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应县木塔

北京老农…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 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并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p><p class="ql-block"> 木塔的建造由萧太后提倡,旨在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同时兼具礼佛观光和登高瞭敌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木塔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唐宋建筑的风格,同时又体现了辽代契丹民族的雄浑与朴实。‌</p><p class="ql-block"> 木塔的建造材料主要为华北落叶松和榆木,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木塔在近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地震和炮击,依然保持完好。‌</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坐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的山门是一座四柱三门悬山顶的木牌坊,横额上刻有“浮圆宝刹”四个黑色大字,圆润秀气。牌坊以木为原材料,体现了木塔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坐落于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辽代。</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的结构设计极为复杂且精妙,整体结构呈现出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木塔的主体结构不使用钉子和金属构件,完全依靠榫卯结构进行连接。‌木塔共使用54种斗拱,数量多达480朵,被誉为“斗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榫卯结构‌即在木配件上挖孔与凸出的头拼接在一起,形成牢固的连接。这种结构不仅环保,还能在地震中吸收冲击力,通过榫卯之间的微小间隙,允许微小的滑动和变形,从而分散能量。‌斗拱不仅用于支撑,还能在地震时起到缓冲作用,类似于现代的“阻尼装置”。‌</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被誉为“卯榫之冠”,其塔身由两万多个构件组成,均通过榫卯结构紧密连接。经典的搭扣榫将上下两个构件卯口相连,层层叠加,形成坚固的塔身。‌</p><p class="ql-block"> 木塔采用“筒中筒”式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外筒增强稳定性,含暗层和环状梁架,装饰精美。内外筒结构‌</span>两个八角形筒通过斗拱和梁架相连,形成坚固的结构体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应县木塔的抗震设计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科技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  木塔主体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p><p class="ql-block"> 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全塔上下有54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p> <p class="ql-block">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p> <p class="ql-block">  塔前西南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  塔前东南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萬古観瞻</p><p class="ql-block"> 萬古観瞻匾由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题写。</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院内拍的木塔照片,寺院被称为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  木塔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佛宫寺大雄宝殿俗称九间殿,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比木塔早100余年,是典型的皇家建筑。后来,两次毁于火灾,现为同治五年所建,比原规模缩小。</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p><p class="ql-block"> 地藏殿是清代建筑,大殿内正面塑像是地藏王菩萨和两弟子道明、闵公。周围塑像为十殿阎君及文武判官,为1998年补塑,壁画为二十四贤孝图。</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为清代建筑,殿内正面塑像是观音菩萨、龙女和善财童子,两侧为十八罗汉,为1998年补塑,殿内壁画为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图。</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 木塔佛像是‌释迦牟尼佛‌。这尊佛像位于佛宫寺释迦塔的第一层,是全塔最大的佛像,高达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巅峰。‌</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像坐在中央八角莲台上,右手为“施无畏说法印”,意为排除信仰者的不安与恐惧;左手为“予愿印”,意为满足信仰者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佛像的宝座由金刚须弥座和莲花座组成,金刚象征坚固不朽,莲花则代表法界真如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及因果相连的佛教理念。</p><p class="ql-block"> 佛像面容圆润柔和,融合了男女特征,体现了佛教超越性别的智慧。身披装饰有宝相花和忍冬卷草纹的福田衣,象征在佛教福田上播种,最终获得妙果。</p><p class="ql-block"> 这尊佛像不仅是辽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应县木塔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地位,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p><p class="ql-block"> 总之,应县木塔的释迦牟尼佛像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辽代文化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是木塔的真正主人翁。</p> <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在木塔一层内的门楣上,六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上方三人分别为辽代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下方为三位封王的男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萧家的供养人彩画揭示了三位皇后和三位封王的男子。</span>表示“一门三后、一家三王”的荣耀。 </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的胸口有两块水泥补的印记,一直没有上色。这是1966年人为损坏的,打了两个洞,从里面掏出经书和文物还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经书被烧毁,后来修复的时候,为了不忘这段历史,没有上色,保留了原样。</p><p class="ql-block"> 1974年又有一个李姓的人,在木塔寻宝,在第四层的佛像里又发现了舍利子。还好警察及时追回止损。</p><p class="ql-block"> 现在木塔上还保存着这两颗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穿的袈裟颜色还是那么鲜艳夺目,保留了原来的染料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层莲花宝座下面的力士</p> <p class="ql-block">莲花宝座下面的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塔第二层主尊佛像左右是两尊胁侍菩萨,文殊、普贤两位上首菩萨在其前方分别坐于狮子和白象驮伏的莲座上。</p> <p class="ql-block">  木塔第三层在木质八角台基上塑有四方佛四尊,每尊佛高2.8米左右。这四尊佛面部均保存完好,肃穆端庄,外形基本相像。这些佛像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虽经历过千年风化、人为破坏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不失辽代雕像原貌。</p> <p class="ql-block">  木塔第四层有一组独特的造像,骑狮文殊、骑象普贤与毗卢遮那佛的组合。这组造像展现了中唐以后流传的华严三圣形象,为木塔注入了宗教奇特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木塔第五层八尊菩萨围绕在以密教手印示现的毗卢遮那佛周围,构成了曼荼罗。尽管菩萨头手经历岁月沧桑,但仍保留了辽代中晚期的服饰细节,如云肩和明光铠的外衣组合。</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木塔的东门。</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木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瑰宝,它曾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那宏伟的塔身、精美的构造,无不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与技艺。</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间的侵蚀和人为损坏与自然的影响,塔身已经倾斜,使得木塔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其安全,现在只有第一层对外开放。或许,我们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珍惜每一次与木塔相遇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将它的记忆深深地印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科技的进步能为木塔的保护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完整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些照片来自网络,目的是让大家对木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仅以此与美友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北京老农闲聊</p><p class="ql-block"> 2025.04.12</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