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桃花❀❀开<div>美篇号:300820183</div> 江城驿站第十二次线下采风活动,于2025年4月10日,在会长草色遥看、大强老师、叶先生、王会长精心策划、组织下,在新洲的凤娃古寨展开,驿站70多位美友参加了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驿站组织的活动,收获满满,感触颇多。这座融合了古建筑文化、民俗风情与励志故事的景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更能感受到创始人余红梅女士的创业精神和对家乡的深情回馈。 <p class="ql-block">据景区周总经理介绍:新洲区凤凰镇曾是唐朝时期18个古驿站之一,2015年芳华女子余红梅追梦到此,笃定实干,奋楫扬帆,投入重金从全国各地收购古建筑旧宅,经拆卸复建,打造成今天规模庞大、有口皆碑的旅游名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匠心独运,古建筑里的时光印记</font></b></h3> 凤娃古寨景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是一家极具文化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是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专访景区。景区集古建展示、民俗体验、古玩交流、非遗传承、休闲度假、国学养生、特色美食、游乐互动为一体,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及专题特色博物馆群。 踏入凤娃古寨,只见园区内二十余栋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间尽显徽派建筑的清雅风骨。古寨周总经理亲自导游,对古寨的历史和发展、未来愿景为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建筑并非简单的仿古堆砌,而是创始人余红梅女士带领团队,耗时十余年从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一砖一瓦抢救迁移而来的。每一扇花窗、每一根木梁都经过精心修复,令濒临消逝的古宅重焕生机。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路线是:乡喜楼-凤娃谷-陶艺坊-国学堂-食府-戏院-郭府(状元府)-古街-上駦书院-四君子园-千年古榨坊-天街夜画(古城墙)-陶睿御医坊-酒器博物馆。</p> <b>乡喜楼。</b>这栋木质结构的古宅始建于明清时期,距今大约有400余年,是乡村举行婚庆仪式的地方。“天井院”布局是江南民居的特色之一,具有采光、通风、散热的功能。 这座“八角天井”令人非常惊艳,每个角都有一幅雕刻,称之“八仙守护”,八仙持宝物和法器,站立在腾飞的凤凰、蜂巢之上,寓意深刻。 整栋房屋古朴典雅,屋檐柱间雕刻祥瑞图案和符号,隐喻平安吉祥,纳福纳喜,饱含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凤娃谷</b>配合水缸、石磨、仿古砖、紫藤长廊的点缀,将中国传统的24节气、象棋文化融入其中,呈现给大家一条蜿蜒绵长、趣味生动的古韵大道。 整个凤娃谷以创始人拾荒路上创业的坎坷经历为原型打造,石磨路还原了拾荒路上的荆棘密布。 水缸假山石的水景时刻提醒她不忘往日跋山涉水的艰苦岁月,吉言墙是她一路走来与人为善的真实内心写照。 <b>陶艺坊</b>传承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以湖北地区民间陶瓷马口窑为依托,涵盖陶瓷文化从工艺流程到艺术文化发展,向游人展示陶瓷文化的魅力与精神。 院内主要是陶器展示区和手工拉坯体验区,内堂为精品瓷展示区,游客可以现场观摩体验陶瓷制作的工艺手法。 <b>国学堂</b>。明末清初时期的一栋老宅,原建地在福建,距今大约有100多年。 房屋建筑格局为三进堂,分上堂、中堂、后堂,三堂相连之处都有一步台阶,寓意步步高升。 中堂正面挂的是儒学先祖孔子画像,“道冠古今,德配天地”。 <b>凤娃食府。</b>中午驿站一行70多人在此就餐,稍事休息。 <b>凤娃戏院。</b>原是清代早期一大户人家的祠堂,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年久失修,房屋损毁严重,破旧不堪。在迁建过程中精心设计,进行抢救性修复,得以复原。 古戏楼雕梁画栋,榫卯结构的屋顶以繁复的莲花纹样装饰,寓意“步步生莲”。分为上下两层,有前堂后堂,一进三出,上层回廊为雅座,下面大厅为普通茶座,供游客听戏说书。 自开园以来都会组织文艺演出,除上演京剧、楚剧、汉剧之外,还演出凤凰当地民俗传统节目。 皮影戏馆,非遗民俗演艺。 <b>郭府(状元府)。</b>宅子主人名郭庆,凤凰镇三屋村人,师从王阳明,明正德六年(1511年),封清平知县,为官清廉勤政,受民爱戴,辞官后清平县官民为他建生祠祀之。 整栋房屋满眼都是精美的木雕,各种人物、动物、器物、天文等图案不计其数,栩栩如生。 <p class="ql-block">门额上的“蜂窝斗”和屋顶上的“臻井天花”布局巧妙,雕刻精致,技法高超,不啻为一件珍贵华美的艺术佳品。</p> 古街集市,有些许冷清。 <b>上駦[téng]书院。</b>书院为民间耕读生活书院,创办人李向东(笔名铸老三),痴迷微型雕刻和园林盆景以及古建筑设计。从2014年创办上駦书院,现已开办全国连锁21家。 <b>四君子园。</b>梅兰竹菊四君子园是园区民宿场所,园内点缀主题花木,布局新颖独具匠心,为游客营造一个古韵古香、文化气息浓郁的居住处所。 <b>千年古榨坊。</b>入口处是一座四柱木牌楼,古色古香。院落原来称为时来运转院,左边有紧闭大门的建筑是“民俗博物馆”。 从油磨坊东侧门入,可见油祖力牧的石雕神像,其后天井陈列有镇寨之宝:金丝楠木千年古榨。 古榨木约一米粗细,古朴苍拙,两端隐约可见年代久远的文字。 2020年复建的古榨坊,安放有古法榨油设备,陈列有石碾、风车、蒸灶、炒灶等,供游客体验和参观。 2024年6月,景区内<b>“天街夜画不夜城”</b>开设“干娘茶馆”大型交友活动,由“王婆”主持,为慕名而来的青年男女开展现场交友互动,热闹非凡。 天街夜画不夜城的醉美夜游,在五一假期将会有丰富的节目表演,让人非常期待。 <b>陶睿御医坊。</b>清代末年的民居,距今大约100多年,主人叫陶睿,因曾经给慈禧太后看过病诊过脉而名声大噪,被后世称为御医,也是凤凰寨人。 门口影壁“福禄寿”是徽派三雕中的砖雕,纹理朴素。 房屋为榫卯结构,三进两出,上下两层,格子门窗。室内天井通风采光,四周水檐相接。天井、门楼、中堂等微派建筑的主要元素,在这栋房屋都有体现。 <b>凤娃酒器博物馆</b>展示了近万件陶瓷酒器,是我省著名酒器收藏家魏乐进先生的经典珍藏。本馆所展示的酒瓶、酒器、酒版异彩纷呈、包罗万象。 凤娃酒器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湖北省旅游景区酒器博物馆的正式诞生,是我省收藏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奇女子励志人生,从拾荒者到企业家</b></p> 在凤娃古寨的国学堂,余红梅董事长、周总经理为江城驿站采风游览召开了欢迎大会,并向各位美友分享了创业的故事。 凤娃古寨创始人余红梅女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创业者。她出身贫寒,早年以拾荒为生,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一步步积累资金,最终打造出这座占地数千亩的文旅景区。 她的故事充满了奋斗与艰辛。创建之初余红梅女士开始收购各种木房子,让这些濒临拆迁的老房子、老院落得到完整的保护。她四处考察古建筑,学习传统文化,十几年时间里完成了几百套老房子的拆迁、复建。最终,将收购、修缮的古建筑建设成了湖北省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文化体验园。 她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就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传统建筑艺术。如今凤娃古寨已成为武汉周边知名的文化旅游地标,她的励志经历也激励着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江城驿站会长草色遥看、大强老师等分享了心得体会。美友们被余红梅女士的故事深深感动,重庆美友阿康老师现场挥毫泼墨,为余红梅女士题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回馈家乡,助力乡村振兴</b></font></h3> 她说:“古寨的根在新洲,我的家也在新洲”。余红梅女士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心系家乡的公益践行者,凤娃古寨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余红梅女士在景区内创办"余干娘说媒"项目,以传统婚俗文化为特色,帮助适龄青年牵线搭桥,既弘扬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社会和谐。 园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包括导游、保洁、餐饮服务等,让许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在家门口稳定工作,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游学基地:凤娃古寨还面向学生开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研学,通过古建筑参观、非遗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暮色中的古寨灯笼次第亮起,飞檐下的铜铃随风轻吟。这座由民间力量筑就的文化堡垒,不仅守护着建筑瑰宝,更用温暖的人情味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 游览凤娃古寨,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这里既有古建筑的恢弘之美,也有创业者的励志精神,更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余红梅女士用她的坚持和智慧,让一座荒山变成了文化乐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