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华的美篇

李美华

<p class="ql-block">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学与教</p><p class="ql-block">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p><p class="ql-block">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我感受到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如何将人类的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就像把温暖的背景音乐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习氛围更加生动。我们可以让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完成教案、计划、总结,甚至是创作书籍和论文。比如,只需简单布置一个任务,人工智能就能为英语学习者创作一首歌曲,帮助他们掌握新单词,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让人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它能够生成图像、音频、视频,甚至是三维动画。想象一下,如果能让义乌商贸城的傅江燕女士借助人工智能,仿佛拥有一个遍布全球的营销团队,这将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场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就像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同时进行一般,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方法,让自己的生产力提升百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众多国产大模型中,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直接赋能教育的工具。例如,通过简单的提示词,人工智能就能帮助学生写一篇周记,或者为他们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就像《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所说,“你想要什么你说清楚就是了。”只要我们明确需求,人工智能就能为我们提供精准的帮助。在课程开发方面,从演示文稿到三维模型,人工智能都能轻松应对。无论是ChatGPT生成PPT,还是Deepseek制作课件,这些工具都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堂互动也因为人工智能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班主任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为每位学生写个性化的评语,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它会成为强大的辅助力量;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成为作弊的工具,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始终将人工智能视为辅助工具,全程把控其输出内容,像对待人一样尊重它,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始终将教学法放在首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机智慧学习协作框架下,我们需要认真复盘每一个环节,确保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教育目标。当我回顾这些内容时,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探索更加高效、有趣的学习方式。正如那句古话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育的道路上,人工智能就是我们手中的利器,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一定能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