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宴饮终有曲终人散,所有的狂欢必归于藉藉尘埃。街道上狼藉的烟火气悄然消失时,半死不活的日光开始穿透这个城市的街头。也许是因为节日期间,街头上看不到匆匆忙忙的碌碌无为者。夜晚排满了折叠桌椅的街头换了一种装饰品--更加简易的塑料凳,这是早餐的标志。<div><br><br></div> 街头早餐<div>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早餐都不能与东大相比,广东的肠粉,上海的煎包,北京的卤煮,重庆的小面,武汉的豆皮,西安的甄糕,襄阳的牛肉面......可以列一个长长的清单。东大人“民以食为天”,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有一口饱饭吃,那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就都不重要了,人民又可以负重前行了。历史上,这里的交趾人好像没有这么朴实,无论对东大、法大还是美大都是脑有反骨。他们的早餐很简单,一杯甜腻的白咖啡,一块法棍或面饼。其实吃什么并不重要,早餐更像当地人的社交场,咖啡静静地摆在地上或塑料凳上,好像主人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们的存在,而三五成群的与同样早起的伙伴们平静地偶尔交谈几句,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空洞地看着有些寂寥的街道,麻木地挥霍着时间。<br><br></div> 匆匆而过的路人 还未开张的火车街<div><br>几乎没有什么人还记得街道清晨的样子,显然清晨不是属于它的时间。空气中弥漫着热带地区的慵懒,在清晨并不凉爽的微风里依稀有从南中国海漂来的海腥味。不多的当地人坐在街边点缀着街道,反而有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街道上逡巡。街角古老的电影院的门前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布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在门前台阶上举起了iPhone,在这个世界的里另一个角落里,应该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或慈爱的母亲透过INS看到他发自内心的骄傲。而对面的街角有两位姑娘把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这个角落,把小伙子当成了背景。距离他们不远,另一个摄影师拿着一台富士,自己的模特耐心地等待着小伙子让开机位,成为一个新的风景。小伙子显然发现了这些兴趣相投者们,操着略带南亚口音的英语打着招呼,几个人一同分享着各自器材上的影像,一时间,这个街口成了一个小型摄影沙龙,在这个并不热闹的街头。这个小小的插曲转瞬即逝,这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里的白天有些乏味。<br><br></div> 电影院街角拍照的美女 下午的阳光下,龙边火车站自拍的少女<div><br></div><div><br>直到日头缓缓地滚过天顶,这个城市在咖啡的香味中才显露出了几分活力。白天的河内没有什么魅力,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反叛、隐忍、再反叛的循环中,仅仅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就分别被中国、日本、法国、美国、前苏联所统治过。城市里可以看到法国的建筑、美国的玛丽莲梦露海报、与我们并无二至的中文对联,文化元素纷乱复杂,但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想想背靠东大的胡志明就可以想象这里新任主人的品味和创造力了。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个暖烘烘的下午,搬个小板凳坐在一个法国风格的咖啡馆门前,手捧一杯齁甜的白咖啡,看着街面上那个三轮车夫,带着个越南特有的窄沿硬帽,在眼前来来回回地溜达了三趟。那个三轮车与二十年前襄阳街头的倒骑驴并无分别。车夫经过的路口那边,一位卖花妇女认真地把一束猩红的花束认真地包好,递给了一位奥黛妇女。这一切映入背包客眼中的风景,也许在当地人眼中也是风景。我们的品味其实也不佳,这情景上个世纪有一位卞之琳曾经写过:<br><br>你站在桥上看风景,<br>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br>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br>你装饰了别人的梦。<br><br></div> 街头奥黛美女 街头奥黛美女(老美女也是美女) 奥黛美女 继续坐街头看奥黛美女 奥黛小美女 倒骑驴 倒骑驴 这个不是奥黛 卖花大妈的又一笔生意 摩托街头 摩托街头 黄昏前的寂寥,懒散中的城市<div><br></div><div><br>于是街头巷尾都这样慢腾腾的等待,等待天顶的太阳滚落地平线,等待这个城市的再次苏醒。</div> 逐渐苏醒的城市 等待黄昏来临<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