,实现了“自贡灯会”由单纯的娱乐型向娱乐经贸型的战略转轨。通过举办灯会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加强自贡与外界的横向交流。</p><p class="ql-block"> 隨着科技的发展,自贡彩灯在传统剪纸扎糊技巧基础上,奠定了现代彩灯形、色、声、光、动的基本要素体系,形成了高、大、新、奇、美的外在特征。新一代自贡彩灯艺术家,把传统技艺与不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结合,不仅独创了瓷器、玻璃药瓶、蚕茧、光碟等特色彩灯,更开创了场景式、组团式、单体式等现代大型彩灯品类,为中国彩灯文化宝库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彩灯精品。</p><p class="ql-block"> “自贡彩灯”以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著称,以构思独到、制作精巧取胜,以色彩斑斓、辉丽迷离称奇。</p><p class="ql-block"> “自贡灯会”先后在国内 500 多个大中城市展出,还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1990年第一次走出国门,2018年自贡市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23年春节期间,“彩灯耀世界,文明传四海”国际巡展项目,在法、美、日、葡、智利、加拿大等城市展出。每年吸引数亿中外游客,足迹遍布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如今,自贡彩灯已成为世界文化市场的知名品牌。新时代的自贡彩灯,更是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无障碍、无国界的文化使者。</p> <p class="ql-block">五、自贡彩灯公园</p> <p class="ql-block">  “自贡彩灯公园”,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园路6号。占地面积 10公顷,其中水上面积0 .75公顷,是一个集园林、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 公园始建于1930年,取名滏溪公园,1950年更名为“自贡市人民公园”。1964年,举办第一届自贡迎春灯会时,就选择了该园作为举办场地。</p><p class="ql-block"> 1988年,隨着自贡灯会的日益火爆,公园更名为“自贡彩灯公园”,并由自贡市灯贸管理委员会管理。</p><p class="ql-block"> 公园地形特点: 它是城区内一处高地,一是有水,二是有山,三是紧凑。每当灯展期间,整个公园就象一个硕大的灯组。有用旧药瓶粘结而成的大型灯组,有用仿真材料制成的大型恐龙灯组,有扎染灯组、蚕茧灯组、竹编灯组、龙凤呈祥灯组等等。</p><p class="ql-block"> 每年灯会期间,远远近近的各式灯组,恍若繁星闪闪,银河泻地,水上灯与水中灯影交相辉映,使彩灯公园更加绚丽多彩,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1987年改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以来,名声大震,享誉海内外,贏得“南国灯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在自贡,制灯、展灯、举办灯会经贸交易会已成为一项新的产业和城市经济增长点。灯贸会成为一个融文化、科技、旅游为一体的大节庆,一个团结合作、开放发展、对外宣传的大窗口,一个客商云集、招商引资的大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自贡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  歌唱家的美好人生。</p> <p class="ql-block">照片文字张铸崑</p><p class="ql-block">校对赵元勲</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