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建城于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div><div> 马德里位于西班牙国土中部,同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以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div><div> 二月十三日晚,我从葡萄牙里斯本飞抵马德里,开启了马德里之旅。出了机场要搭乘地铁去酒店,事先也做了功课,对马德里的公共交通有所了解,但到了实际操作,还是出了问题。</div><div> 马德里的公共交通与巴塞罗那、里斯本不一样。前者是次票,后者是天票。所谓次票,就是一张票不限时段但限次数,在90分钟之内可以在地铁、公交之间任意转换,计费算一次。次票可以多人使用,不能超过限定次数。用次票乘坐机场地铁,还需再加3欧元的机场附加费。地铁10次票价格6.1欧元,2.5欧制卡费(首次购买),充值仅需6.1欧。购票时需支付而天票就是从你激活车票后的24小时内可以在地铁、公交之间任意转换,不限次数。</div><div> 我在机场地铁自动售票机柜区,没有找到攻略上所说的红色机子,人工售票窗口已经下班,也找不到个说中文的人咨询一下,好容易看到一个亚洲面孔的小伙子过来,一打招呼才知道对方是韩国人,还是语言不通。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小伙子帮我们买了一张10次票(起步就是10次)。拿着车票来到了闸机口,老婆顺利刷卡进站,把票递给我再刷时,就是刷不过去,最后不得不又买了一张10次票才进站,乘坐地铁辗转到达了马德里市中心拉瓦皮耶斯宜必思快捷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虽然各买了一张十次卡,在马德里活动的两天里每人都刷了六七次,也不算亏吧。</div><div> 二月十四日,在酒店里用完早餐后,第一站来到了马德里太阳门广场。</div><div> 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呈半圆形,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是马德里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也是能体现马德里风土人情的地方</div><div> 最初太阳门广场旁有一个太阳门,它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要,太阳门在1570年被拆除,但马德里人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一直把这个遗址叫太阳门或太阳。太阳门广场于1853年从原来5000平方米的面积扩建为1.2万平方米。广场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建筑物的空隙之间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外放射。广场上有专门的标志,人们可以以太阳门为起点,计算出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在广场半圆直径上的内政部保安局大楼是一座古宫殿建筑,其他一些楼房建筑风格都比较单调,据说当年扩建时市政府有意要求这样设计的。广场中央还有两个设计比较简单的椭圆形花坛。</div><div> 地铁站就在广场边上,一出地铁就站到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青铜骑马雕像坐落在喷水池中央,走近看简介,才知道这是查理三世雕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查理三世骑马雕像</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查理三世骑马雕像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查理三世骑马雕像<br></div><div><br></div> 查理三世骑马雕像,是这座城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这座雕像是由米格尔·安赫尔·罗德里格斯、爱德华多·赞卡达和托马斯·巴努埃洛斯·拉蒙共同创作的青铜复制品,其原型是由曼努埃尔·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德拉佩尼亚在1790年制作的140 x 160厘米的小型雕塑,现保存在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中。<br> 查理三世虽然从未担任过马德里的市长,但因其对城市的贡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德里最好的市长”。为了纪念他,90年代初,马德里决定为他立碑。罗德里格斯、桑卡达和巴努埃洛斯以1790年的小型雕塑为模型,复制了这座雕像。雕像的国王头像灵感则来自于戈雅和门斯的肖像画。<div> 纪念碑由来自科尔梅纳尔德奥雷哈的高石灰石底座组成,底座由花岗岩支撑,上面矗立着由重2800公斤的青铜制成的国王骑马雕像,该雕像由位于圣布拉斯的科迪纳兄弟工作室铸造而成。整个建筑群高九米,周围有栅栏。<br> 基座正面的查理三世盾牌浮雕下方刻有“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的文字,背面则刻有“MADRID AL REY ILVSTRADO”字样。围绕基座的铭文共有十二行,必须像图拉真柱一样绕着纪念碑转很多次才能阅读它,它简要描述了查理三世统治的历史。铭文由大约2000个罗马字符组成,由建筑史教授卡洛斯·桑布里西奥撰写。其正文如下:<br> “查理三世,西班牙的伟大君主,以其智慧和仁慈统治了我们的国家。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在文化、艺术和社会进步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座雕像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他在西班牙历史中地位的肯定。”<br> 广场中央有一座花坛,坛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的青铜塑像。</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与草莓树雕像</div><div><br></div><div> 这是一个4米高的花岗岩底座铜石雕,上面是一只站立的棕熊,前爪张开,仰头看着树莓上的果实。这个雕像于1967年1月10日落成。它不仅是马德里的文化标志,还代表着这座城市和西班牙的主要纹章符号。<br> 说起这个城徽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马德里的原意是“妈妈快跑”的意思。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br></div><div> 实际上,熊和树莓作为马德里的象征,是分别在历史中出现的。关于熊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著名大文豪塞万提斯的老师胡安·洛佩斯·德奥约斯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马德里市徽的说明”,其中写道熊的形象其实来源于北斗七星,也叫大熊星座。西班牙的纬度使得人们基本上全年都可以看到这七颗星。而在欧洲历史悠久的占星术中,根据拉丁语,马德里市所在的这个区域的地名就和这个星座的名字有关,于是作为大熊星座化身的熊的形象就与马德里联系在一起了。<br> 至于树莓,则是后来被人们加上的。1020年,马德里政府和教会就一些周边土地的使用权问题起了争议,一闹就是20年。在1222年,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约定争议地区的林木和狩猎权归马德里村(当时还是个小村庄),所有的牧场都归教会。而后马德里村就用熊抱树作徽章作为对树的占有,教会则用熊在牧场行走作为徽章。<br> 这个雕像不仅是马德里的旅游标志,还是马德里竞技足球队的队徽,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校徽,更重要的是它是马德里市七星市徽的主要部分。每一个来到马德里的人,都会来到太阳门广场寻找这个文化标签。<br></div><div> 太阳门广场还有一个必打卡的就是0公里标志。</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0公里标志</h3><div><br></div><div> 马德里“零公里”标志建在市中心著名的太阳门广场的人行道上。上面用西班牙文写着“零公里,公路起点”(ORIGEN DE LAS CARRETERAS RADIALES)。半圆图形中心是一幅西班牙地图,表示这里是马德里通往全国6条高速公路的起点。人们称它是“马德里的肚脐”,也称它是“西班牙的肚脐”。<br></div><div> 大家都在0公里标志处排队拍照留念,我也去凑了个热闹。</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0公里留念</h3><div><br></div><div> 离开太阳门广场,我们又来到了马约尔广场。</div><div> 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横向128米,纵向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样子。<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约尔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约尔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菲里普三世雕像</h3><div><br></div><div> 以前在周围住户的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奢华的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现场的这座广场上,现在回荡的是抱着廉价吉他的年轻人们的嘹亮歌声。<br></div><div> 突然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在一个二楼的阳台上一对新人在举行纪念活动(也许是在举办婚礼),楼下聚集了很多人在为他们祝福,广场上的游人也跟着他们的欢呼。我随手拍了一段视频,心里默默送上对他们的祝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浪漫的一对新人</h3><div><br></div><div> 人都说到了欧洲,雕像非常多,每一尊都有特殊的意义。不知不觉来到了皇家剧院门口的广场,有一尊伊莎贝尔二世雕像。</div><div> 伊莎贝尔二世(Isabel II de Borbón,1830年10月10日—1904年4月9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1833—1868年在位),她是西班牙统一后的第一位女王。<br> 在伊莎贝尔出生前不久,她的父亲因没有儿子而废除了萨利克法,以确保长女的继承权。她在三岁生日前一个月即位,但她的继承权受到了叔叔卡洛斯·马里亚·伊西德罗(卡洛斯派)的反对,引发了卡洛斯战争。<br> 伊莎贝尔于1843年被宣布成年,开始了她的个人统治。她在位期间,宫廷阴谋、后宫和候见厅的影响、军营阴谋和军事政变层出不穷。她与加的斯公爵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德·波旁的婚姻并不幸福,她的个人行为以及风流韵事的传闻损害了她的声誉。<br> 1868年9月,加的斯发生海军哗变,标志着革命的开始。第一代拉托雷公爵弗朗西斯科·塞拉诺元帅击败了她的军队,结束了她的统治,她流亡到法国。1870年,她正式让位给儿子阿方索。1874年,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在政变中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阿方索登上王位,成为国王阿方索十二世。两年后,伊莎贝尔返回西班牙,但很快又前往法国,在那里一直居住到1904年去世。<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莎贝尔二世雕像<br></div><div><br></div><div> 拍了雕像,信步来到了剧院门口,那天没有演出,大门紧闭。一楼左侧有一个星巴克,原想通过咖啡厅朝里面看看能不能窥见演出大厅一角,可是什么也没有看到,又退了出来。</div><div> 马德里不但雕像多,广场也多。离开皇家剧院,又来到了东方广场,广场上照例有一尊雕像,这就是费利佩四世。</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费利佩四世雕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费利佩四世雕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费利佩四世雕像</h3><div><br></div><div> 费利佩四世(大帝)(1605年4月8日-1665年9月17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1621年-1665年在位)及葡萄牙哈布斯堡王朝第三位国王(称菲利佩三世,1621年-1640年在位)。费利佩四世出生于巴利亚多利德,是费利佩三世的长子。他同时是南尼德兰的领主,并兼任葡萄牙国王至1640年。他在任期间,西班牙虽然仍领有广大国土,但已经继续走向衰落。1648年他承认荷兰的独立。<br></div><div> 《费利佩四世骑马像》是一座综合了西班牙肖像画大师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设计和意大利艺术家皮埃特罗·塔卡的雕塑技艺而成的雄伟雕像,完成于1640年,表现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费利佩四世骑着马儿驰骋的形象,十分具有动感,现立于马德里市东方广场。<br> 为了显示费利佩四世的威武,腾空的马前蹄高高扬起,但如此的设计以当时的技术来说是无法使铜像平衡的,如何制作一个只有后腿支撑的骑马像成为了困扰皮埃特罗·塔卡的难题。为了解决雕像的平衡问题,他向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伽利雷请教,伽利略从物理学角度给出了建议:让马尾着地,马尾与两个后蹄形成3点平衡;让马后部实心,马前部空心,使重心后移达到平衡。《费利佩四世骑马像》就是第一个以这种方式制作的雕像,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一直被使用。<br> 雕像下方的长方形基座和底部的雕塑群、青铜狮子像以及喷泉则均是由后世的其他艺术家完成的。<br></div><div> 上面几个广场以及广场上的雕像都是国王、皇帝,但在马德里西班牙广场上的雕像虽然不是国王,但他的名声要比国王还要大,那就是塞万提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万提斯</h3><div>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堡,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唐·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标志着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唐·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br> 塞万提斯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巨大,甚至连西班牙语都因此被称为“塞万提斯的语言”。<br></div><div>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或《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这部作品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br> 故事发生在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后,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的原名)因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并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进行“行侠仗义”的冒险。他的行为常常与时代相悖,闹出了许多笑话,如将风车误认为是巨人,将旅店当作城堡等,最终,他从幻想中苏醒,回到家乡后去世。<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万提斯与唐吉诃德、桑丘</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万提斯纪念碑</h3><div><br></div><div> 纪念碑是1916年为纪念塞万提斯逝世300周年而建。这座高大的方锥形建筑,用花岗石建造,基柱正面矗立着白色大理石的塞万提斯雕像。塞万提斯戴着项套,披着16世纪的披风,坐在太师椅子上,左臂巧妙地藏在披风里,右手握着《唐吉诃德》。<br> 纪念碑下,唐吉诃德和桑丘的青铜塑像陪伴着塞万提斯,而碑上的读者围绕着巨大的石球,象征着《唐吉诃德》誉满世界。每年3月23日,西班牙的“书节”都会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br> 在纪念碑两侧,暗红色大理石雕像展示了唐吉诃德与杜尔西尼娅、桑丘与阿尔东萨的故事,揭示了《唐吉诃德》中空想与现实的对立。纪念碑的两侧还雕刻了塞万提斯其他作品的故事情节。<br> 纪念碑背面的雕塑展现了西班牙16世纪的妇女手握一本书的场景,象征当时西班牙人对文学的热爱。这个妇女的两侧配有象征“军事”和“宗教信仰”的石雕,反映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特征。<br> 纪念碑上端的大石球周围有五个人像,代表五大洲,象征塞万提斯的巨著誉满全球。这一设计构思独特,彰显了塞万提斯作为西班牙古代伟大作家的不朽成就。<br></div><div> 离开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很快就到达了马德里王宫,这时已经是下午15点半了。到了售票窗口,有很多人在排队购票,购票须知说明18点清场。如果现在排队买票,最快也得到16点才能买上,留给我参观的时间也只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要参观完欧洲最大王宫之一的马德里王宫,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就放弃了参观王宫的想法。隔着护栏拍了一张王宫的照片,录了一小段视频,也算来过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德里王宫</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德里王宫<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这里对王宫做一简单介绍。<br> 马德里王宫是欧洲最大的王宫之一,也是西班牙王室的官方宫殿,尽管现任国王并不在此居住。整体来看,它的建筑、内部装饰和收藏都值得一看。外观典雅庄重,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规模庞大,宫殿前的广场也很开阔。宫殿内部装饰极尽奢华,壁画、雕塑、挂毯、金银器等艺术品丰富,尤其是镜厅、王座厅等非常精美。<br></div><div> 离开马德里王宫,我们乘坐地铁来到了绿池公园。</div><div> 丽池公园于十七世纪由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公园占地118公顷,园内植物超过了一万五千株。是马德里最大的公园和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地人喜爱的游览地之一,周末尤其热闹,届时公园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免费观看街头木偶剧,训练狗狗小课堂,露天音乐会等等。<br></div><div> 公园还是一个让身心放松的好去处,你可以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亦或是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看身边的小松鼠或鸽子嬉戏玩耍,看西班牙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马德里的休闲时光。<br></div><div> 公园主要景点有雕像大道、玫瑰园、水晶宫、维拉斯凯兹之家、人工湖以及各种喷泉等等。 </div><div> 公园不需要门票,进入后就看到了人工湖。放眼望去,湖的一侧矗立着阿方索十二世国王纪念碑,高约32米,纪念碑顶端建有阿方索十二世的青铜雕像,其下的廊柱呈半月形排开,十分壮观,纪念碑旁边有青铜狮像,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在人工湖,除了可以欣赏气势宏伟的阿方索十二世国王纪念碑外,还可以租脚踏船泛舟湖上,身边时有黑天鹅和小野鸭游过,十分有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工湖</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方索十二世国王纪念碑</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工湖</h3><div><br></div><div> 沿着摆设有西班牙历史上20任帝王雕像的大道来到了水晶宫。水晶宫是丽池公园有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屋与附近的维拉斯凯兹之家一样,作为展览厅对外开放,主要用于艺术类展览。不巧的是水晶宫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但周围还是很多人在那里打卡拍照。下面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水晶宫的照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晶宫(网络照片)</h3><div><br></div><div> 玫瑰园是丽池公园的总设计师按着巴黎布洛涅森林公园里德玫瑰园设计建造的。当年这里聚集了欧洲各个植物园采集到的不同品种的玫瑰,现在花园里有四千多支玫瑰,每到5、6月玫瑰绽放之际,满园芬芳。由于未到花开季节,所以也没有前往。</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玫瑰园(网络照片)</h3><div><br></div><div> 公园里还有很多精美的花园亭台和雕塑。下面分享几处雕塑。<br></div><div> 洋蓟喷泉由阿方索.韦尔加斯设计雕刻的海神和仙女,除了美学价值外,也象征着肥沃和蓬勃的生力。<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uente de la Alcachofa 洋蓟喷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尼加拉瓜环岛由费迪南七世委托建造,以纪念伊莎贝尔公主的第一个生日,喷泉描绘了三位仙女向公主赠送礼物,象征着对她未来统治的美好祝愿。</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加拉瓜环岛</h3><div><br></div><div> 青铜“堕落天使”雕像是里卡多·贝尔弗 (Ricardo Bellver) 的作品,他于 1878 年为同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雕刻了它。后来,它被马德里市议会收购,并委托建筑师弗朗西斯科·亚雷尼奥设计了一个长 10 米、宽 10 米、高 7 米呈八角形的基座,由花岗岩、青铜和石头制成,贝尔弗的雕塑高 2.65 米,于 1885 年正式落成。 </div> 堕落天使展开翅膀并扭曲,靠在岩石(作为底座)上,一条大蛇盘绕在他的身体上。贝尔弗的这部作品显示了三个巨大的影响:希腊化,尤其是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巴洛克风格(尤其是贝尔尼尼的),因其对角线的构成及其表现力;以及浪漫,因为它的感觉和戏剧性的强度。 <div> 这座雕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路西法为主角的雕塑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尊魔鬼塑像。据说雕像正好位于海拔666米的高度,这个数字在西方正是恶魔的象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堕落天使喷泉</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堕落天使雕像</h3><div><br></div><div> 二月十四日,还是在酒店用完早餐,收拾好行李退了房,计划上午在市区里游览,下午去机场返回温莎。</div><div> 先来到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马约尔广场西侧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文化地标之一的圣米盖尔市场。市场始建于1916年,是马德里少有的保存完好的铁艺建筑之一,被列为文化旅游点。以其百年历史、铁艺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西班牙美食体验吸引着全球游客。</div> <div><br></div><div> 市场的每面都有两三个自动门,进入很方便。市场内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西班牙人习惯站着享用小吃,但也配有高脚圆桌和凳子。人们三三两两,有站的有坐的,或吃或喝或聊天,也有打包带走的,很休闲自在。</div> <div><br></div><div> 市场里有超过30个摊位,涵盖西班牙各地特色美食,包括加利西亚海鲜、伊比利亚火腿、肉类专营店、手工奶酪、手工面包店、传统小吃、天然冰淇淋、传统米饭等,强化了本地食材的多样性。</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着市场内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三尺,无奈早餐在酒店已经吃过了,也只能饱饱眼福了。</p><p class="ql-block"> 从市场出来后,准备乘车前往机场。路过一个小杂货店,门口两墙上挂满一小纸片,後纸片上都有各种文字或图案,在去市场的时候就路过过这个杂货店,但没在意,再走过时引起了我的好奇,便在小红书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一个网红〝愿望商店〞,人们可以在这里把自己的愿望写出来挂在店内外的墙上,店家免费提供纸笔和绳子。把自己的愿望挂在墙上后,不要忘记把门口悬挂的铃铛拉几下,否则许的愿就不灵了。不知真假,大家都是这样操作的。</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网红“愿望商店”</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拉铃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也入乡随俗地写下了我的愿望挂在了墙上,少不了去拉了几下铃铛,相信我的愿望会实现的,我的愿望会一定实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愿望商店出来后,前往机场,结束了马德里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二O二五年五月七日于英国温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