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古徽州牌坊探秘

外公日记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旅游去了皖南徽州一带。说起徽州,这是个自古有名气,当下却尴尬的老地名,真还有几句话想交待一下。徽州古名歙州,宋徽宗将其改名为“徽州”,形成了一府六县的行政格局,延袭上千年。古徽州府设于歙县,下辖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六县,以后几经周折,婺源划归江西省。解放后,安徽省建立徽州地区,行署设在屯溪。在改革开放中,拆区建市,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徽州这一古老名称就只剩下黄山市下辖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小徽州区,现在谈起古徽州,大体指的就是黄山市的模糊范围。徽州在历史上曾经声名赫赫,在中原大地素来流传着北有晋商,南有徽商的说法。再看安徽省的省名,就是由原省会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组合而成。徽州的名称虽然在淡化,但是,古徽州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优秀自然和文化遗产仍然熠熠生辉,仅在其双遗之树上摘几片树叶,就会让人肃然起敬。大的如徽州黄山、徽州古城、徽派建筑,更有国粹京剧的徽班进京。小的如徽砚徽墨、徽州红茶、徽州臭鳜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牌坊建筑,徽州古牌坊在全国堪称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徽州原有古牌坊1000多座,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战乱损毁,至今尚存一百余座,其中,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古牌坊基本集中在歙县范围内,这里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古牌坊之乡”。这次来徽州一游,了解到现存的明清两代古牌坊中,最著名的有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有歙县徽州古城中的许国石坊,以及规模更大的棠樾古牌坊群。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古徽州牌坊及其背后隐秘的历史传说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刺史坊(原称‌大夫坊‌)是位于黟县西递村的一座明代石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后于清乾隆、咸丰年间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通体采用当地出产“黟县青”石料,石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根主柱饰有菱花图案,中间两柱前后各有一对高2.5米的倒匍石狮,造型威猛强悍。檐下斗拱饰有32面圆形花盘,象征胡文光为官32年,正楼匾刻“恩荣”二字,下方分别为“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坊主胡文光为明代西递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历任江西万载知县、胶州知州(兼理海运)、荆王府长史(正五品),因政绩卓著获朝廷表彰。古徽州的牌坊等不有四种等级,依次为御赐、恩荣、圣旨、敕建,从内容看牌坊又分为忠、孝、节、义等不同的表彰之意,追朔其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三类:标志坊、功德坊、科举成就坊。胡文光刺史坊是古徽州牌坊艺术的代表作,融石雕、书法、建筑技艺为一体,被视为古徽州的“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歙县徽州古城阳和门内,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跨街而立。许国石坊在全国的古牌坊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它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并形成四面围合,呈“口”字形,南北长近12米,东西宽近7米,最处高近12米,国内仅此一例,十分珍贵。由于规模巨大,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当你伫立在石坊之下,仔细观赏细节时,每根梁柱都散发出古代文明的气息,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古代牌坊是当时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坊主许国(1527-1596),明代官员,官至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因其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衣锦还乡时,得到皇帝恩准修建此坊以彰功勋。</p> <p class="ql-block">  歙县牌坊群位于郑村镇棠樾村,是明清时期古徽州牌坊建筑艺术的集中代表作。该牌坊群由七座石牌坊组成,依次排列在村东大道上,可以说,牌坊群是徽文化程朱理学要义的物质体现。同时,也是古代徽商纵横南北,驰骋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棠越牌坊群在地理旅游类杂志上颇为有名,其图片也广为传播。以前由于孤陋寡闻,见到牌坊群的图片误以为都是贞洁牌坊,其实这是误区。这里七座牌坊规模宏大,雕琢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展现了徽派石雕的独特风格。每座牌坊也都承载着“忠、孝、节、义”的伦理内涵,反映了封建社会对道德典范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  我仔细拜读了每座牌坊的解说碑文,在坊主中,有乐善好施的,有尽忠尽孝的,有官至显赫的,有见义勇为的,也有忠贞守洁的。牌坊群是世代徽商家族荣耀的象征,也彰显了当地族人沾受皇恩的殊荣与福祉。乾隆皇帝曾褒奖当地鲍氏家族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徽州古牌坊不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们非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深刻体现了古徽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伦理。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七律·咏古徽州牌坊》</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坊耸碧穹,</p><p class="ql-block">精雕细凿夺天工;</p><p class="ql-block">龙翔凤翥祥云绕,</p><p class="ql-block">鲤跃麟游紫气融;</p><p class="ql-block">仁爱孝悌传青史,</p><p class="ql-block">朱子理学耀高嵩;</p><p class="ql-block">瞻慕文遗情难禁,</p><p class="ql-block">思忆先贤鞠一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