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的梦幻之三:走近贝加尔湖畔

胡文红

<p class="ql-block">其实3年前我就邂逅过贝加尔湖。在之一的美篇里写过2015年6月去东欧自助游的时候,与两位老姐从北京坐火车到莫斯科路上有三个多钟是在贝加尔湖畔经过的。不过经过贝加尔湖畔的时候是5月下旬。下面摘录当时发的三个朋友圈帖子在这里做个补充。</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发的第三天,进入贝加尔湖畔的路程文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环湖的一个铁路线。</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26号拍摄的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列车在行进,拍摄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斯柳江卡这个小站只是穿越而过, 无需换车头。</p> <p class="ql-block">参观破冰船</p><p class="ql-block">这艘破冰船是以伊尔库茨克母亲河安加拉河命名的,就叫安加拉破冰船。它长度60米,可以破1.5米厚的冰,可以​容纳150人,300吨货物,是贝加尔湖上第一艘破冰船。修建于1895年,为了当时连接西伯利亚铁路绕过贝加尔湖,冬天给铁路工人送给养,1905年环贝加尔铁路开通后,一直作为渡轮运作到1962年,然后触礁沉没,直到1989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捞起来作为博物馆开放,现在陈列着地方博物馆和西伯利亚摄影博物馆的藏品,船上还设有文化环保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敦实的破冰船。现代的维修手段,拂去了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贝加尔湖的淡水海豹的精彩表演</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认知中,海豹都是生活在海里的,而贝加尔湖是淡水湖,怎么可能有海豹呢?</p><p class="ql-block">行程的第二天,我们登上奥尔洪岛游览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俄罗斯做过八年木材翻译的</span>领队小宋,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讲了一些树林的知识,而且还解答了我们对淡水海豹的疑惑。亿万年前贝加尔湖地区都是海底,造海运动使周围的海底上升为陆地,奥尔洪岛也从海底上升为一个孤岛。一些海洋生物就被封闭在贝加尔湖里,周边的河流不断地带来了淡水,同时有一条河流又把贝加尔湖多余的水排出去。经过无数年的演变,慢慢地海水变成了淡水,海洋生物也慢慢适应了淡水的环境就变成了淡水动物,包括我们熟知的海洋生物海豹。如果现在把它们放到海水里去,马上就会死掉。</p><p class="ql-block">海豹表演在斯特维扬卡镇。这个小镇就位于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的交界处,小镇只有一条主路沿贝加尔湖北岸蜿蜒而去,叫高尔基大街。小镇小的只有一个卖烟酒糖茶的小门脸儿,但却因为有一个贝加尔海豹馆而有名。</p><p class="ql-block">​贝加尔湖有6万多头海豹,但在天然情况下看到的几率比较低,因为它们很胆小,怕声音,怕鲜艳的颜色。但两头为我们表演的海豹却相当不简单!俄罗斯人训练海豹的表演跟我们的也不太一样,是训练它们的精细动作和开发它们的智慧。这几头海豹会算数、会作画、会接吻、会吹喇叭、会唱歌、会微笑、会跳拉手舞,还会在训练师的示意下拍手、抖鳍、把自己的身体拍的啪啪响……但是在表演的时候是不允许拍照录像的,所以我只能把海豹表演场馆外面的海报上的照片截取几张。由于不是力量和技巧的表演,不需要太大的表演场地,所以我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海豹表演。海豹画出来的那些涂鸦是拍卖的,但是这次我们这三四十个人,貌似对此都没有什么兴趣,包括那些俄罗斯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地球仪上的截图,右下角是贝加尔湖。从安加拉河与贝加尔湖汇入点至<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尼塞河</span>入海口总长约3,487公里(安加拉河1,779公里 + 叶尼塞河1,708公里)。贝加尔湖的湖水,历经3487公里的路程流入北冰洋,可真是一个漫长的行程啊!</p> <p class="ql-block">海豹表演场馆不是很大,也从侧面说明来这里的游客真的不是特别多,就这么一点大的场馆也能满足游客们观看海豹表演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淡水海豹毕竟也是海水海豹演化而来的,所以长的跟海里的海豹差不多,只是身上没有那么多的斑点,而且皮毛的颜色是深褐色的,并且圆滚滚的。</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伊尔库茨克居民</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是周日,许多周边的伊尔库茨克居民,纷纷携家带口来到斯特维扬卡小镇上享受幸福的周末和阳光。尽管没有超市,没有大型商场,但一个鱼货市场就可以为这些幸福的家庭提供必要的食物。鱼市场里的种类非常统一,大饼、炒饭、熏制的冰鲜鱼(现在是休渔期)和干鱼。价格也非常统一,根据个头的大小,全部都是100到300卢布(当年约为10-30人民币)。那种熏制的冰鲜鱼味道非常鲜美,超市买的同类产品与其简直没法比。那种细细条的小鱼价格跟大鱼是一样的,原因是味道更加鲜美,肉质细腻,几乎是入口即化。</p><p class="ql-block">晚餐自理,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伊尔库茨克人的餐饮,买了熏鱼和大饼做晚餐。鱼是秋白鲑和贝湖鱼​,大的是秋白鲑小的是贝湖鱼,按条的价格来讲是相等的,就是说小小的一条贝湖鱼的价格跟大大的一条秋白鲑的价格是一样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贝湖鱼非常难捕捞。其实贝湖鱼的数量占贝加尔湖鱼类总量的三分之二还多,但它们无论冬天夏天都是藏在深深的水底下,也是由于它们体内没有鱼鳔很容易就潜到了水底下,所以非常难于捕捞。不过这对于善于潜水的贝加尔湖淡水海豹来讲不是难事,而贝加尔湖淡水海豹主要以这种鱼类为生,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由于贝湖鱼的体内百分之五十是脂肪,所以身体是透明的,怪不得卖鱼大妈把鱼放在灯影里让我们看,但由于她说的是俄语我们听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回来后问了导游北鹤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秋阳正当时。</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鱼货市场。</p> <p class="ql-block">这两种鱼别看个头差的很多,但每条的价格是一样的。为了饱腹吃大的划算,为了口感与味蕾那就吃小的。所以为了两者兼顾就各买一条。</p> <p class="ql-block">乘坐贝加尔湖畔环湖小火车</p><p class="ql-block">​游贝加尔湖有两大重头戏,一个是萨满教重要圣地的奥尔洪岛,再一个就是环湖小火车。</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先普及一下关于这条铁路的知识。</p><p class="ql-block">环贝加尔湖的铁路本来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沿途经1000多个车站,一直通往日本海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总长9200多公里。我们要去乘坐的环湖铁路,也不过只有87公里长。</p><p class="ql-block">小火车的起点在安加拉河口的西岸,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要从里斯特维扬卡镇码头到达贝加尔港口站,需</span>乘坐轮渡横穿安加拉河口,到西岸去乘坐小火车。轮渡码头是一个黑黑的浮码头,远看跟老式火车头的颜色有几分相像。乘坐贝加尔湖小火车,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俄罗斯人更喜爱,他们想去看的是历史,是那段艰苦卓绝的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历史,是二十世纪初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人拉肩扛十字镐做出来的至今也不落后的一些建筑。轮渡只需十几二十分钟的样子。今天的贝加尔地区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几乎没有云彩,深邃的湖水也呈现湛蓝色,若是没有远处那一抹青山,真正是天水一色呀!</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横贯俄罗斯版图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p> <p class="ql-block">浮码头和轮渡。</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和当地旅游团,也是乘坐小火车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水天一色,难分哪是河哪是湖。</p> <p class="ql-block">其实原来的火车是从莫斯科直接到达里斯特维扬卡镇(下面地图上的那条淡绿色的线),然后,用轮渡把货物从贝加尔湖上运到对岸,但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贝加尔湖是封冻的,靠破冰船来破冰开路也很困难,而且西伯利亚铁路已经修到了云母市(斯柳江卡),由于日俄战争的需要,急需铁路来运送各种物资,所以二十世纪初,沙皇政府决定把云母市到里斯特维扬卡镇的铁路修建起来。整个这一段铁路有87公里长,有39个隧道,两百多座桥,从1901到1904年修建了四年。39个隧道加起来共长8994米,最长的隧道长达807米。为了防止山上的石头松动滚落,修筑靠山墙共有29公里。修建隧道的工程量非常巨大,每公里就用了60吨的炸药,炸出300吨的石头。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苦役犯,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人拉肩扛十字镐修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路程是一个三角形,从里斯特维扬卡镇到云母市是乘坐火车,沿途一共五个站,这段现在完全都是观光铁路线,不做任何运输作用。然后在云母市换车头,还是乘坐火车到伊尔库茨克市,再乘坐大巴返回里斯特维扬卡镇。而原来的伊尔库茨克市到里斯特维扬卡镇的铁路,由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了拦河大坝抬高了水位,完全被水淹没了(也就是那条淡绿色的线),又重新修了一条铁路从伊尔库茨克市到云母市(下面图中那条粉色的线),连接起了西伯利亚铁路。2015年我们坐着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的中途,就是在贝加尔湖的东南岸经过的(就是最下方黄色线的西伯利亚铁路的一部分),到达云母市便离开了贝加尔湖湖畔,然后北上到了伊尔库茨克市。所以这一小段铁路对于我来讲是第二次乘坐,也是第二次欣赏斯柳江卡(云母市)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说是环湖铁路并不确切,只是在贝加尔湖的南部的一个角转了小半圈儿。但这小半圈铁路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可以不受冰封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用铁路来运送货物了。我们要乘火车观光游览的是那一段黄色的87公里的观光线。</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图都是在列车行进过程当中从地图上截图的,途中的站点都是观光打卡地。仅仅87公里的长度就有39个隧道,两百多座桥,可见当年工程的艰苦卓绝之程度。</p> <p class="ql-block">游览这条铁路看来也是当地旅游的热门项目。</p> <p class="ql-block">一辆老式火车头停放在贝加尔港口站内,成为观光铁路线起点的标志和打卡地。长长的铁轨伸向远方,还都是老式的路基和枕木。</p> <p class="ql-block">沿湖小火车第一站</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意大利风格挡土墙。</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施工中​为了阻挡泥石流需要修建挡土墙,但是当时修建铁路的主力军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苦役犯,俄罗斯国内也没有这个技术,于是俄罗斯政府邀请了450多个意大利人到这个地方来帮助修路,修建了挡土墙和小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手工加工的</span>。这段铁路成了观光铁路以后,这个地方便成了第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火车并不小,都是正常铁轨正常车厢,而且有七八节之长呢!可能为了区别正常的客运列车而被称为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以前这个火车是穿隧道而过的,现在的小火车是走外面的铁路,请仔细比较一下现在的车头宽度和隧道的宽度,可见当时的火车之小之窄。</p> <p class="ql-block">沿湖小火车第二站</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站叫中途站,我们要在这儿吃午饭。这个站有四个小景点:一条河,海湾,小桥,老蒸汽火车头。午饭是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河边吃的,虽然饭棚普普通通,菜式也比较简单,但味道还说得过去。饭棚外面的盆景很有特色,河边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还是俄餐,吃饱没问题。</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米饭吃不饱,那就多看看风景吧,“秀色可餐”嘛!</p> <p class="ql-block">沿湖小火车第三站</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站是​科尔克雷站,意思是长长的流水。有一段长长的水槽,​把山上的流水引下来,有一长一短两个隧道。最值得一提的,是1904年沙俄当时的铁道部部长过来,敲下了最后一颗道钉,宣告这段铁路对接完工,正式开通这段铁路(此部长雕塑在斯柳江卡火车站)。不过当时打通的是旁边的那个被废弃的小隧道。后来打通了旁边的大隧道,小隧道和这一段比较险峻的铁路就被废弃了。</p><p class="ql-block">​列车行进在贝加尔湖的北岸,远眺前方,南岸的山峰笼罩在云雾中,仿佛给贝加尔湖围上了一道屏障。平静的湖面反射着点点阳光,波光潋滟,一两只海鸥悠闲地停留在水面上。湖边的树木很多都披上了金色的秋装,列车不停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铁路有时就是贴着水边而过。</p> <p class="ql-block">大隧道能够走现在的火车,小隧道紧靠悬崖确实比较险峻。</p> <p class="ql-block">火车紧靠着湖边穿行。</p> <p class="ql-block">沿湖小火车第四站</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站名字很长,安果索勒喀。火车的车尾处有一个东正教小教堂。教堂小的只能只能用迷你来形容,可能就是山坡上住的这几户人家自己做礼拜用的。站在山坡上心旷神怡,但估计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就会寂寞难耐了。列车停在这个地方正好有一个弯度,从车头方向可以一直看到车尾。</p> <p class="ql-block">得益于这个弯度,从车头可以看到车尾,还能看到远远的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个迷你小教堂能进几个人啊?看来也就两三个人吧。</p> <p class="ql-block">沿湖小火车第五站</p><p class="ql-block">​第五个站是云母市,是沿湖观光列车的终点站,好像也是一个很大的列车编组站。俄语叫斯柳江卡,翻译过来是云母的意思,所以汉语的地图干脆叫它云母市。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换车头,有半个小时的游览时间。三年前乘坐火车行进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贝加尔湖蜿蜒而行时,在这个小站没有停,只是穿越而过。此次,有时间认真仔细地打量一下这个小站了。</p><p class="ql-block">​车站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建筑很有特色,戴着“绿帽子”,还有一座白色的雕像(是那位在1904年敲了最后合拢道钉的沙俄铁道部部长西尔克夫的雕塑)。三年前只是在火车上看到又拍了一些照片,今天重新看到它们,感到很亲切。车站后面是一个东正教堂,跟伊尔库茨克是市的东正教堂又是两个风格,甚至内部装饰也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位沙俄铁道部部长西尔克夫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干净清爽的车站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从火车上下来,穿过一道天桥,才能走到后面的教堂去。</p> <p class="ql-block">如同一个精灵城堡似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重新返回里斯特维扬卡镇。昨天晚上到达的时候,我们是住在一个中国人开的客栈里,今天晚上直接返回客栈,时间比较充足,我就发挥了《深圳老年》杂志特约记者的厚脸皮精神,专门去拜访了这个老板。他是25年前来到这片土地的,也是这个小镇上唯一一位华人客栈老板。他在山坡上盖了这间客栈以后,通往客栈的道路两旁陆陆续续地盖起了许多造型别致、式样各异的小木屋,歪打正着地给这个小镇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年后他又在小镇的主要大街高尔基大街上修建了一个设备比较高档的五星级的酒店。他在客栈里的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最醒目的是一面墙上的各种照片,最多的是他在当地参加各种慈善捐助活动所得到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华人老板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通往客栈道路两边的木建筑。</p> <p class="ql-block">告别伊尔库茨克,告别贝加尔湖</p><p class="ql-block">​伊尔库茨克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所以机场很小也很简单,远望就是个长途汽车站,可能还不如我们中国的长途汽车站那么壮观。导游北鹤(小北)站在最后一个安检口,跟我们一一道别。这个有着灰蓝色眼睛的漂亮的伊尔库茨克小伙子华语说的比较流利,也非常热情,把他所知的都讲给了我们听。对于我们关于贝尔加湖以前是中国的等等的议论,他也只是笑而不答。他甚至对俄罗斯的许多以往典故都不太很清楚,比如普希金决斗而死的故事。但并不影响他把现代的贝加尔湖的知识传达给我们。</p><p class="ql-block">美丽的贝加尔湖,再见!</p> <p class="ql-block">伊尔库茨克机场,也有点太简单了。要不是上面有AIRPORT(机场)这几个英文字母,真的很难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它是机场。</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导游北鹤。</p> <p class="ql-block">在值机口拍到了这样一架通体绿色的飞机,通过百度识图AI回答:这种通体绿色的飞机属于俄罗斯,他尾部的标志是俄罗斯航空的设计,绿色是俄罗斯部分公司偏好的颜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希望看完这三个美篇后,你也动了去贝加尔湖旅游的念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