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春流逝一瞬间 千言万语向谁言</p><p class="ql-block"> 假如时光能复返 可否许我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2025年3 月 31 日,一群花甲古稀之人,齐聚湖南省怀化市怀仁五调康养园,前来参加原铁二局怀化芦坪知青五十周年庆典纪念活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居住地有近有远,有的最远距离近千公里,需要中途转车,有的因身体原因,行走不便,需要拄着拐杖助力,不论路途遥远,不畏一路艰辛,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与战友重逢相聚。执着的背后,有种力量的支撑,那就是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对昔日战友的思念,是为了兑现一个曾经的承诺,一个事前的约定。</p><p class="ql-block"> 我是 1959年出身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6岁在四川峨眉燕岗读的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度过了一段比较稳定的小学阶段,70年代,正是三线铁路大会战时期,我跟随父母经常搬家、转学,从四川到湖南,从湖南到贵州,再从贵州回到湖南,来回折腾,最后来到湖南怀化,继续我的初中学业(初二)。</p><p class="ql-block"> 1975年4月2日,为紧跟形势,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离别学校,停止了我的初中学业,与96位少男少女,憧憬未来,抱着希望,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告别父母,背着行李,带着生活日用品,坐着大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原怀化县芦坪公社。</p><p class="ql-block"> 到达芦坪公社的那天,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学生跳着欢快的舞蹈,高喊着口号,公社领导在欢迎仪式上热情洋溢致词,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们被当时的热闹气氛所感染,整个人不知不觉融入到欢乐的人潮中,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第一次吃上了公社食堂准备的丰盛午餐,从此,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96位知青,都是原铁二局各单位、各部门干部、职工子女,来自于全国各地,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有人说:“地球是圆的,有缘人总会相聚”,报到的当天,在众多知青当中,竟然遇到两个我小时候在四川读书的同班同学,真是无巧不成书。 </p><p class="ql-block"> 没有当过知青的人,不知道当年那个年代,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体验过知青生活,更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我们的结构是以知青队(点)的形式,配有带队干部和老农,带队干部是从铁路各单位指定下来,负责日常管理,带队老农是公社各生气队选派而来,负责农活指导。每天早上只要听到钟声一响,或者带队老农一声吆喝,大家便立马集合到田间劳动,同去同归,天天如此。刚去的那会,我们住在大队的一个礼堂里,礼堂中间有一个通道,两边用竹竿支撑,竹席隔开,一分为二,男生一边,女生一边,床铺是木板铺的,分上下层,共同居住在这样一个大礼堂里,未经允许男女知青是不能相互串访和随意走动的。</p><p class="ql-block"> 集中居住在大礼堂的确给大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女知青,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后来经公社领导同意批准,在一个黄土坡上,划了一块地皮,在那里建房居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新建住房大体以倒U字型排列,以砖木结构设计和施工,砖石材料是知青父母所在工作单位用汽车从砖厂拉来,屋顶所需材料,如房梁等,由于运输不便,是我们徒步上山将树一根一根砍伐后,分别从水路和公路搬运回来,再由木工师傅加工成木柱、木板和木条,想起当年搬运树木时的情景,说来你也许不相信,我们先在山上将树木砍倒后,扛到河边,脱去衣服,只穿一条内裤,然后下水,扶着树木顺流而下,到了指定位置上岸,穿上衣服,再扛上树木来到建房地点,这种感觉即冒险又刺激,即辛苦又快乐。</p><p class="ql-block"> 新建宿舍建好后,我们搬进了新房,4—5人一间,居住环境改观,生活条件改善,出行方便,即便劳动回来,身感疲惫,但整个院子里时常充满了歌声和笑声,相互之间的玩笑和小小的恶做剧,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队有自己的集体食堂,每个人每个月根据各自所挣工分多少到管理员处领取饭票,当时正处青春期,也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的男知青饭票不够用,胆子大的、嘴巴甜的,就去找女生赞助,一般都会有所收获,而胆子小的,腼腆害羞的,不好意思开口求助,那就自己克服困难吧,哈哈,我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p><p class="ql-block"> 96个知青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劳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有分组,比如:生产班组、后勤班组,还有个人分工:保管员、出纳、会计、放牛的、放羊的、喂猪的,甚至还有开拖拉机的,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年下放来到芦坪公社时,上面分给我们的农田人均不到一亩,加之粮食产量又低,上交公粮后,剩下的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申请上面拨返销粮,为了扩大再生产,寻找出路,不得已只有将原来知青队一分为二,主副分流,山下一批,山上一批,山下以种水稻为主,山上以种经济植物为辅,在最困难的时期,还抽出部分人去煤矿挖煤,外出劳务输出,以缓解粮食紧张和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活先期还可以,有时能吃上一顿猪肉,到了后期越来越紧张,菜里没油水,肚里时常咕咕叫,为了解馋,我们就请假回怀化家里,饱餐一顿,临走时再要捎上一大堆吃的,什么馒头、炒菜等等,有自己吃的,有给别人带的。记得有一次回家,临走母亲跟我炒了一大瓶辣椒爆炒羊肝和其他菜,用玻璃瓶装着,当我带回知青队后,在吃饭时,瞬间工夫就被大家一扫而光,事后母亲问我上次带的菜吃了没有?吃了几天?好不好吃?我说 :“好吃,吃了好几天”,像这样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做,大家都是如此,无论谁回家,带回什么好吃的,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真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p><p class="ql-block"> 带队老农热情好客、朴实无华,不仅农活技术精湛,在劳动过程中手把手传授经验,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打谷,下地种菜等等,他们不厌其烦的指导我们干各种农活 ,而且在生活上特别关心和照顾我们,每当过节都会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和食物拿给我们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大的关心小的,小的尊重大的,都把对方当成兄弟姐妹。记得有件至今令我难以忘的事,在我16岁生日那天,我和同寝室的几个战友在一起聚餐,本来我就不会喝酒,一口酒下肚,醉了三天三夜,当时我恍恍惚惚记得,无论是同寝室的,还是其他寝室的哥弟姐妹都来看望,为了帮我解酒,他们(她们)用尽办法,什么泡菜水、浓茶水、老陈醋都用上了,这真是:“平时相处淡如水,患难瞬间见真情”。事后有人调侃我道:“你小子真行,酒喝醉了,还能当着大家的面,讲起三国演义,而且一字不漏”。这虽有点夸张,但确有其事,当时因我年龄较小,队里安排我放羊,每天在山里与羊为伴,甚感孤独和无聊,所以每次都带上一本小说,通过阅读,一多学点知识,二可以缓解一些烦闷。</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宿舍附近有一座水库,名叫毛家水库,平时女知青经常到那里清洗衣服,到了夏天,气候炎热,特别是从山上砍柴、从田间劳动回来,男知青爱到那里游泳,以解身体的疲惫。据说有次女知青在那里洗衣服时,其中有个女生不小心掉到水里,附近一男生立马飞奔过去,将落水女生救起,出现了一幕英雄救美女的插曲。当然,在我们知青队还发生过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只可惜没有记载下来。</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太多太多,放过羊,砍过柴、插过秧、打过谷、当过保管员,细想起来,我吃的苦,受的累比起在山上种经济植物、在煤矿里挖煤、在外务工的战友们不知要少多少倍,因此,我感到幸运和知足。</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有失也有得,在农村我们失去的很多很多,但没有消沉过,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们没有埋怨过,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与大家相处的日子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真爱,知道了怎么去感恩,这为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奠定了基础,我要感谢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与我同甘共苦、关心、帮助、照顾过我的战友们,有你们,我才能不断进步,有你们,我就能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在这里只简单叙述了当年在农村那段艰苦岁月里,我与知青战友们一起劳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只是当年知青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并不代表整个过程,因此,我的叙述只能作为了解、参考、互动的话题,如果喜欢的话,凡当过知青有意者,可作为各自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次铁二局怀化芦坪知青50周年庆典活动如期成功举办,组委会的战友为此精心策划、热心服务,日夜劳神,还有两位战友慷慨解囊,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我用几句话作为此文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皆年少 战天斗地田地间</p><p class="ql-block"> 现已花甲古稀时 梦醒方知苦与甜</p><p class="ql-block"> 兑现约定故地聚 患难战友互勉励</p><p class="ql-block"> 珍惜当下多保重 来年我们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第一集</p><p class="ql-block">兑现约定 故乡团聚</p> <p class="ql-block">第二集</p><p class="ql-block">追忆往事 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第三集</p><p class="ql-block">寻找足迹 再次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以前刚下乡时居住的大队礼堂原址。</p> <p class="ql-block"> 顺着左边这条路往上走,就是我们后期修建的知青队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知青队宿舍原址。</p> <p class="ql-block"> 正前方是知青队宿舍附近的毛家水库,在那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当年用过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在这片农田里劳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在这片农田里劳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