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朝天宫及周边历史遗迹

邮坛行者

<p class="ql-block">  朝天宫于四月十日(星期四)将对市民免费开放。得知消息,寻访历史遗迹之旅的组织者刘以海老师特将每星期六的活动提前到星期四的今天开展,寻访朝天宫以及周边冶山道院,卞壸墓园,文津桥的十朝遗迹。上午九点整几十名寻访之旅成员准时到达了这里。</p> 冶山道院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站在冶山道院的路牌下,向大家讲述了冶山道院的起始,冶山道院要早于朝天宫很久,虽然道院现已不存,但它的地名一直在沿用,它的历史依然记在史册里。</p><p class="ql-block"> 冶山道院位于朝天宫北侧。 东起王府大街,西至莫愁路。 清代有巷。以巷内原有冶山道院得名。南朝以后,直至明清,冶山上的建筑,都是道教宫观。得宠于明初的道教领袖、长春真人刘渊然曾馆朝天宫(亦名西山道院), 明宣德七年(1432年)老死于此。其创立的道教长春派与吕洞宾为祖师的天仙派,丘处机为祖师的龙门派同为明清云南道教的三大教派,尤以长春派在昆明流传最广。</p> 卞壶墓园 <p class="ql-block">  不几步路,便来到了卞壸墓碑纪念园,我们由后向前一一观览,在"有晋卞”碑前,刘老师引文据典讲述了卞氏父子当年忠烈之事。</p><p class="ql-block"> 明.孙应岳《金陵选胜》.卞忠贞庙:西晋苏峻乱,尚书令卞壼与二子眕、盱皆赴敌死,南唐立庙祀之,谥曰“忠贞”。宋叶清臣祠曰“忠孝”,绍兴庙曰“忠烈”,中祀壼,右列二子,以侍中嵇绍配。国朝定今名。壼墓在冶城,今朝天宫。义熙中,盗发其冢,面有生色,拳爪甲穿透手背。嗟夫!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昔人评之确矣。</p> <p class="ql-block">  出了卞壸纪念园,在朝天宫西门入口旁一石碑柱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几个醒目大字,这显示了当年社会对朝天宫的敬重和礼仪。</p><p class="ql-block"> 注,卞壸的壸字的读音是(kun),读第三声v。</p> 文津桥 <p class="ql-block">  站在文津桥头,刘老师说起此桥150年前的建始。 </p><p class="ql-block"> 文津桥位于朝天宫西南侧,莫愁路上。清末, 因建府学于朝天宫而造此桥。 民国重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 “同治中以府学新建”得名。民国.夏仁虎《秦淮志》:在府学西,亦同治中建(同治年间1862~1874)。</p><p class="ql-block"> 如今文津桥依然横跨潺潺流水的河水之上,成为这里独特的美丽风景。</p> 朝天宫 <p class="ql-block">  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三国东吴时期这里是制造铜铁器的重要场所,故名冶山。东晋元帝大(318~321年)初年,丞相王导在此附近的别墅,名为西园。南朝刘宋初年,在冶山建立总明观,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唐代建有太极宫。宋代名为天庆观。元代名为玄妙观,后改为大元兴永寿宫。</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改建,并赐名为“朝天宫”。</p><p class="ql-block"> 后朝天宫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朝天宫,将原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来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此地。重修的朝天宫面临古运渎水,依冶山山势而建。</p> <p class="ql-block">  大门正面宫墙嵌有砖刻“万仞宫墙”四字。东西两侧入口牌坊上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字样的砖刻门额,是集曾国藩字。墙內广场南部有泮池。</p> <p class="ql-block">  泮池以北是棂星门,棂星门是正门,额三字是由清代书法家莫友芝题写。一则立着全国文保碑。</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下的大青石引起了大家的感嘅,也引起了对孩提时童趣的忆起。从曾国藩重修朝天宫至今,这条大青石在这儿至少也有150多年了,这正是屁股的魔力,众多的人们硬是用屁股将大青石磨成了二道槽沟。几位朋友兴致勃勃,又欢乐了一把。笑声,喝彩声汇成了一曲欢乐的歌。交流趣谈,拍照留影,大家很是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过棂星门为一进院落,先映入眠帘的是一尊孔子塑像,这是一位台籍人士于本世纪初赠建的。正面是大成门,左右各有两间偏殿。正面大成门,取《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因门内在清代曾陈列戟等迎接帝王或钦差大臣时用的仪仗,所以又称戟门。大成门又分中、左、、右三门,清代规定皇帝出入时走中门,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至于一般官僚则只能走大成门两旁的"金声"、"玉振"两个小门。</p> <p class="ql-block">  过了大成门,是朝天宫的第二进院落。正面有大成殿,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大成殿的原址是明代的大明宝殿。大成殿以白石为台,石雕栏杆,正面有三道石阶,石阶正中嵌有一大块云龙纹浮雕。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绿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东侧竖立这块“奉敕重建明朝天宫碑”已600多年了。碑高6米,碑首为浮雕龙,碑身两侧有蜿蜓龙纹,碑座跌形,碑文1000余字,记载了重修始末,是研究明代的重要史料,也是今天朝天宫唯一的明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后是崇圣殿,又称先贤祠,形制与大成殿相仿。殿内原先供有孔门弟子和历代先贤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  崇圣殿后,是冶山最高处,建有敬一亭。敬一亭东侧,有飞云阁、飞霞阁和景阳阁,这一组建筑自成体系,有着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保存乾隆御诗碑的御碑亭,就建在飞云阁前。</p> <p class="ql-block">  朝天宫宫墙重彩琉瓦,十分壮观, 位于墙外东,是一处静谧的景区,竹林七贤形像生动的雕塑落在一片青翠的竹林中,身临其景仿佛穿越了时空景。阁以山名“冶山”,也称“冶城”,东晋丞相王导所建私家园墅,名为西园。“静心轩”是当年文人墨客吟咏风月的场所,融合了江南园林的雅致,足于轩內让人心静舒然。</p> <p class="ql-block">  至此,跟随刘老师观览,聆听刘老师讲述,寻访朝天宫历史遗迹的活动圆满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朝天宫古建筑群的壮美,体现了设计者和能工巧匠的智慧和辛劳,彰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灿烂。</p><p class="ql-block"> 朝天宫千来年是纪念孔子活动的道场,万世师表孔子的治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p><p class="ql-block"> 我来朝天宫多次,这次是收获最大的一次,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细节,有了对朝天宫,对南京的历史,对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有了更深的感悟。愿刘老师带领和开展的这项寻访十朝遗迹之旅公益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部分解说来自刘以海老师的文稿整理,在此致谢!)</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