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静于心,淡于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静不是耳边无声,而是心里与世无争!”初闻此语,如醍醐灌顶,让我对“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的耳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街市上,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不绝于耳;网络中,信息的洪流如潮水般涌来;生活里,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纷扰,也常常让我们的内心不得安宁。很多人误以为,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没有外界的噪音,就是静了。然而,真正的静,并非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真正的静,是一种内心的境界,是心里与世无争的豁达与从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官场黑暗,社会混乱。他本可以在官场中随波逐流,谋取一官半职,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尽管田园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会面临劳作的艰辛,但他的内心是宁静的。他远离了官场的勾心斗角,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的诗中处处流露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满足,这便是心里与世无争带来的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困境中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黄州,他开垦东坡,与友人泛舟赤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苏轼的一生,虽然充满了风雨,但他的内心始终是平静的。他不与命运抗争,不与世俗计较,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这种静,是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后,内心的一种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身处安静的环境中,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浮躁。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内心被欲望和纷争填满,即使身处世外桃源,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我们应该学会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要做到心里与世无争,并不是要我们消极避世,而是要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当我们的内心变得宁静时,我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静于心,淡于尘。让我们在心中种下一颗宁静的种子,用平和与豁达去浇灌它,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如此,我们便能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份真正的宁静与自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