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千年酒韵入瓶藏——酒器的文化之旅

马洪杰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制:马洪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一部分图片由李福民先生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744047</span></p> <p class="ql-block">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此时,阳光明媚,清风和煦,花开正艳,风光无限。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里,不但能踏春郊游,欣赏春色,放松身心,还可以让人浪漫风雅,去接受一场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体会文化之韵的意蕴与悠远。</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台儿庄古城,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天蓝、云淡、风轻、花开、柳绿……,处处都让人赏心悦目。这座古城,之前来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是跟随李福民先生到他的酒器博物馆去参观。虽然我们相识相知四十多年,也早知道他喜爱酒器的收藏,但这却是第一次真正走进他的收藏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台儿庄古城东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台儿庄古城一瞥</span></p> <p class="ql-block">  酒器博物馆位于台儿庄古城月河街的古巷上,名称是“运河酒器博物馆”,也称“中华两岸酒和器博物馆”,后一个馆名是由新党原主席郁慕明命名并题写,郁慕明先生曾多次到博物馆参观指导,并且还担任了博物馆的荣誉馆长、中外酒和器文化协会的荣誉会长,和李福民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台湾国民党中央原主席连战、吴伯雄等许多台湾著名人士也曾到酒和器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郁慕明先生题写的馆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福民(左)与郁慕明(右)先生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台湾国民党中央原主席吴伯雄到博物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酒器博物馆也因此成为了海峡两岸交往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成为民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而且还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成为台儿庄古城重点扶持推广的文化传承发展项目,中央和省市领导也曾多次到博物馆视察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中央领导人到博物馆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郁慕明在博物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  运河酒器博物馆,一楼是运河岸边古老的酿酒作坊和酒藏世家的复原再现,人们可以坐在八仙桌旁,在这里悠然的品酒闻香,亦可举杯畅饮,感受酒文化的深远悠长,酒之韵的醇厚绵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酿酒古作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时酒藏世家</span></p> <p class="ql-block">  顺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就是酒器藏品的精华之所在。玻璃橱窗内展示的是从我国古时酿酒开始,一直到现代的酒器(瓶)精品,时间跨度数千年。仔细的观赏,一个个橱窗的看过去,不尽为酒器藏品的丰富、精致、形态各异、多姿多彩而震撼惊讶。我平时不善饮酒,对酒器更是知之甚少,这一看真让人眼界大开,叹为观止。没想到酒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丰富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我知道了酒和器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大文化,有很强大的社会文化属性。酒与器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美酒要用好瓶装,饮酒要用好器皿,二者缺一不可。酒的芳香催生了酒器的丰富多彩,而酒器则是美酒的漂亮装扮,提升了酒的品位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代酒器——珐琅彩九龙壁大套瓶</span></p> <p class="ql-block">  酒器从材质上,有竹、木、土陶、青铜、玻璃、瓷、金属等,从制造工艺上有雕刻、熔铸、烧制等,从造型和题材上更是庞杂繁多,涵盖了人物、动物、神话、军旅、典故等等,赋予了其太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看着这些数量众多的酒器藏品,感觉到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中国酒文化的兴衰与发展的见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的实物展现。更感觉到了从古代流淌而来的那浓浓的酒韵和氤氲的酒香,让人醍醐灌顶,陶醉不已,也让我对中国的酒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体会和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深厚远长,灿若星海,流光溢彩,而其中的酒文化更是以博大精深、特色鲜明而闪耀于世,传承发展,长盛不衰。美酒佳酿和衍生的话题成为男女爱情话题之外的另一大话题。从文人名士的斗酒雅趣,到诗圣酒后的文思泉涌,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情感抒发,到将士出征的铿锵豪迈,从对酒当歌的感叹,到把酒问青天的叩问,从祭祀天地神灵的虔诚,到寿诞婚礼与功名的祝福……,酒早已超越了一种饮品的范畴,成为社会活动中最好的媒介和纽带,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角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东滕州境内的北辛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500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三足带盖鼎,中国最早的酒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十大县级博物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境内的滕国故城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中国的酒文化不是简单的饮品史,而是一部镌刻在土陶瓦罐、青铜器具、瓷壶金樽、诗词歌赋与社会生活中立体的文化典籍,是华夏民族血脉中流淌不息的热血史诗。在中国大地上酒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曲水流觞,便是中国酒文化这部史诗的一个精彩展现。东晋时期,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们,坐在弯弯曲曲的水渠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上,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要饮酒并赋诗,这一活动呈现了人们社交的诗酒意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曲水流觞的经典记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AI创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因为酒而诞生的诗词名作和佳句更是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被千古传诵!诗仙诗圣为代表的诗酒文化成为了酒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最多彩亮眼的展现。</p><p class="ql-block"> 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抒怀;</p> <p class="ql-block">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p><p class="ql-block">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边塞豪情;</p> <p class="ql-block">  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宣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I创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放;</p><p class="ql-block"> 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的惆怅,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酣畅;</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馨,和“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的洒脱豁达;</p> <p class="ql-block">  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乡野烟火;</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的投缘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相思;</p><p class="ql-block"> 明代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痛快欢畅;</p><p class="ql-block"> 明代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放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I创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些代代相诵的诗篇就是酒文化的一个经典,一个缩影。这样的诗酒文化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虽然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国家都有饮酒的历史与传统,但只有我们在这酒中喝出了故事,喝出了情怀,喝出了文采,喝出了豪放洒脱,喝出了雅兴韵味,喝出了人情世故,喝出了人的血性贲张,喝出了滚滚红尘,变成了一种人世间轰轰烈烈的大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在这灿烂璀璨的中国酒文化中,还有一个流派引人注目,方兴未艾,那就是酒器(瓶)及其收藏与展示。从古至今,盛酒、品酒的器皿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形状各异,五光十色,已演变成了一门变幻多彩的艺术,一部绚丽的文化史。人们不但对那辛辣醇厚的液体执着、痴迷,也同样对令人炫目的装扮钟情和不舍,因而酒器的收藏与展示便成为了一种文化必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福民先生的家庭博物馆一角,牌匾由著名书法家王学仲、王玉玺题写</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长期致力于酒器(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成就斐然。他对酒器也从简单的收藏累积,到挖掘整理,到展览推广,到研究著述,而成为中国现代酒器文化领域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成为中国酒和器藏邑的领军人物,在行业内享有“酒瓶文化泰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福民先生(王克勤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先生向酒器收藏爱好者介绍酒器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的酒器收藏从古老的陶制酒瓶到现代的玻璃器物,从国内的传统酒瓶到国内外的异型酒具,他收藏的酒瓶数量庞大,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很多都是精品,也因此而成为酒器(瓶)收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成为酒器收藏界的一个传奇。</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山东滕州人,是中华酒器文化节的创建人,组建并担任中外酒和器文化协会的主席。他还是中国家庭酒器博物馆、中国酒和器博物馆群的创建人,不但在北京、枣庄、滕州、曲阜、东营等地创建了多家酒器博物馆,还积极推动并指导全国很多地方创建酒器展馆,极大地推动了酒器文化的发展,是全国业界公认的杰出领袖人物。</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的家乡滕州,位于山东省的南部,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春秋战国时期,因滕文公礼聘孟子施仁政而被誉为善国。考古发掘出的北辛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500多年,是中华文明也是酒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还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勇于自荐毛遂的故里,他们的思想和技艺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周时期的滕国故城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市内的唐代龙泉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科圣墨子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工匠始祖鲁班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滕州,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千年古县,历来就是一个重文向善的礼仪之邦。那一条流淌不息的荆河穿城而过,河水滋润了滕州大地,铸就了古滕文明的光彩璀璨。由曲水而荆水,荆水流觞,传承不变,在酒文化上,更是酒韵器韵悠悠,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香飘千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汉画像石馆,全国十大县级博物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墨子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荆河穿城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市景一瞥</span></p> <p class="ql-block">  滕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民间节庆吉日传统的锣鼓喧天、龙腾狮跃、花灯巡游、戏剧歌舞,又有文人雅士的精彩展现。前几天的“大美之春荆水流觞上巳雅集”活动中,书画家们就聚在一起挥毫泼墨,文艺爱好者在那里拨动琴弦,高歌一曲,还有漫画展、工艺展、酒器展等,展现了新时代滕州人民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深受孔孟文化、古滕历史文化的熏陶,又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对酒文化、特别是酒器文化情有独钟,执着痴迷。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四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还是离岗退休在家,始终不忘初心,藏研不辍,推广不止,并引领提携新人,壮大藏器队伍,繁荣创新酒器文化,成为酒器界公认的引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命不息 藏研不止”,要让“ 岁月留香”。</p> <p class="ql-block">  他在早年奔波于各地寻找古今各类酒器的同时,就开始倾注心血进行了酒器(瓶)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不遗余力的去推广传播,传承和发扬。他提出了“酒瓶文化理论”,主张酒器不仅是容器,更是历史、艺术与社会的载体。他主编的《中国酒瓶精品大全》、《世界酒瓶大典》和《酒和器》杂志期刊,系统梳理了全球酒器的发展脉络,成为行业的权威文献。并在《收藏》《中国酒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还定期举办“酒器文化理论研讨会”,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和酒器文化与酒企、旅游、教育的融合。此外,还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福民先生撰写的酒器研究专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写的酒器期刊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收藏并不是藏品简单的堆放和累积,它是一种精心的选择,是对美好与珍贵的甄别。那一件件藏品背后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都有动人的传奇故事,诉说和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情感,但这些都需要用心的去发现并领悟其真正的内涵,只有这样的收藏才更加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收藏的初心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非单纯的占有、炫耀和投机。藏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应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和推动者。收藏不仅是个人品位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收藏和展示,让历史与文化得以延续,并弘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收藏也是一种修养的沉淀,要有恒心,要在漫长的岁月中去坚守这份热爱。收藏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与文化的共鸣和升华,是藏家与藏品之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藏者通过那一个个藏品与历史对话,感受文化的熏陶,获得心灵的慰藉,找到那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富足,成为一种心灵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唐代龙凤白瓷壶,是李福民先生历尽波折、先后九次赴济南市场淘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这些都做到了,酒器的藏研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酒和器,不仅是对酒瓶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国酒文化的弘扬。他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将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酒器文化,感受到了酒文化以至中国文化的魅力。他的努力,让酒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说:“酒器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不朽的艺术;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象征,社会的风姿,生活的缩影,是诗人吟咏的千古绝唱,平民喜爱的百科全书。”这样的酒器谁不愿意收藏,谁不喜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将酒器展览办到了院校,并开办讲座,向学生宣传推广酒器文化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福民先生创建的中外酒瓶文化系列博物馆,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博物馆内陈列着数以万计的酒器(瓶),不仅展示了酒文化的多样性,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博物馆的建立,为酒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能近距离直观的接触酒文化,了解酒文化的历史与内涵。</p><p class="ql-block"> 为保留体现酒器的历史价值、文化属性、艺术特征和社会价值,李福民先生还进一步完善“酒器文化数据库”,积极推动酒器文化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制定出了申报计划,推动酒器文化从民间的收藏展示走向主流视野。</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酒文化宛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奔腾不息,滋养着华夏文明的每一寸肌理;亦如同一条鎏金的丝带,串联起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印记。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瓶、红陶鼎,青铜酒器上的饕餮纹饰、曲水流觞的羽觞,唐三彩酒壶的流霞,元代玉壶春瓶的弧线,景泰蓝执壶上绽放的缠枝莲,这些穿越时空的器物,每一件酒器都镌刻着时光的密码,不仅是盛酒的容器,更是文明演进的固态档案,是“器以载道”的完美诠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长颈蒜头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商周青铜酒器</span></p> <p class="ql-block">  曲水流觞,千年酒韵入藏瓶。李福民先生的藏研传奇,是中国酒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一个生动缩影。他对酒器的执着与热爱,让古老的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让酒文化的千年韵味更加悠长。</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的文化坐标上,他的酒器藏研已超越了个人喜好的范畴,像一位执着的文明解码者,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基因重新激活。当我们凝视那些穿越时空的酒器时,看到的不仅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p> <p class="ql-block">  作家马西良先生撰文评价说:“在时光长河的潺潺流淌中,总有一些灵魂,以独特的姿态,镌刻下非凡的印记。李福民,便是这样一位在生命与收藏研究之间,演绎着动人篇章的行者。”</p><p class="ql-block"> 是的,在这个急速前行的时代,总需要有人成为历史文化的摆渡者和弘扬者,让穿越千年、流淌不息的酒香酒韵,永远芬芳在华夏民族文化的星空之下;更需要有人的执着和坚守,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真好,一次普通的户外春游,却品尝到了这么丰美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滕州市貌一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