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游记

杨光寶 纪实发布

<p class="ql-block">青州启程:沿着玄奘的足迹西行</p> <p class="ql-block">晨光微露,薄雾轻笼,山东省青州市的街巷在朦胧中苏醒。我伫立街头,目光凝视着那辆鲁G牌照的越野车,心中涌起对丝绸之路的无尽遐想。这辆车,曾陪伴我穿越大半个中国,如今它将承载我对玄奘精神的敬仰,踏上通往西藏的征途。车轮缓缓碾过昭德古街的青石板路,那嘎吱作响的声音仿佛将我带回千年前的悠悠驼铃声中。沿着玄奘大师当年由青海入藏的路线,我深入柴达木盆地那广袤无垠的戈壁。天地之间,唯有狂风呼啸,黄沙漫卷。在格尔木补给站稍作停歇时,几位磕长头的朝圣者映入眼帘。他们额头上的厚茧与破旧的僧袍,无声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也让我对即将横跨横断山脉的旅程多了一份敬畏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峡谷双岸:冰川与牦牛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米林县派镇,我换乘景区观光车。藏族司机平措师傅递来一条洁白的哈达,笑容满面地提醒道:“从北岸到南岸要过三道生死弯,可得握紧扶手啊!”果不其然,这段仅15公里的峡谷穿行充满了惊险与刺激。车辆沿着“江峰同框观景台”蜿蜒而下,在一个90度的急转处,尼洋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将南迦巴瓦峰的皑皑白雪与加拉白垒峰的苍翠山影巧妙地裁剪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漫步于南岸索松村的青稞田埂,一头通体乳白的幼牦牛欢快地跑了过来,亲昵地蹭着我的登山杖,那黑亮的眼睛倒映着远处巍峨雪山的倩影,乖巧可爱,毫无藏民口中“初生牛犊惧生人”的羞涩。这一幕,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类与生灵在这片神山圣水间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路权之困:文明与自然的博弈</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景区北岸停车场却上演了一幕令人揪心的混乱景象。按照2025年最新的入园须知,景区实行严格的车位预约制,然而仍有大量自驾车辆无视规则,违规停放,将观景通道堵得水泄不通。一辆川A牌照的越野车尤为过分,车头甚至探出了悬崖护栏,后视镜上挂着的转经筒在风中叮当作响,这看似虔诚的装饰与眼前的混乱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充满了荒诞感。这无序的乱象与一旁波澜壮阔的雅鲁藏布江格格不入,刺眼又扎心。正如我此前了解到的警示信息:“地质灾害频发的峡谷公路,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现代文明的肆意与大自然的威严正激烈碰撞,如何在发展与保护间寻得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归途沉思:在时空褶皱中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踏上返程之路,我在大渡卡遗址的古碉楼前久久伫立。岁月的侵蚀让碉楼墙体千疮百孔,斑驳陆离,上面唐代吐蕃的箭痕与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祈福刻痕层层交叠,无声诉说着悠悠过往。玄奘当年穿越的“雪山龙池”,如今已化作318国道旁错落有致的风力发电机群,银白色的叶片在暮色中悠悠转动,奏响着现代文明的乐章。或许,正如我之前查阅资料时看到的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地理奇迹,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鲜活见证。我们在借助现代技术征服自然险阻的同时,更应怀揣一颗谦卑之心,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壮美。当车辆再次驶出景区大门,手机提示音响起,是藏族司机发来的短信:“扎西德勒!若再来,记得走徒步线看加拉白垒。”这条温馨的建议,让我想起那条长达40公里的加拉徒步路线。或许下一次,我该放下鲁G牌照带来的便利,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峡谷的每一寸土地,探寻它深藏的别样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