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离别开出了什么花

老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外孙参加的去年暑期云南夏令营晚会视频里,第一次听到从他口中唱的《离别开出花》这首歌,当时没留下什么印象;最近再次近距离听他哼唱这首歌,觉得有点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网一查,哎哟不得了,这首歌反响很强烈耶!有人将这首歌奉若神明,声称它让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仿佛在离别的苦涩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将这首歌视为心灵的慰藉,甚至将其与经典歌曲相提并论。将这首歌看作是励志的鸡汤,是化伤感、低迷为昂扬向上的灵丹妙药。然而,也有人对这首歌嗤之以鼻,认为它不过是粗制滥造的产物,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别开出花》这首歌,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中的种种柔软处。有人在这面镜子前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偏见、看见自己的背离。这首歌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或许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在离别的主题下,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试图从中寻找慰藉或认同,找出歌曲中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上那朵离家的云霞,飘去无人知晓的天涯。背着妈妈说的那句话,孩子人生其实不复杂。”这样的词句,仿佛是一串钥匙,轻轻转动,便开启了聆听者内心深处的记忆之门。离别的花朵,在回忆的田野上悄然绽放,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过往的温情与故事。而我的故事,也是从开头的这几句开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初春,我带着行囊,从辽西山区走进了大学。从此告别了故乡、告别了父母。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离别。虽然是没离开东北,但毕业后身在何处谁也不知道,当时的确是“飘向无人知晓的天涯”。但,四年之后,就不再是“无人知晓”了,我离家不算太远。我走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对我说什么。离开就是离开了,并没有那么沉重,就像叶倩文唱的那样,“是非恩怨随风付诸一笑 ,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难免”,我就这样轻飘飘地离开了我出生的地方。我之所以轻松离开,一是因为我当时是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对于外界毫无所知,也就谈不上恐惧和陌生;二是因为那个年代、我所处的环境极为困窘,只要换一个环境就是现状的提升,没有什么可担忧的。那时我和家人都是这种心态,因而也就不考虑人生复杂不复杂这类形而上的问题了。过了许多年后的今天,我才领悟到,人生复杂与否全看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你选择复杂,你的人生就是复杂的;你追求简单,你的人生就不会复杂。没有统一的境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喔~眼泪轻轻地擦,别管那多嘴乌鸦。咽下那些风沙,你才能慢慢长大。”看吧,苦情戏来了:凡真正的离别,总是与泪水相伴的。人们从情感上总是不愿意分离,而现实又要求分离,这就要用泪水来冲刷和弥合冲突。我同妈妈离别时,心里几乎没有这样的感情波动,只有妈妈眼含热泪。我当时还不理解,妈妈有四儿一女,我走了其余人还都在身边,况且我也不是永远不回来。我真是没有咽下风沙、没有长大,不懂得妈妈的感受。人生需要经历一些磨难,才长大成熟。“咽下那些风沙,你才能慢慢长大”,这是人生的普遍原理,似乎不仅限于别离这样的情境。“别管那多嘴乌鸦”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些突兀。难道一个离别、抑或离别时洒下几滴眼泪就惹得别人非议?这可能与离别的具体缘由有关。反正是我离开家的时候,没有人指手划脚。当年,考上大学是一件很光耀的事,普遍的反应是羡慕,这就促使我不理解这句话。也许歌曲的词作者是要表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一种豪迈的离别之情,才抬出“乌鸦”来。好多对歌曲励志的赞颂,恐怕从这里字里行间看出端倪,也未可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处,歌曲的第二段是这样的:“喔~眼泪轻轻地擦,别忘那童年梦话。散在远方的花,也随风慢慢长大。”这几句朴实无华,也容易理解。带着童年的理想,走向远方奋斗;随之,离人的“花”开出了、长大了。这是首次透漏出离别开出的“花”的涵义,它原来与童年梦想有关——确切地说,就是世间所谓的“成功”。到此,励志的味道更浓了。似乎只有衣锦还乡,才能对得起当年的别离、对得起别离时的一抔泪水,谁也不愿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我那时离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童年梦话,简单的想法就是在大学里多学些,毕业后有个稳定的工作。至于后来的路怎样走、怎样开花,没想过,总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开出绚烂的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歌曲接下来唱道:“要错过几个她,用你最好(真)的年华,这是青春的代价。”离别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的离别是一个人离开原来的环境、相处的人到另一个地方去;被动的别离是别人离开自己到他处去。这里付出“青春代价”的是主动离别的人,整首歌曲都是从主动别离的人出发的。走出的人,肯定是要错过一些东西的,旧境的一切都不再属于他了。作者的意思,只要在异地他乡慢慢地开出花来,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我在这最好、最真的年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错过了什么呢?我离乡之前,那里别说没有给我准备一个或几个“她”,就连肚皮填满都保证不了;离开那个地方后,顶多就是错失了见证那里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终生没开出花来,也就没有那么遗憾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离别开出花,伸出新长的枝桠。像冬去春又来,等待心雪融化。”原来,开花最重要,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花开了,功成名就了,那离别亲人、朋友的哀伤就渐渐地融化了。此时,离别的痛就被自己的荣誉、地位、财富取代了。说这首歌励志,这句话最明显了。看,刚离别时妈妈的那句人生“不复杂”的话也没意义了,现在离子阔了,就“复杂”起来了;不复杂,所获的功利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是不回乡,谁也不愿意锦衣玉食在夜里行走。看来,开花的过程就是从不复杂到复杂的过程,妈妈的话因为自己的成功早就忘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并不是每个离别故土的人都会开花,对于那些仍在打拼的人,同家乡的纽带仍是牢固的,联系仍是频繁的。“你每次离开家 ,带着远方的牵挂 。”然而,他们没有忘记开花的目标,奋斗还是第一位的。“那城市的繁华 ,盖住了月牙。”他们在追逐自身“繁华”的同时,也享受着城市的繁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呢?说起来惭愧。离家多年,没有“复杂”起来。“远方的牵挂”没有成为我开花的羁绊,“盖住了月牙”的繁华也没有激励、诱惑我改变。如果说,我离别也开了花,顶多就是换了一种生活环境和方式。这对于我,很重要也已足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离别开出花,它生长在悬崖。在最高的山顶,才听得见回答。”唱到这里,那意思表达得就更清楚了。只有处在高处,那离别之情才能得到回应,才能对得起离开的人、离开的地方。而达到这样的高度,是要付出跋涉的艰辛的,他的人生之路必是充满着崎岖、坎坷的悬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追求成功,还是追求自在、快乐?是向往物质享受还是向往精神愉悦?是学会世故走向精明还是保持纯真和诚实?这是人生的难解课题。实现二者的平衡,恐怕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难题。《离别开出花》所倡导的“山顶”,不知是哪一种高度。不管是哪一个,都得功成名就,开花就绕不开这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什么好害怕, 孩子放心去飞吧 !在你的身后 ,有个等你的家。”歌曲的最后,给离家的奋斗者以双向的鼓励。一方面,天下之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无所畏惧,发挥你潜能的场所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在离者的背后,有一个家在支撑着。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回来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大千世界任君驰骋。但身后的家可能就回不去了。故乡不是空洞的乡愁,而是那里的环境和过去的生活细节。以我个人的经验,经历了“盖住了月牙”的种种境遇,对过去的方言、柴剁、田地、池塘不再熟悉了,对父母熟悉的生活渐渐地陌生了,对生我养我的土地不再有血浓于水的那种感觉。后来,一方面是现代文明和财富极大丰富,一方面是人情味的淡化和缺失。传统的农业文明残缺,没有村子的味道了。我偶回更加不适应了。身后的家虽在,精神上的隔膜造成情感上的疏离,已经不能作为灵魂的支撑了。人生分离,不见得都开出花来,但这样的悲剧却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当代的人,只顾往前奔,来时的路记得不记得已无关紧要了,甚至已没有意义了——离别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世间总少不了离别,这似乎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离别”,多么令人痛心的两个字眼,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回顾过去,几多欢喜几多愁, 无法从离别的悲痛中走出来,他似乎是一个阴影,笼罩着你的心头。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从过去中寻找欢乐,从现实中探索安慰,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开朗起来。轻轻擦掉眼泪的,恐怕不是自己的手,而是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开一点,离别不想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他教你长大,教你承受。 谁想要离别?你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心灵的天堂?为什么不是一直沉睡在里面,滋润甜蜜?答案多种多样,不妨总结为——为了生活得更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幼儿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知的幻想,很早就想要离开,迫切的想要张开那张还未成熟的翅膀。那是一种人难以想象的渴望!到了十六七,花季、雨季来临了,待感情,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幼稚,也不像成年人那样老练,我们懂得了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付出我们的真心,更渴望世间的真实回报。幻想、情意与现实的纠葛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悲痛,还有机遇和挑战。这样看来,离别是迫不得已。新的起点上,孤身奋斗,在新环境中张扬,何乐而不为呢?有幸者,花开繁茂,于是,过去的离情,有了新的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体会,这就是《离别开出花》这首歌曲要告诉我们的。它切合当今社会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和轨迹,是这首歌打动人心的主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首歌而已,谁也不会当它是人生规镍,也不会当它是骚扰。生活是多元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与他人不同;离别也是一样,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当我们唱起歌时,我们的状况不会因之发生任何变化,该黑的还是黑该白的还是白。我以自己狭隘的生活历程和观念解读它,既不能为之增辉,也不能为之逊色。住在京城里看,人们求生存、求发达的喧嚣已经够意思了,多这么一首歌,也不会显出更加聒噪,就是杨坤、吉克俊逸声嘶力竭地演绎也没什么干扰,何况还有几版童声演唱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