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分解而来。人体中尿酸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20%来源于高嘌呤和高核酸蛋白质的食物。尿酸在肝脏产生后,70%左右经肾脏排泄,30%左右在肠道内由菌群分解。</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临床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大幅增加,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人会认为尿酸对于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并非如此。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与细胞的溶解凋亡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低尿酸血症由于发病率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被忽略,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低尿酸血症。</p><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低尿酸血症?</p><p class="ql-block"> 当血清尿酸浓度低于120umol/L为低尿酸血症。</p><p class="ql-block"> 也有资料显示,男性血清尿酸浓度低于150umol/L,女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血清尿酸浓度低于89umol/L为低尿酸血症。</span></p><p class="ql-block">二、低尿酸血症有哪些危害?</p><p class="ql-block">1.低尿酸血症可能损伤肾脏及泌尿系统。</p><p class="ql-block">2.低尿酸血症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p><p class="ql-block">3.低尿酸血症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p><p class="ql-block">三、低尿酸血症主要见于:</p><p class="ql-block"> 1.遗传性疾病</p><p class="ql-block">⑴黄嘌呤尿症: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0%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因为缺乏黄嘌呤氧化酶,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尿液中排出大量黄嘌呤并有形成黄嘌呤结石的趋势,血清和尿液中几乎都检测不到尿酸。</p><p class="ql-block">⑵肾性低尿酸血症: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以尿酸重吸收障碍和(或)分泌亢进为特征,由编码尿酸盐转运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p><p class="ql-block">①1型是由SLC22A12基因突变导致尿酸盐重吸收转运体URAT1功能障碍引起。</p><p class="ql-block">②2型是由SLC2A9基因突变导致葡萄糖转运体GLUT9功能障碍引起。</p><p class="ql-block">2.肝脏疾病</p><p class="ql-block"> 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可造成黄嘌呤氧化酶合成减少导致低尿酸血症。</p><p class="ql-block">3.饮食因素</p><p class="ql-block"> 严重的营养不良者、长期素食主义者容易出现低尿酸血症。</p><p class="ql-block">4.药物因素</p><p class="ql-block"> 使用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等药物可致血尿酸水平减低。</p><p class="ql-block">四、导致血尿酸假性减低的实验室因素</p><p class="ql-block">1.多数实验室的尿酸检测采用Trinder反应原理,在反应过程中,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等)与色素原物质竞争过氧化氢(H2O2),导致色素形成减少,从而干扰尿酸检测,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甚至负值。</p><p class="ql-block">2、血清中存在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型。尿酸检测采用的是两点终点法,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与R1试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吸光度异常升高,加入试剂R2后的吸光度与加入前相比变化不大甚至比加入前还低,经过计算最终导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测定结果偏低甚至为负值。</span></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如果遇到血尿酸减低的情况,首先应排除实验室因素导致的假性减低。如果经过复查或消除干扰因素后,血清尿酸水平仍然偏低,一定要与临床医生沟通,辅助临床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