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川走读中国(9)探秘白马关

心里美

<p class="ql-block">白马关位于四川省罗江县,自古便为蜀都北部的“门户”,史称“三国险阻之区,两川咽喉之地” ,更是被誉为“出川入蜀第一关”。金牛古道穿关而过,使其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的绵竹关,到唐、宋时期的鹿头关,再到如今的白马关,它历经数次易名,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三国时期,这里更是演绎了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戏,成为蜀汉政权五十年兴亡的佐证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了它的历史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登上关楼,环顾四周!</p> <p class="ql-block">《白马关》:作者杜庆德。</p><p class="ql-block">‍屏障天然白马关,</p><p class="ql-block">‍神州一统话艰难。</p><p class="ql-block">‍西征蜀地兵家事,</p><p class="ql-block">‍名将凤雏万代传。</p><p class="ql-block">‍此诗点明白马关的天然屏障作用,以及与蜀地兵事的关联,赞颂了庞统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沿着金牛古道前行,便来到了全国唯一专门祭祀庞统的专祠——庞统祠墓。祠墓内古柏森森,静谧而庄重。这里是四川修建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三国遗址之一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随刘备进围雒县时,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庞统的墓地,封土青石覆体,正中砌五层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石雕凤尾,宛如将军头盔,默默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唐时杜甫来此凭吊,写下《鹿头山》;南宋陆游跪揖祠前,留下“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走进祠堂,后人为庞统写下的楹联“真儒者不图文章名世,大丈夫当叹马革裹尸”,彰显着他的气节。祠内的庞统塑像,气宇轩昂,让人不禁想起他的才智超群与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和庞统</p> <p class="ql-block">离庞统祠墓不远处,有一座张飞殿静静伫立。张飞,字益德 ,这位东汉末年幽州涿郡的豪杰,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是蜀汉声名赫赫的名将,与关羽等并称五虎上将。官至车骑将军的他,一生战功彪炳。如今,走进张飞殿,古朴的建筑带着岁月的痕迹,殿前香炉庄重古朴。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他当年的勇猛豪迈,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秦蜀金牛古道,这条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条见于史书的道路,与长城以及灵渠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被称为世界筑路史上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白马关段的金牛古道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公里,由青石铺就 。走在古道上,脚下的青石凹凸不平,中间清晰可见的车辙印,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古道两旁的石坎上,偶尔还能瞧见西汉时期的石砖镶嵌其中,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在古代,它是连接巴蜀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今,虽然它已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重任,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愈发珍贵。</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金牛古道上,一侧红墙夺目。“福”“孝”“佛”三个金色大字,气势磅礴地镌刻其上。“福”字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孝”字彰显着传统美德的传承;“佛”字传递出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它们在古朴的红墙上熠熠生辉,与周围的古建、绿树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引人驻足品味,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金牛古道上,有一座承载着历史与美德的尧氏节孝坊。清道光六年,罗江尧氏婚后不久夫丧,她坚守贞节,未再改嫁,还捐出家产维修古驿道。知县为此请旌,在白马关建坊表彰其贤德。</p> <p class="ql-block">金牛古道旁,“示我周行”碑静静伫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清嘉庆十年(1815年)《罗江县志·人物志》记载,毛学宗曾捐万金,修整自皂角铺至林擒镇八十里的官道,学使赵题匾“示我周行” 。此语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意为“指示大道给我看”。岁月流转,石碑见证往昔善举,也指引着后人探寻历史与美德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白马关景区的凤雏碑廊,是一座书法与文化交融的艺术殿堂。一块块石碑错落有致,上面镌刻着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或笔力雄健,或飘逸洒脱,字体从古朴的篆书到灵动的行书,应有尽有。 “白马雄关”等字迹,彰显着白马关的雄浑气势,也诉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底蕴。漫步其间,既能欣赏书法之美,又能感受千年岁月沉淀的韵味,仿佛与古今文人墨客对话,沉醉于这一片墨香四溢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在白马关景区,挂镜台静静矗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寓意。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罗江知县杨周冕始建此台,原位于罗江县城东街城隍庙前。正门坊额草书“挂镜台”,右门额楷书“彰善”,左门额楷书“瘅恶” 。历经清道光年间修缮,2000年因旧城改造迁建于现址。挂镜台寓意明镜高悬,审视过往行人的善恶,善者得彰,恶者受惩,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道德观念的象征,静静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穿过右门,右边的风景好美!</p> <p class="ql-block">古道旁,鲜花盛开,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金牛古道的雕塑群生动展现着往昔的繁华与烟火气。“金牛古道”石刻旁,一位身着盔甲的人物,似在守护古道的沧桑岁月;骑牛孩童天真烂漫,挑担行人脚步匆匆,推车夫妇相互扶持,他们栩栩如生,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这些雕塑串联起金牛古道上的生活图景,让人们能真切触摸到过往的故事,感受岁月沉淀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前边就是落凤坡,一个因庞统陨落而闻名的地方。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九年,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城时,不幸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后人将此地改名为落凤坡,并建“血坟”一座,以示哀悼。古驿道傍祠而过,石板路上车辙斑斑,苔藓密布,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场的硝烟与悲壮。站在落凤坡前,仿佛能看到庞统骑着白马,冲锋陷阵的身影,让人不禁为这位英雄的早逝而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时间关系,我没有走到!</p> <p class="ql-block">网载,落凤坡:庞统被射落马的地方,是三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地之一。这里有庞统的雕像和纪念碑,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悲壮。</p> <p class="ql-block">白马关,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关,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领略到了三国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咏白马关</p><p class="ql-block">三国硝烟此处存,金牛古道刻霜痕。</p><p class="ql-block">雄关险踞山川固,古柏森围殿宇尊。</p><p class="ql-block">落凤坡前思俊彦,点将台上忆军魂。</p><p class="ql-block">沧桑历尽风姿在,岁月长歌念旧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