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晋商是北方的一个重要商帮,崛起于明初,鼎盛于清,票号将其推上了历史的顶端,开启了中国现代信用制度的先河,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里程碑,基本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但是鸦片战争彻底切断了票号向现代银行转型的历史机缘,随着大清的衰落及帝国主义入侵,在民初的乱世中淡出历史,留下深宅大院集体诉说着500年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事实上除大院之外,还有一部分晋商的建筑遗存散落在全国各地,成为晋商存在的历史见证。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旅热潮的兴起,他们被重新认识,这就是晋商会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山西博物院天下晋商展厅里有一幅部分晋商会馆分布图,这幅图虽不全面,但基本涵盖了晋商会馆的地理分布。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晋商会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会馆这种形式在民间流传久远,起初是为进京应试的同乡举人所建的寄宿之地,被人称之为“官绅会馆”或“科举会馆”,排在士、农、工、商之末的商人是不得入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崛起,各地商人开始自筹资金自建会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的晋商会馆是山西商人按照行帮或是乡里友情建立的同乡会,最早出现于明嘉靖年间,之后陆续修建,分布于全国各地。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山西商人远离故土,他们有共叙乡情、互相扶持、化解矛盾、调解纷争、沟通信息的等等需求,在外的山西商人共同出资修建会馆成为一种风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文旅部门考证,晋商建在全国各地的会馆有500余座,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有的还远涉他国。至今保护相对完好的约50余座,大部分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北京的阳平会馆、河南开封的山陕甘会馆、江苏苏州的全晋会馆、甘肃张掖的山西会馆、内蒙古多伦县的山西会馆、洛阳路泽山西会馆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常有游客问我现在还能看到这些会馆吗?苏州全晋会馆所在地现在是中国昆曲博物馆,开封山陕甘会馆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有幸去开封参观过山陕甘会馆,截一些图片分享给大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徐府街85号,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座会馆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共同出资修建。会馆院子正中的“大义参天”牌坊尤为引人注目,它是古代建筑史上的牌坊代表,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山陕甘会馆内藏有众多珍贵文物,如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制品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会馆的建筑艺术,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砖木雕刻以吉祥图案为主,工艺细腻,色彩丰富,雕功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木坊以人物故事为主,画工细腻,惟妙惟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外,会馆内有一关公庙供奉着关羽的塑像,彰显了商人们的诚信为本、取财有道的经商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山陕甘会馆的影壁和关公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州全晋会馆是清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开始修建,1860年被毁,后复建并几经修缮,里面的戏台是会馆的精华所在。戏台三面凌空,飞檐高跷,不仅建筑设计精美,还利用声学原理达到了聚音效果。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这个''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的''精妙绝伦的戏台'',也要惊叹''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此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博物院的展板上还展示着一幅汉口山陕会馆全景图,目的是以全景视角、从更多细节、用更直白的方式展示晋商会馆的全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汉口的山陕会馆,最初为关帝庙,始于顺治年间。康熙二十二年(1685),又在关帝庙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山陕会馆。咸丰时被毁,同治九年(1870)重修。我们从集资档案中发现这次重修费用的筹集完全是商人自行组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上的晋商走南闯北、纵横捭阖,留下了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和走向世界的关公文化,“忠义仁勇”“商德永昌”即是信仰也成为商业诚信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事实上晋商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价值理念、建筑构思、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礼仪习俗等等随着他们的脚步散播在全国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晋商存在了五百年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淡出历史,但是他们勤俭的精神,诚信的品格,爱国的情怀,创新开拓的勇气,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三晋大地赓续传承、源远流长。</b></p>