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往事(之四)

海军

<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p> <p class="ql-block">  田桂花在自己家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准确地说是个小杂货摊,赚点碎银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以前,卖木盆等产品,都是丈夫自产自销,自打曹桶匠被抓去后,现在只卖些旧时的存货,曹桶匠很勤奋,除了吃饭拉撒睡,再就是不时抽几筒黄烟,便扑在作坊上,他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做,大中午的,也不打个盹,成天锯呀刨呀挖呀,制作了大量的盆,好在这些存货,能让田桂花艰难地维持一段生计。半年之后,存货所剩无几,面对丈夫留下的工具,便萌生了学习䉐桶的念头,所以,每天晚上她都把家里的几个水桶木盆乒乒乓乓地拆了,又一块一块地拼装,以前丈夫做事的时候,她看得多,可到了自己手里,却是那么复杂,田桂花是个倔强的人,她想一天不行,就学一月,一个月不行,就练一年,无论如何,也要学会这门手艺,无论如何也要撑起这个家,无论如何,也要凭力气养活自己和三个娃。</p><p class="ql-block"> 除了卖桶,田桂花还卖黄烟,正宗地道的广丰黄烟,田桂花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开始做卖黄烟生意的。那是曹桶匠出事前不久的一个傍晚,店门口来了一个卖黄烟的广丰人,年龄大概五十岁左右,可能是低血糖,也可能是一天没有进食,突然就一头栽倒在曹桶匠面前。胆小的桶匠吓到慌张失措,大声喊叫:桂花,你快岀来,这儿有个老人昏倒了。</p><p class="ql-block"> 田桂花一见,连忙说:元坤,你来使劲按住他的人中,抱着他,我去给他弄点吃的。田桂花进了厨房,锅里正熬稀饭,她磕了两个鸡蛋,用滚烫的米汤冲了一大碗蛋花。舀了一大勺红糖下去,当可以吃的时候,她说你扶他坐起来,我一勺一勺喂,不一会,一碗蛋花喂完,老人苍白的脸色渐渐有了红润,也睁开了紧闭的双眼,老人说:谢谢你们好心夫妻,救命之恩没齿不忘。田桂花舒了一口气:大叔,你刚才可把我家当家的吓掉了魂!你是哪儿的人啊,怎么会这样?</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我是广丰人,常来贵地卖黄烟,今天生意不好,没有卖出多少钱,所以中午就只吃了一个馒头,想不到人老了身体也娇贵了,眼睛一黑,就昏倒在你家门口了,真的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p><p class="ql-block"> 田桂花说:出门在外,谁都会遇上个麻烦病疼的,不用谢。天色已晚,你老人家打算往何处去?</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我住在七里亭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不瞒你说,还不是为了省几个住店费。谢谢了,我得赶回去了,不然天更黑了,就看不见路了。</p><p class="ql-block"> 说着,老头挣扎爬起来,背上包袱就打算走。曹元坤知道七里亭离城有七、八里路,有个七里村的村庄,但一路没有什么人家,便说:叔,你身体这么弱,还要走七里多路的夜路,现在是下弦月,没有月光,路上万一摔一跤,怎么得了,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要是,你不嫌弃,就在我家吃晚饭,红薯煮粥,晚上就在这里住一晚,明天,你再上街卖黄烟,你看如何?</p><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六七口人围坐在八仙桌上,几碗小菜有茄子干、豆角干,还有煎辣椒,炒雪里蕻,每人都捧着一个大海碗的红薯煮稀饭,暖烘烘、热乎乎,一个个头上还吃出了汗珠,这大冬天的,没有比这红薯稀饭更暖胃暖心了。喝完粥,老人与曹云坤吸着朝烟筒,聊着天。老人说:曹师傅,你的店天天都开着门,我见你有两个孩子,你家女人又怀上了,日子肯定也过得紧巴巴的,不如在边上支一个架子卖黄烟,我每次给你家送批货,用最便宜的价格批给你,下次送货的时候,你们再结账,可以赚点差价,补贴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 田桂花说:那怎么卖呢?</p><p class="ql-block"> 老人说:容易,我干脆把这杆小秤也给你,你卖两角钱一两,一般人,他都是一两一两买,最多的也只是称半斤。平时,你用半湿的毛巾盖罩着,我这次带了二十斤来,还剩十八斤,我就先留给你,我估计你能卖一个月。下个月我再给你送货来。我们广丰烟是正宗的晒烟,而河南那边是烤烟,赣东北人都习惯抽广丰烟。</p><p class="ql-block"> 就从这第二天开始,桶匠店有了新业务,兼营卖黄烟,想不到比沿街叫卖生意更好,老百姓有种习惯,有门面比流动小贩更令人相信,更让人接受。</p><p class="ql-block"> 田桂花给魏瞎子称了二两,还抓了一把:魏哥,这烟,你还是要少抽。别捧着根烟枪磕个没完没了。</p><p class="ql-block"> 魏瞎子笑了,桂花就像妹子一样,是真的关心他,魏瞎子说:好的、好的,只是有时候心里闷得慌,抽上几筒就舒服了。行,我巡更去了,你把门关好,早点休息吧。</p><p class="ql-block"> 田桂花说:行,你慢点哈,我还要磨米浆,准备明天焕(炸)韭菜饼的料子。</p> <p class="ql-block">  田桂花是小镇第一个焕韭菜饼的人,韭菜饼,北方叫韭菜合子,一种油炸小吃。原料很简单,粳米磨成米浆,韭菜萝卜切成碎丝,几个小铁盒,一个小铁丝架。金灿灿、黄澄澄、香气扑鼻、非常诱人,大人小孩子都喜欢,咬一口脆酥酥,吃一口香喷喷,满嘴流着油香韭菜香。三分钱一个,没有钱拿米来换也行,一两米换一个。也不要很大的体力,一架小磨,田桂花两个小时就能磨完八斤米,每天她都只做八斤米,她的心不大,不是担心卖不掉,而是家里还有一大堆的家务,还有三个娃,还有猪栏里面的两头猪,都要她去料理。每天早上吃了稀饭后,两个大孩子戴竹林和曹娥便挎着竹篮去田里挖猪菜,一天两人能挖回两篮野菜,田桂花说:等年底小猪喂大了,家里就有肉过年了,还能卖一头,给你俩当学费去上小学,还给你俩扯布做新衣服,他俩一听可高兴了,浑身充满了力量,俩人虽然才刚六岁,个头都不高,挎着一个大篮子,人人见了都好笑。但干活一点也不含糊。什么鹅毛菜、荠菜、灰灰菜,蒲公英、茼蒿、紫苏、苦麻菜、马齿苋、水芹、野藠头、山韭菜、鱼腥草……除了喂猪,人也能吃。后来,曹娥在她的小说中常常写她小时候挖野菜的情景,她说我几乎是吃野菜长大的,我尽管童年时代家里条件非常差,但我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我三岁时,亲妈走了,但是我幸运地遇到了她,每次吃饭的时候,我的后妈总是把最稠的饭盛给我吃,在有些人眼中,我的后妈满脸麻子,丑陋无比,可我却认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田桂花把第一批炸好的韭菜饼夹上放到滤油铁丝架上时,魏瞎子已经把街管区办公室打扫完,来到田桂花家,田桂花说:早呀,正好,刚起锅,来、尝两个!</p><p class="ql-block"> 魏瞎子咽了咽口水:不啦,这东西上火,吃了牙疼。我给你挑水去。</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种美食是很撩人的,瞎子也知道吃两个哪有什么影响,只不过,他不想吃,这是桂花用来换柴米油盐的,田桂花笑了笑:那就吃一个,少卖几分钱,不碍事!</p><p class="ql-block"> 瞎子想了想,迟疑地伸出手:那就吃一个?他接过香气浓郁的韭菜饼放在鼻子下使劲地嗅了嗅,才放进嘴里,轻轻地咬了一小块,非常酥脆,里面的韭菜萝卜丝也弥漫着浓郁的香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