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第一周纪实

松林半岛60824116

<br> 外孙女团子第一周上幼儿园,根据经验人士的建议,我们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第一周只上上午半天幼儿园。<br> 第一天,给人惊喜一片。到幼儿园后她不哭不闹,而我们则像在电视上像追剧一样,我们目不转睛看着她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她是第一次没有家里人在身旁,看上去还很顺利,还与同学谈笑风生,我们预料的许多情况都没有发生。<div> </div> 但是,我们心一直悬起的,感觉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外孙女进入幼儿园没有哭,外婆却己哭了,当然辛辛苦苦带了三年,一下子到一个新的环境,肯定是放心不下的。这时正是在电视直播中外孙女端水果的盘子打倒了,但是一切都是正常的。<br> 为此,还吟诗一首:虽有隐隐预感在,预想情况终没来。春雨阵阵新气象,幼儿上学更精彩。<br><br> 想到送完外孙女去幼儿园后,碰到团子同学冉冉的保姆和外婆,悠哉悠哉的去超市买菜,冉冉上幼儿园后她们解放出来了,一幅优闲的样子,但当时冉冉上幼儿园的坎坷哭闹,折腾得够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哭,外婆在外面哭,只好又去把辞退的保姆请了回来,折腾了好一阵子。<br> 又看见团子同学花生的外婆和保姆,急匆匆地推车出去玩玩,还未是一如既往的完成溜娃的程序。一个上幼儿园前,与上幼儿园后的对照,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心境。<br><br> 第二天,让人窃喜。到幼儿园外孙女依然是春风拂面,没有哭,在幼儿园一切都是平静的,吃水果,喝水,上厕所都很捧!去室外玩玩具打倒了,都是自己捡起来,我们感觉她的适应能力强。<br><br> 回来时,问她在学校摔了一跤问她痛不痛,她说“我不痛,外婆痛,” 真是 童言无忌,却已切中要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中说话是事实!<br><br> 想到自己女儿两岁就去上幼儿园了,该怎样哭就怎样哭,工作忙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也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也没有监控可看,即或是有也是没有时间看的,即或是心痛都没有时间精力去痛。<br> 谁带的孙子谁知道,一定有许多难熬时刻,也有许多美丽动人的风景,想到了一句名言:情景带情景,只要把她带入设定好的情景,就会带出新的风景。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循环良性就好。<br><br> 第三天,崩溃地哭,一送到幼儿园就开始哭了,是一个她不熟悉的老师带上去的,一直哭着。开始,我们反思我们交接时心里建设没有做好,交接的时机,艺术性把握得不好,还觉得这个是偶然的,认为是我们乐观大意了,就出状况了。<br> 哭了一个小时后,我们意识到她的哭是必然的,是迟来的一个过程的。当去幼儿园的新鲜感褪去后,想亲人,想家的情绪,哭又会席卷而来。有时候,是暴风骤雨似地,有时候,是如春雨淅淅沥沥的,不管怎样这样的情况都是会出现的。<br><br> 在电视里面她一直粘着老师,一会抱着,一会拉着,整个一个上午是想起想起又哭,吃饭时也是哭,小陈老师只好带着口罩,给她喂饭,我期待这样的局面早早结束,团子快快回归正轨。<br><br> 星期四,峰回路转总有时,她延续星期三进幼儿园时的哭,黏着老师,转机出现在上午10点59分,她不黏老师了,也不哭了,还自己用脚在地上画画。<br> 解铃还需系铃人,此时我意识到,外孙女在幼儿园的生活,许多都只有她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许多有她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遵循它,她才会得到真知,成为她的成长的营养,生命的财富。<br> 而我们只能协助,辅佐,鼓励,给她许愿,不管是胡萝卜还是棒棒糖,甚至,离开时给她击掌,让她在意识中留下我们的鼓励在她的掌心。<br><br> 第五天,意外不胜防,这一天幼儿园搞活动,主题是哪吒,真是瓦漏偏遇连绵雨,哪壶水不开偏提哪壶水,不知怎么的,外孙女很早以前就怕哪吒的样子。在她的书中,有关哪吒的图都是粘连起的,一到幼儿园,到处那个哪吒的气氛,看电视上放哪吒,团子又是害怕得哭,偏偏将出现好转的局面,又带向了又一片泥潭,又开始不停的哭了。<br><br> 但是,冷静下来想,这不能怪哪吒,还是外孙女的适应能力的问题,走出来还是有个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有反复,才是正常的,也许这也是一种历练。<br> 一周下来,担心紧张时刻伴随着,想到每个小孩初上幼儿园的情况不同,每个小孩对家人的依赖程度,情感的深度,她对生活理解细腻程度,对新的环境感受敏感程度,都影响着她在幼儿园的情况。<br><br> 我想带外孙女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该来的都必然来临一样,只是有的来得猛烈些,有的来的轻描淡写些。而有了这些经历,这些东西,让带孙子才称得上完美。而外孙女也将她的经历变成她的财富,化成她的能力,变为成长的动力,才会在今后的路途中走的更好。<br><br> 带外孙女每每在这些艰难的时候,不要去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要去想那些没有想法的时候,那些蓝天白云下傻傻的时光。而是要勇于去面对,去淡定地思考,从容地得到宝贵的收获。<br><br> 当然,也要感谢弹子石金芒果幼儿园的老师精心关心,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特别是小五班的老师们,小陈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