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伟教授:人生走到水穷处

曲平

<p class="ql-block"> 人生走到水穷处</p><p class="ql-block"> ——再读王维诗</p><p class="ql-block"> 好诗不厌百回读。在中华文化的浩渺星河中,古诗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穿越千年,持续滋养着人的心灵。王维的诗作便是其中最为独特而又迷人的存在。他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才情,将对自然、人生、禅意的感悟融入简洁而灵动的汉字之中,构建出一个个空灵、悠远的诗意世界。</p><p class="ql-block"> 不同年龄的人阅读王维的诗,往往会有全然不同的感触。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的阅历不断丰富,认知层次逐步深化,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在王维数量众多的诗作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一名句,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通往人生智慧的大门。它像是一颗蕴含着无尽宝藏的种子,在不同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各异的思想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出自《终南别业》的名句</p><p class="ql-block"> 王维一首《终南别业》,是体现他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的代表作。整首诗以一种质朴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自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人生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南别业》(【唐】王维)</p><p class="ql-block">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p><p class="ql-block">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p><p class="ql-block">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p><p class="ql-block">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诗的开篇,王维就点明了自己人到中年对佛道思想的喜爱,晚年更是选择在终南山的山脚居住。这一选择体现了他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他要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颔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独往独来的生活状态。他兴致来了便独自出游,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乐趣,那些美妙的瞬间只有自己深知。这种独处的生活,显示出他对精神的追求高于对社交的依赖,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自然对话,与心灵相拥。</p><p class="ql-block">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流传最广的千古名句。这一诗句犹如点睛之笔,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诗人的笔下,水走向尽头,不能也不应再追随流水的行迹而走,需要转换心境和场景,于是就出现了另一幅新的图景。诗人安然而坐,遥望远方,开始欣赏云的升腾与变化。这里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和对生活的一种洒脱的态度。“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尾联则描绘了诗人与山林老者的偶然相遇,他们愉快交谈,甚至忘记了返程时间。这表明诗人已经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与山中居民打成了一片,全然享受着这种纯朴而自然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看到,在全诗的结构中,前两联为后面两联的抒情和哲思表达做了非常好的铺垫。从居住的环境写到独往独来的生活状态,再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深刻感悟,最后又与山林老者的相遇相谈,层层递进,浑然一体。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为颈联,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将前面的生活状态与后面的各种和谐相处、无拘无束的心境紧密相连,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完整和深远。</p><p class="ql-block"> 二、遣词造句之妙</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重点品读和体味一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十个字的妙处。</p><p class="ql-block"> 开篇的“行”字,徐徐开启了一种悠然的意境。这个“行”字没有丝毫的急迫感,不是那种匆匆忙忙、急于赶路之态,而是一种顺应心意、不紧不慢的缓缓行走。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的前行,不必急于求成,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甚至可以有意地适当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命旅程中的每一个瞬间。</p><p class="ql-block"> 而“水穷处”三个字,又给人带来一种极致的感。水在流淌,却差不多走到了目之所及的尽头,这个“穷”字用得实在是精妙。它描绘出了水的行程达到一种极限的状态,无论是因为自然的阻隔,如山石的阻挡、地势的落差,还是我们的视野有限,水在这里似乎到达了尽头,停止了流淌或者已经不知去处。这个“处”字,又像是表明明确了一个特定区域和地点,就如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的旅程,也来到某个需要停歇的特别时段,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需要再作思考和规划方向一样。</p><p class="ql-block"> 再看“坐看”二字,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姿态。“坐”字传达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面对水的尽头,诗人并没有焦虑不安,也未曾慌乱逃窜,而是安然地坐下。这是一种放下了急躁与慌张的态度,是一种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的从容。他以这种坐姿,将自己融入到当下所处的环境之中,静静地去感受、去思考。“看”字则点明了诗人的关注方向,他望向天空,目光追随着那云烟的升起与腾飞,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行为,更是一种心灵的探索,一种从眼前看向未来的可能性的延展……</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这个“云起时”,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用词。云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象征着自由、灵动与变幻,云升起的样子,仿佛是要打破水流到尽头所带来的那种静止与阻隔的状态,是一种新的活力注入到了这个看似已“穷处”的情境之中。这一动态的画面,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变化与转机,就如同在艰难困顿中突然出现的生机,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从这首诗的格律上看,此句平仄相对,韵律和谐。其平仄格式为“行(xíng)到(dào)水(shuǐ)穷(qióng)处(chù),坐(zuò)看(kàn)云(yún)起(qǐ)时(shí)”,平仄的交替使得这两句十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韵律美,进一步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让读者在诵读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也有助于将诗句中传达的那种悠然、豁达的心境,更加直观地传递到了读者的心灵之中。</p><p class="ql-block"> 三、意境与哲思</p><p class="ql-block">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精心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在这个画面里,诗人沿着蜿蜒的溪流前行,仿佛是在探寻生命的真谛。他的步伐是那样的轻盈,仿佛与周围的山水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当他行至水之尽头,眼前呈现出一幅寂静的画面,水停止了流动,看不到流水的动向,周围弥漫着一种静谧的气息。这水尽之境,又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没有喧嚣,没有纷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宁静、平和。</p><p class="ql-block"> 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看似寂静的状况所束缚。他安然地坐下,目光投向天空。只见云烟正缓缓升起,看似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云从大自然的怀抱中轻柔地挣脱而出,逐渐变幻着身姿。它或如棉絮,轻柔而蓬松;或如骏马,奔腾而不羁;或如山峦,雄伟而壮观。这一云起的景象,与之前水的穷处之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动一静之间,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灵动。</p><p class="ql-block"> 整个意境中透着一种禅意。这种禅意来源于诗人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禅的世界里,万物皆有灵,山水之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诗人以水穷云起之景,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那种远离尘世的清幽与自在,心灵也在这禅意的笼罩下逐渐得到净化。此刻,人们应该已经能感受得到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它既深刻又多元。比如它体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生活就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我们无法预知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就像诗人遇到的水穷之处。但诗人告诉我们,不必为此过度焦虑和烦恼,要学会像他一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又譬如它包含着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认识。水到尽头只是事物的一个发展阶段,但并不意味着终结,云的升起预示着新的开始。在哲学范畴中,这是阴阳相互转化、事物相互依存的体现。就像白天与黑夜、寒冬与暖春的交替更迭一样,人类的生活也是如此,转化交替,延绵不断。</p><p class="ql-block"> 四、人生经历及其启示</p><p class="ql-block"> 考察王维的一生,他充满了各种境遇和丰富经历,这些个人经历与感悟,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中年时代的王维,满怀壮志地投身仕途,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报效国家。然而,当时的官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风清气正。李林甫等当道,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王维虽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见解和能力,但在这种复杂而险恶的环境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维逐渐感觉到了官场的束缚和压力越来越大,他也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内心间的挣扎和矛盾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寻求内心的解脱,有了逃遁的心思。此时,他接触到的佛道观念中那些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思想开始自然萌生。于是,他逐渐从官场的纷争中退了出来,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山水之间。</p><p class="ql-block"> 终南山成为了他心灵的归宿。他在这里结庐而居,每天与山水相伴,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力量。他在山水之间漫步,从山林的静谧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从溪流的流淌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所以,他明确地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一句,应该就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对山水景色的一种感悟,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p><p class="ql-block"> 王维的这一诗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首先,我们个人的种种经历,就是人生无比珍贵的财富。就像王维通过自己的仕途经历,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喜怒哀乐,都是我们成长与体悟的基石。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其次,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每天都在奔波忙碌,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又忽略了身边最美好的事物,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需要慢下来、停一下,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诸多细节,去换一种方式享受生活。再者,这一诗句也让我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人生常有“水穷处”,要像王维那样积极乐观,在水穷之处看云起,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走完以后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维的诗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它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凝练,一种对生活深刻理解的结晶。它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老友,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给予我们心灵的支持,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丰富、美好的人生。无论是岁月静好还是风云变幻,当我们再次诵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都能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机遇。</p><p class="ql-block"> (本文初稿于2025年3月29日,4月12日晚改定。)</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游伟教授,祖籍广东,出生于上海,自幼爱好诗词书画,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等地报刊上发表,在上海市政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级机关书协等组织的展会上展出,并赴加拿大、日本等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等交流。先后任职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科研处,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兼任《世纪》杂志社社长),担任领导职务。曾任全国青联委员、长宁区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民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虹口区委副主委、华东政法大学主任委员。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暨海派文化委员会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野草诗社理事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