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书法—梁诗正

白羽

<p class="ql-block">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长擅文学,偕同杭世骏、陈兆等六人结“月课诗社”,有《质韦集》行世。雍正四年(1726)中举,雍正八年(1730)进士及第,授编修。充清《一统志》纂修官,选入上书房。累迁侍讲学士。梁诗正为乾隆年间的重臣,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梁诗正清廉勤政,精通文学,在诗文方面君臣相得,奉君命主持编撰《石渠宝笈》、《三希堂法帖》、《矢音集》诸集。在“题跋狂人”乾隆帝所藏多种书画拖尾上也常见梁氏题跋附丽其后。梁诗正书学二王,并融合了赵子昂、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笔法精髓,博采前贤而浑然天成。此联书于云龙纹库绢之上,用笔刚柔相济,温婉含蓄,点画精致,飘逸潇洒。梁氏之子梁同书声名更著,位列清中期“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大书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梁诗正的书法风格秀润优雅,有赵孟頫、文徵明的遗韵。他不仅是清代雍正8年的探花,也是乾隆皇帝的书法老师,能够做皇帝的老师,可想而知,书法水平绝非凡人。梁诗正的学问很高,所以,他做到翰林院掌院学士,级别比现在的书法博士还高,做到了古代读书人一生所求的至高境地。启功说自己学梁诗正的书法四十多年,都不及他的一半,真实原因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这幅书法长109、宽60厘米,书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作品笔画流畅,结构匀称。“桂魄初生”起笔轻盈,符合秋夜初起的意境。“轻罗已薄”几字,笔画粗细变化自然,体现衣物单薄之感。“银筝夜久”中“银筝”二字写得挺拔,似见筝之质感。“心怯空房”则用笔稍缓,表现出内心的怯意。整体布局疏朗,字与字之间呼应自然,行气贯通。墨色均匀,虽无明显浓淡变化,但沉稳中见雅致,与诗中秋夜的静谧、闺中女子的情思相契合。梁诗正的书法注重法度,又不失灵动,此作将诗的意境通过笔墨传达,既有书法艺术之美,又与诗意相得益彰。落款若符合其风格,更显作品的完整性。从书法技巧看,笔法娴熟,提按转折恰到好处,结体严谨又不失舒展,体现了梁诗正高超的书法水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