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47461374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津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院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主要是寺院区,为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分布。中轴线建筑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释迦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左侧依次是鼓楼、祖师殿、厢房、地藏殿、方丈院。右侧为钟楼、加蓝殿、客堂、药师殿、佛塔。西院为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倓虚法师纪念堂和舍利塔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悲院建筑宏伟,规模宏大,园中有寺,寺中有园,它不仅是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观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释迦摩尼,两侧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内珍藏有从魏晋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萨造像几百尊。文革时期,寺院僧众多被遣散,好多佛像、法器等或丢失或损坏。1979年,从静海县移来明代铜制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匾额为书法家华世奎所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寺院住持等慈法师,自北京请来玄奘法师顶骨至寺内供奉。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将顶骨送往印度玄奘法师昔日求法地那烂陀寺供奉,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p> 钟鼓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幢:为寺院中刻有文字、经文、佛像等的石柱。相传可以减轻靠近或接触者的罪孽,帮助其超脱。石幢源于“经幡”,为长期保持不毁,逐渐演变为石刻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到春天,寺院里玉兰、海棠等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各种绿植也披上了嫩绿的新装。盛开的鲜花在古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秀美和典雅,人们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它的芳容。</p> 佛塔 精美的石雕 寺内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