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共同体意识的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在清明祭祖典礼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尚崇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清明祭祖的青烟在心里尚未散尽,寒坡岭应封公墓前陈放的那些花篮整齐化一。当族人依次按不同辈份叩拜敬香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种延续千年的祭拜,早已超越了对先人的追思,其内函更向一场关于“命运共同体”的静默实践。那些在族谱里沉睡的名字、在墓前蒸腾的烟火、在叩首时流淌的温度,正以最具体的方式,将个体的生命编织进这宏大的意义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你看,祭祖仪式的密码,深藏在“秩序”里。主持让旗列走在最前,端着不同贡品的“礼仪”和戴着黄色围勃的数百人的队伍依序庄重入场。当彝家祭祀“铃铛舞”在祭台上呈见的时候。在场人一定心潮澎湃,仰慕依然,庄重中升腾着自豪和自信。当我们的膝盖以同样的角度贴近地面,当双手以同样的弧度躬向墓主,个体的差异便在集体动作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尚氏子孙”的共同身份。这种仪式感就象凝固剂,把参与者紧紧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尚氏大方始祖应封公,置宣慰普务,这些碑刻记忆正是通过历史的言说,成为每个后生精神世界的“承重墙”。如若翻开族谱的时候,时间的纵深感更会强烈。《尚氏支谱》将相隔数百年的生命在同一本书上诉说。为求统一,其上祖从金陵出发,凭借顽强的意志,一路辗转西南,用血汗为“征南”铺平途路。时到应封公,那年月不是不“卷”,能在宣慰府就职,除其智慧、能力外,想“躺平”是绝对没“戏”。当祭师诵读祭文之时,那些关于下四川,上云南,来贵州的故事便不再是文字,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共同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集体记忆需要“场所”来承载,祭典仪式,正是这样的“记忆容器”,让抽象的家族史具象为可触摸、可感知。共同体意识在于它将抽象的“集体”转化为可感的“生活”。那些在日常中的责任与义务,共同构成了一张网,这张网让每个成员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也成为网的编织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当最后一炷香的青烟融入暮色,我们知道,祖先的精神从未远去——它存在于族人的心间;存在于可入谱的文字;更存在于每一个尚氏子孙平凡的生活;也存在于那些为共同祭拜而付出的情感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当代伟人说过:“人类命运共同…”,我们通俗地理解,要意识到人类离不开共同生存的气候、环境、资源;“民族命运同共…”,我们粗浅地理解在世界“丛林”中,只有国度团结,才能发展,才可御敌。我们血脉相通,祖先共同,自然不必多说。 这样的“共同体”是一棵锚绳,我们要握住这棵绳,在个体的漂泊中可找到安稳的坐标,在时光的流逝中看见生命的永续。 “小共同”与“大共同”之间是相容的正相关,正如有国才有家,爱家才会爱国。当我们以“子孙”的身份下跪时,后边还有很多子孙在看,这种规模空前的祭祀活动,将过去、现在、与末来,在烟火与血脉中永恒共振,我以为正是对“共同体意识”最朴素、最深刻的一次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2025年4月 •清明 </span></p> 2025年4月10日编 祭祖现场 絮照 <p class="ql-block"> 副会长兼秘书长尚永华主持典礼</p> 会长 尚 伟 致词 总顾问尚崇高宣布典礼开始 顾问 尚庆礼诵读祭文 贵州会长尚显能讲话 顾问 尚荣槐讲话 名誉顾问 尚剑波讲话 顾问组敬献花篮 族委会敬献花篮 敬香 敬香 献礼 会场一角 集体合影 旗列 依序敬香 祭台留影一 祭台留影二 <p class="ql-block">摄影 张正书等</p><p class="ql-block">歌词 丁时光 </p><p class="ql-block">作曲 杨季涛 甘文思</p><p class="ql-block">演唱 薛丽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2025年4月10日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