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红艳这节课从学生生活出发,注意把握写作方法,力求新颖,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春莲老师教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名扬中外的画》</span>环节清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了解画作。如借助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画作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注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画作的热闹与传神,感悟画家的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文英老师讲授<span style="font-size:18px;">《蜜蜂》第二课时。</span>本节课围绕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展开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良好。</p><p class="ql-block">主要亮点:科学思维培养到位:通过"实验目的—过程—结论"的框架梳理,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理解了法布尔所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语言训练扎实有效:聚焦"大概""至少"等严谨用词,通过对比朗读,学生体会到科学表达的准确性,在对实验过程梳理时引导学生运用“先……再……接着……最后……”句式说明实验流程,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p><p class="ql-block">情感目标自然达成:当读到法布尔被蛰仍坚持实验时,有学生脱口而出"科学家真不容易",情感共鸣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果重做这个实验,你会改进哪里?"更能发挥学生主体性。</p><p class="ql-block">整堂课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激发了科学兴趣,特别是学生课后仍追问我"能不能也养蜜蜂观察",可见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p> <p class="ql-block">铁人学校推门课点评 2025.4.15 郭艳秋</p><p class="ql-block">1、 推门课总结课堂亮点</p><p class="ql-block">1. 实:1.实;低年级语言训练字词训练扎实。中高年阅读课平实真实。</p><p class="ql-block">2. 放:放手让学生说,放手让学生板书。</p><p class="ql-block">3拓: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积累好词好句,除了课本上的,你来说,我来帮你。展现我们教师强大的基本功和知识面之宽。</p><p class="ql-block">4 .目标导向明确:课时目标设定清晰,课堂环节紧扣目标推进,基本实现预设学习成果。</p><p class="ql-block">5.立足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单元语文要素与学科素养主题,教学设计逻辑性强。</p><p class="ql-block">6.趣味导入设计:通过"学生模仿教师语言"的互动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课堂趣味性。</p><p class="ql-block">7.多维评价激励:张玲老师课堂评价语多元有效。例如:课堂随机评价语“平时不吱声,一张嘴就惊艳到老师。”课堂评价语言丰富且具针对性,注重正向引导,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春莲课和张玲课上引导孩子闭上眼睛去想象,指导朗读方法很好。</p><p class="ql-block">8.教学仪态亲和:教姿教态自然亲切,师生互动融洽,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p><p class="ql-block">9.信息技术融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可视化辅助提升学习效率。善于运用希沃田字格的字,尤其低年级,写得一手好字,方法很重要,可以让他们抓住关键笔画。</p><p class="ql-block">10.读书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是失败的,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朗读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由易到难。</p><p class="ql-block">11.多学科融合:在听课中感受到,我们语文课与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的融合,红艳作文课中美术元素与语文的融合,松松版画(母鸡)春莲让学生跟老师共同完成板书,教会孩子记笔记,小董板书半信半疑-佩服-质疑-崇拜感情变化,重点一目了然,阅读中融入作文教学,板书设计精美重点突出。</p><p class="ql-block">二、建议</p><p class="ql-block">1. 文化渗透深化:建议在识字环节融入字源学内容(如甲骨文演变),精选1-2个重点字进行字理识字,传承汉字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2.朗读指导进阶:教师问得多,读得少。减少齐读占比,增加教师范读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提升语感;同步强化书写示范,规范汉字笔顺结构。</p><p class="ql-block">3.低段活动创新:适当增设趣味游戏化设计(如识字闯关、角色扮演),符合低年级认知特点,增强课堂活力。</p><p class="ql-block">4. 中高年级在阅读中渗透习作与阅读的的融合。尤其作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阅读中渗透,让学生大胆的说。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一大段描写天气之“热”却没有一个“热”字,却句句让人感受酷热难耐,这样的名篇美段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学一学练一练。</p><p class="ql-block">5.课外积累延伸:利用班级空间(如黑板"积累角")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定期更新字词句素材,形成课内外联动机制。利用黑板的边角低年级成语古诗的积累,高年名言警句古诗名句积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董志凤老师讲授冯骥才的《刷子李》一课,以俗世奇人的传奇故事为窗口,既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精妙绝伦,又暗含对职业精神的深刻诠释。本次教学中,我以“奇人奇技”为切入点,聚焦“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与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文学魅力与人文价值。回顾课堂,现总结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1. 双线并行,聚焦写法 </p><p class="ql-block"> 围绕“刷子李技艺之奇”,设计“正面描写”与“侧面观察”两条主线。学生通过批注“悠然摆刷”“衔接无痕”等动作细节,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凝练;同时梳理曹小三“质疑—惊叹—折服”的心理变化,理解侧面烘托对人物形象的强化作用。这种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学手法的综合运用效果。 </p><p class="ql-block">2. 情境还原,角色代入</p><p class="ql-block"> 创设“徒弟视角”,让学生以曹小三的口吻补白内心活动,如“师傅裤子上出现白点时,我会想……”。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既深化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学生甚至能模仿文中“一波三折”的叙事节奏,生成个性化表达。</p><p class="ql-block">语文课堂应成为精神生长的沃土。本次教学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经典文本的教学不能止步于“知其奇”,更要“悟其道”。唯有打破文本与时代的壁垒,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价值引领,才能让“刷子李”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传奇,而成为照进现实的精神灯塔。</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标中强调阅读就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着对课标的理解,我在教学本课中,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本段时,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关键句具体展开描写的。从而感悟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在学完第三自然段后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得出:先读课文—找中心句—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赵翠翠老师讲授《摔跤》一课,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另外,针对这一单元的目标,体会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于是在学生自学交流后,有引导学生总结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是如何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最后,我又补充了小嘎子和胖墩在摔跤的情景片段,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片段描写,有的学生就能运用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在课堂展示时效果显著。</p> <p class="ql-block"> 张颖老师这节课《亡羊补牢》亮点颇多</p><p class="ql-block"> 1. 情境创设生动,激发学习兴趣:以“看图片猜故事”的方式,激活学生对《我要的是葫芦》《寒号鸟》等已学寓言的记忆,自然引出“寓言”主题,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p><p class="ql-block">2. 文本解读深入,落实语文要素:紧扣寓言故事“故事 + 道理”的结构,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如引导学生分析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错能改,为时未晚”的寓意,同时落实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的语文要素,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思维逻辑性。</p><p class="ql-block">3. 拓展迁移有效,培养核心素养:设计“生活中的‘亡羊补牢’案例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将寓言道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既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此次公开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寓言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多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未来教学中,我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鲁洪侠老师讲授《小马过河》教学以生动的故事导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播放动画视频、展示图片等,将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直观呈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引导学生思考小马遇到的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自然地将故事寓意融入教学,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勇于尝试、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故事中的角色互动,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观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和理解他人的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