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新开的《新开门》

laogao(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据《旧唐书-玄宗纪上》载,"开元二十年六月,遣范安及於长安广万花楼,筑夹城至芙蓉园。"</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为方便偕杨贵妃出游曲江芙蓉园,下令修建了御用的,从兴庆宫暗中潜行,直通曲江芙蓉园的夹城。夹城沿长安城东郭城墙南段外侧修建,南起曲江芙蓉园,北至兴庆宫,与郭城平行。夹城南头的长安城城墙上,新增了一个便门出口,是为"新开门",至今己近1300年。</p> <p class="ql-block">夹城修建采用了特殊的设计手法,在城墙外加筑平行复墙,中间形成约宽23米的封闭通道,仅限帝王使用。南北向通过城门时,则需上下通过两侧的蹬步马道跨越,既能保证通行效率,又能避免行人滋扰窥探。美其名曰:不打扰百姓生活秩序,实则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所需。</p> <p class="ql-block">全部夹城通道分南北两段,北段(大明宫至兴庆宫),可能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南段(兴庆宫至芙蓉园)则有旧唐书记载,明确建于开元二十年(732年)。</p> <p class="ql-block">夹城通道不仅满足了皇家出行时的私密要求,且兼具军事及安全防卫功能。夹城通道高于内侧城地面一米,形成"快速通道",同时使用复壁结构(即两道墙中间夹一通道),可以快速封闭,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成为保命逃生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杜牧在《长安杂题长句》中"十里飘香入夹城"的诗句,正是对帝妃通过夹城南下游幸曲江芙蓉园的生动描述。</p> <p class="ql-block">修建御用夹城,在夹城南端新开一门_"新开门",这一名称沿袭了约1300年。</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原新开门遗址之上的"新开门村",至大约十五、六年前才整体拆迁,安置新建的居民区还沿袭旧名,称为"新开门小区"。</p> <p class="ql-block">新开门在唐代因为重要用途己非常有名。随着唐王朝的衰落与战乱,新开门及长安城墙也逐渐倾圮损毁了。</p><p class="ql-block">至唐末时,节度使韩建为巩固防御,放弃了外郭城而仅保留了皇城,依附于外郭城的夹道及新开门失去了功能而被废弃,作为重要交通节点的作用也宣告终结。</p> <p class="ql-block">天祐元年(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作为唐王朝首都的使命也不复存在。为清除长安旧都的影响,下令"毁长安宫室,百司,庙宇及民间屋舍,浮渭而下"。新开门作为夹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己完全废弃而遭彻底拆除,建筑材料及结构被完全破坏殆尽。</p> <p class="ql-block">自唐末至五代时期,长安城战乱频发,外郭城墙及夹城逐渐坍塌。至北宋时期,新开门仅存地名,遗迹己完全湮灭于荒草之中。</p><p class="ql-block">新开门修建到损毁的过程,完整的反映了唐代长安城从鼎盛到衰落的轨迹,新开门从车辇舆盖盈道到湮于荒草,也成了长安城及唐王朝从勃兴到灭亡的缩影。</p><p class="ql-block">2011复建的新的"新开门",立于原遗址之上,作为新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各方游客前往寻幽探胜,也向世人诉说着千年前大唐的荣耀辉煌。</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本人所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