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如下:</p> <p class="ql-block">1.曾侯乙编钟</p><p class="ql-block">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曾侯乙编钟”。这是改写世界音乐史的稀世珍宝,1978 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钟架长 7.48 米、高 2.65 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其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 3755 字,内容丰富,为研究古代音乐理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的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能够旋宫转调,如此高超的音乐性能,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令人惊叹不已。在“人工智能+”的热点词汇背景下,我们不禁想象,如果用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去模拟曾侯乙编钟的演奏,又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呢?或许能让这古老的音乐神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2. 越王勾践剑</p><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剑”。1965 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 55.6 厘米,宽 5 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 11 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这把剑在出土时依然寒光闪闪,剑刃薄而锋利,能够一次轻松划开 20 张白纸。它历经 2500 余年仍纹饰清晰,毫无锈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让我们对古代工匠的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当今追求“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越王勾践剑所代表的那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3.曾侯乙尊盘</p><p class="ql-block">“曾侯乙尊盘”堪称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1978 年与曾侯乙编钟一同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犹如灵动的云朵,实际上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整个尊体装饰有 28 条龙、32 条蟠螭,盘体更是装饰龙 56 条、蟠螭 48 条,其工艺之复杂、精美,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杰作,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艺术的珍品,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在青铜铸造领域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4.云梦睡虎地秦简</p><p class="ql-block">“云梦睡虎地秦简”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1975 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包括大量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等各个方面,对研究秦代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些秦简就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历史教材,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法治体系,对于当今社会的法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p> <p class="ql-block">5.虎座鸟架鼓</p><p class="ql-block">“虎座鸟架鼓”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2002 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 2 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凤冠之下悬着一面大鼓,造型别致。它生动地展现了楚文化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6.郧县人头骨化石</p><p class="ql-block">“郧县人头骨化石”补写了人类发展史。1989 年和 1990 年分别发现和出土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距今约 100 万年,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物证。这珍贵的化石让我们对人类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索人类的过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7.元青花四爱图梅瓶</p><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2006 年出土于湖北钟祥郢靖王墓,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腹部四个菱形开窗内描绘了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的故事,画面优美,制作精美。青花瓷是中国古瓷中的特色品种,而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8.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p><p class="ql-block">“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1987 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车马出行的场景,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体现了楚国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9.崇阳铜鼓</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崇阳铜鼓”,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1977 年发现于湖北崇阳县,代表了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10. 石家河玉人像</p><p class="ql-block">“石家河玉人像”,它出土于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玉人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展现了远古时期的审美和工艺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