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虹桥 上海</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 1088052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闪闪的红星》电影剧照</p><p class="ql-block"> 双管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云南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有单管和双管两种区分。单管巴乌还分横吹和竖吹两种演奏方式。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在民间,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邓玉华演唱,创作于1974年。其旋律优美动人,带有浓郁的江西地方民歌韵味,歌词虽短小却意蕴悠长,生动地唱出了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急切心情 ,以及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坚定意志。</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傅庚辰已完成电影中所有歌曲和伴奏的谱写,准备录制时,他在办公室发现了《闪闪的红星》第三稿文学剧本,其中“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歌词让他深受触动,遂决定改写,舍弃原有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 ,创作出了经典的《映山红》。邓玉华在演唱时,因从未见过映山红,还专门前往植物园和美术馆了解,以找寻演唱时应有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情感。它曾入选100首推荐的爱国歌曲名单,多年来被众多歌手翻唱,以不同的风格诠释着这首经典,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作者演出照</p> <p class="ql-block"> 《映山红》歌词</p><p class="ql-block"> 夜半三更盼天明</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盼春风</p><p class="ql-block"> 若要盼得红军来</p><p class="ql-block"> 岭上开遍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与战友合作演奏视频:《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 双管巴乌独奏:映山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