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清明假期,古镇人潮涌动!一个𣊬间的决定,让原本悠闲的我们汇入了熙熙攘攘的大军……</p> <p class="ql-block">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呀!</p> <p class="ql-block">春季的江南古镇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这里是著名的周庄!</p> <p class="ql-block">周庄是中国最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p> <p class="ql-block">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以其完整保存的明清古建筑、纵横交错的水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吴王子摇及越摇王封地,原名贞丰里。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改称为周庄,因周狄公郎舍宅为寺,修全福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周庄镇域面积38.9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占比46.6%,四条河道形成“井”字形布局,民居临河而筑,至今保留着60%以上的明清建筑,全镇人口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双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世德桥、永安桥相连组成, 两座石桥相连成直角,形似古代钥匙,又名“钥匙桥”。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p> <p class="ql-block">1984年,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以此为素材创作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作品被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收购,后在其访华时赠送给邓小平先生。次年,画作被联合国选定为首日封图案,水乡古镇周庄从此蜚声世界。</p> <p class="ql-block">双桥至富安桥之间的沿河两岸分布着多座古建筑,是明清时期周庄经济繁荣的代表作。2002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看来水路也有塞船的时候哦</p> <p class="ql-block">红艳艳的迎亲船。水乡婚礼的重要交通工具——娶亲船,在结婚前儿天就要准备了。一般水乡较大的木船有两种,一种是河边子船,一种是晟型船。河边子船,船体较定,但船身较短。晟型船船体适中,但船身较长,吃水浅,走得快,一般都用晟型船。迎亲的晟型船要在船舱搭花棚,棚顶上要盖上大红的绸缎,船上贴有大红的喜字。周庄的水乡婚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到镇村通公路以后,汽车替代了木船,才使延续了几百年的婚俗成为历史。现已成为周庄的非物质文化造产活动。</p> <p class="ql-block">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p><p class="ql-block">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回收水中垃圾的装置。</p> <p class="ql-block">送乘客上岸后,船家轻松自如,工作三百六十行,摇橹自是一行。</p> <p class="ql-block">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p> <p class="ql-block">三毛书屋歇歇脚。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三日,春雨霏霏,台湾女作家三毛风尘仆仆来到她魂牵梦绕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这个千年古镇给她的印象,她说只能用“难忘”两字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来杯咖啡</p> <p class="ql-block">精心的装点</p> <p class="ql-block">周庄砖坯艺坊</p> <p class="ql-block">周庄位于古代吴越封地,砖瓦工艺自古流传。宋代时,周庄砖瓦业主要依靠家庭作坊或数户合伙烧制砖瓦谋生。到了明清时期,江南成为了烧制砖瓦的主要地区之一。周庄因其便利的水域交通、丰富的土质资源,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迅速让砖瓦制造业进入了鼎盛时期,砖瓦成为民用建筑广泛使用的建材。</p> <p class="ql-block">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砖是最传统的砌体材料,俗称“砖头”,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p> <p class="ql-block">至清代,周庄的砖瓦制作方法接近现代,选泥、晒泥、粉碎、筛泥、练泥、搁堆、做坯、凉晒、装窑、烧制成品,砖瓦窑分布各地;生产的砖瓦品种繁多,有黄道砖、望砖、滴水、瓦当、筒瓦等,还有专供江南地区官绅富贾的福型、寿图、祥兽图案的筒瓦与砖雕。小土窑则专用于烧制建民房用的普通砖瓦,在依水的郊外建造的砖瓦窑群,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周庄芦坊</p> <p class="ql-block">竹编坊,周庄竹编历史久,清代就形成“篾竹埭”,编制筐、箕、萝、匾、榻、桶、席、蓝等生产和生活用具。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当地匠人手作的竹编制品因细密、坚实、耐用而闻名四邻八乡。2008年,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河边台阶休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听橹声轻响,载一船欢声笑语。看水波涟漪,船影映波光……</p> <p class="ql-block">不和楷的行为总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排污水的管子,难怪有阵阵恶臭味袭来……</p> <p class="ql-block">古镇民宿的装点</p> <p class="ql-block">拿铁玩石客栈</p> <p class="ql-block">富安桥</p> <p class="ql-block">周庄博物馆内展示了周庄的历史、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等。</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传统民间手工制品,如民间生活用具、农具等。</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这些文物证明了在新石器时期,周庄就有人类活动。</p> <p class="ql-block">“发现周庄第一人”杨明义的画作。馆内还有其它现代著名艺术家们的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进一步展示了周庄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灰瓦白墙、水波渺渺、古朴小桥……是杨明义第一眼望见的周庄,静谧、幽美得仿佛梦中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前生是朱宅,共有三进,前有石库门,东有厅堂,旁有两厢房,外筑风火,另有别致的小花园,设计精妙,官式长窗,方砖铺地。</p> <p class="ql-block">万三园位于周庄古镇区银子浜畔,毗邻万三水底墓,紧挨富贵园停车场,是周庄继沈厅、财神居之后的第三张“沈万三文化名片”。沈万三,名富,字伸荣,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元末时随父亲沈佑迁往周庄。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财富,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首富,其经商的传奇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万三园以沈万三经商致富的各种传说和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为文化背景,以雕塑、浮雕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保留原景石供观赏,园内林茂竹修,花繁草绿,环境优雅,设休息场所,游憩结合。</p> <p class="ql-block">3个多小时的游逛早已是饥肠辘辘,红艳艳的“万三蹄”太有吸引力了,走过的水乡小镇都随风摇曳着红灯笼,只有周庄是黄灯笼,难道这红色只为留给“万三蹄”吗?沈万三是明朝初年江南的首富,他的财富和智慧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有一次,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做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故意为难沈万三,问他如何吃这个没有切开的猪蹄膀,如果沈万三用刀,那就是大不敬。沈万三急中生智,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骨,用骨切肉,解决了难题。朱元璋又问这道菜的名字,沈万三为了避免说出“猪”字,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蹄”,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这个机智的回答不仅救了沈万三的命,也让这道菜成为了他的招牌菜,并逐渐流传开来。这段故事不仅为万三蹄增添了传奇色彩,也使其成为了江苏独有的名菜。</p> <p class="ql-block">好喜欢这个生铁壶</p> <p class="ql-block">冰冰凉凉的双皮红豆奶</p> <p class="ql-block">粤菜有些甜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