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纪大了,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更加怀念曾经的亲情友情,常常生活在回忆之中。去年我找到了父亲的故乡,见到了二叔的子孙后代,安丘市班家官庄见证了我们的骨肉亲情。2025年清明节,我又踏进了父母的故乡,这次是要找到妈妈的出生地,寻访姥姥的生活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找到姥姥的老宅,了解一下姥姥生前的痕迹是我的一桩心愿。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已年逾古稀。能做的事情就抓紧去做吧,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脚步,我坚定的向着凌河镇北小沟村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首先来到了安丘市金冢子镇班家官庄的弟弟家,兄弟姐妹们的热情把我包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四妹的女儿送我去妈妈的故乡,四妹夫德明和小弟明池陪伴着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奔驰在通往妈妈的故乡的公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小沟村是妈妈的故乡,一九七零年姥姥去世了,姥姥没有兄弟姐妹,唯一的亲人就是千里之外的女儿——我的妈妈。姥姥走后,这五十五年来妈妈和故乡再没有任何联系,说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二)我的妈妈马素英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凌河镇北小沟村一个贫苦农家。妈妈的童年,山东连年大旱,再加上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无奈姥姥,姥爷挑着行李,带着家人,加入了闯关东的行列。一家人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经过几个月的徒步跋涉,来到了东北,落脚在吉林省海龙县的小奉天(现在的梅河口市山城镇),时年,妈妈只有十二岁。为了活下去,妈妈十三岁就给一家种烟草的日本人做小工。这期间,姥姥一家人由于水土不服,食物短缺,根本没有医药。关东山的冬天是满天的飞雪,呼啸的北风。妈妈一家人住在简易的茅草房里。冰天雪地的极寒,让妈妈首先失去了父亲,接着又眼睁睁的看着兄弟姐妹们在病痛的折磨中相继离开了人世。闯关东的时候,再苦再难是团圆的一家人。现在,在这冰封雪飘的寒冷的异乡,只剩下妈妈和姥姥相依为命。我无法描述姥姥和妈妈当时的悲痛欲绝。妈妈刚满十七岁就匆匆得嫁给了我的父亲。姥姥无法忍受这失去多位亲人的巨痛。妈妈出嫁后,姥姥触景生情,不得不离开了让她痛不欲生的东北,回到了山东老家。妈妈孤零零的成了刘家的媳妇,妈妈年龄比父亲小九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姥姥作为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寡妇,在那个年代一无所有的姥姥回到老家后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妈妈在时,很少和我们讲起这些撕心裂肺的往事,我又不忍心去触摸妈妈心底的伤痛。妈妈童年的苦难,姥姥失去亲人的绝望我无法想象,我的笔无法描述妈妈和姥姥那悲凉的经历,除了妈妈之外姥姥再无任何亲人,即便去了北小沟会得到姥姥的信息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小弟明池和四妹夫李德明的帮助下,由于德明是班家官庄村的村长又提前做了一些走访,我顺利到达了妈妈的出生地——安丘市凌河镇北小沟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村委会空无一人,四妹夫告诉我派出所也不会有姥姥的记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三人围绕北小沟村转来转去,试图找到一点姥姥或妈妈的线索。妈妈若在世也是97岁了,姥姥早已过了百岁。村里怎样的老人才能给我们一点信息呢,我逢人便做自我介绍,德明的地方话拉近了我们和村民的距离。北小沟村是以周姓为多数的一个村庄,姥姥后嫁的这个姥爷也姓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春的北小沟,平坦的乡路镶嵌在刚刚吐出新绿的杨柳丛中,路两侧是一排排漂亮宽敞的民居。我无暇欣赏北小沟村的风景,满脑子都是姥姥的生前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问了很多人,一无所获。困惑的我走到了在村委会西北角约二十多米的一块空地上。这里坐着几位聊天的长者。德明和他们聊了起来。把我的情况做了详尽得介绍。也许是妈妈和姥姥在天之灵的提前安排,聊天中我知道这块空地就是当年姥姥的宅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妈妈姓马,姥姥姓闫。几位老人称姥姥为“马老婆子”,脚下的空地就是当年“马老婆子”的宅基地。乡音乡情,他们都和妈妈一样的口音,听来倍感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老婆子”作为一个寡妇,在当地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不得已嫁给了一个姓周的姥爷。我五岁时妈妈带着我回娘家,我还有一点点朦胧的记忆,我和妈妈经过两天一夜的旅途,从吉林省的山城镇到达了安丘(姥爷已在此守候了十几个小时)。安丘到北小沟是没有车可坐的,姥爷用一个独轮车把我和妈妈接到了家。当时称十八里路,实际是二十多里路。只记得姥姥家低矮的小房,一扇很小的窗糊着窗户纸,白天屋里也很昏暗。一铺小炕很小,主食是地瓜干。妈妈来看望姥姥,不要说旅途换乘的艰难,仅这十九元六角的车费对妈妈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到了姥姥家了可返回的车票钱还没有着落,妈妈和姥姥见面时的抱头痛哭,深深地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妈妈没有能力给姥姥带任何礼品,我和妈妈的到来也给姥姥姥爷的生活添了沉重的负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位长者今年九十五岁,是妈妈当年的发小。他的回忆让我确信无疑,脚下就是姥姥家的的房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姥爷的儿子也都过世几十年了,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与姥姥相关的信息了。姥姥的坟头随着这些年的村庄改造,更是无人知晓。值得安慰的是几十年来,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每次祭拜、上坟都没忘了画个圈给姥姥、姥爷、舅舅姨们送些纸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位长者邀请我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婉言谢绝了老人的盛情。若是到了老人家,即便在得到一点姥姥的信息也都是悲剧的结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告别了这位长者,我称呼他为舅舅。尽管很顺利的了却了一桩心愿,可心里总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滋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脚下的这片土地啊!我已对你进行了定位,你在村委会西北角二十五米左右,你见证着姥姥、姥爷和妈妈的血与泪,若有可能我还会再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一次次折腾让百姓苦不堪言。三反、五反、大炼钢铁、大食堂、折腾到三年“自然灾害”……,稍有缓解又来了文革。不要说亲情、友情,在农村一家人累死累活的努力,能做到不饿肚子就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了。我的妈妈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个,活下来六个。爸爸妈妈被生活的重负压的喘不过气来,腾不出一点经历帮助姥姥。我们小的时候,就是给姥姥写封信、读一遍姥姥的来信,妈妈都要去求人,而且是一个不小的人情,因此没有特殊情况一般很少和姥姥通信。我开始上学了,妈妈对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来能给亲人写封信,能看懂自己挣得工分。妈妈勤劳善良,善待亲属,孝敬公婆。爷爷、奶奶都是由妈妈养老送终的。可我孤苦伶仃的姥姥去世多日后,妈妈才从北小沟的来信中得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家门前的一条小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了北小沟村,刘氏兄弟姐妹们在金冢子新天地酒店用完午饭后,德明的女儿(开车)、德明、明池直接把我送到了潍坊的好友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行还算顺利,明天我就要回上海了。散步在潍坊站前的北方茶都,我满脑子都是妈妈和姥姥抱头痛哭的场景。走了几家商场,我终于买到了两捆黄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选择了这里的一个十字路口,两捆黄纸燃起很高的火苗,我跪在香火前,双手合十,朝着北小沟的方向,给姥姥姥爷磕了三个响头,愿上帝保佑我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舅舅姨们在天堂里无病无痛,心想事成,逍遥自在。告慰我的妈妈我找到了姥姥的出生地,见到了一位您的发小。您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见了,北小沟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愿这些故事能得以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13日于佳龙花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